「有了團隊,制定了獎勵制度,接下來便是制定懲罰制度了,有了懲罰制度,便可以做到獎罰分明了。
這也是吳小莉的第三把火:末位淘汰!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它既給你登頂無上榮耀的機會,同時,它也會給你等量的苦!無論是誰,你必須時刻保持奔跑,不然,只能面臨淘汰。
整個業務部,不管是哪個部門,根據各自的部門進行排名,一個季度下來,連續三個月排名倒數第一的直接開除,這就是華影集團末位淘汰制的由來。」蘇曉曉越說越來勁兒,她兩眼直放光,從這裡面也可以看出,她對吳小莉的敬佩之情。
我瞅了一眼純純的蘇曉曉,重重的點了點頭,笑道:「曉曉,看來這個吳小莉還真不簡單呀。她第三把火的靈感應該源於鲶魚效應,所謂鲶魚效應,還要從一個故事說起: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
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
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魚為食物的鲶魚。
鲶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鲶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鲶魚效應』。」當蘇曉曉講完,我便說出了自己對吳小莉管理的一些個人看法,這個鯰魚效應的故事,也是我進入特種部隊的第一天,教官講給我們的一個經典的案例,因為印象深刻,可以信手拈來。
企業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只要多少學過一點工商管理的人,應該都知道。員工是企業最為寶貴的資源,好的員工能使企業變成一家偉大的企業。就比如喬布斯之於蘋果,馬雲之於阿里巴巴,張瑞敏之于海爾,董明珠之于格力等等。
對於一家企業而言,要不斷補充新鮮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氣、積極進取的年輕生力軍招聘進來,給那些固步自封的懶惰員工帶來競爭壓力,才能喚起他們的生存意識,如果那些懶惰的寄生蟲始終無法被喚醒的話,等待他們的只能是失業,公司是不可能養無用之人的。
試想,之前華影集團為什麼沒有業績?是因為大家都是吃大鍋飯,干好乾歹一個樣,即便自己做的再好,公司也不會額外給點什麼,在這種體制之下,沒有人願意多付出一絲一毫。
即便是一些非常有能力的員工也慢慢的跟那些混日子的員工變成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業績自然越來越差,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吳小莉大刀闊斧點起了她的第三把火:末位淘汰!
蘇曉曉喝了一口礦泉水,清了清嗓子,接著道:「用事實說話,無論是誰,不管你是哪位領導介紹進來的,一視同仁。只要一個季度連續三個月,在本部門倒數第一,便直接開除,捲舖蓋捲走人。
末位淘汰制出台以來,華影集團的業務員都打了雞血似的,努力工作,不要說996了,997都很正常。
人心齊,泰山移,幾百號人的創造力一旦迸發出來,所產出的成果驚人,估計,就連吳小莉她自己也驚嘆不已!」
碼字不易,如果您喜歡,請關注,收藏,加入書架,好評。宏圖觀天下,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