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木
繁衍生息,對於每一個物種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雖然說人類以萬物靈長自居,但出生和死亡,對於人類來說同樣重要。人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基石,但是在現代社會中有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出生率卻越來越低,很多國家都很無奈,不得不想辦法提高生育率。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非常快,但從出生率來看,我國出生率也連續多年下降,由於二孩政策的開放,幾年來出現了回升,但遠未達到預期。隨著那些想要第二胎的人生完了二胎,現在出生率又開始下降。
雖然生二胎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我國放開二胎政策的這幾年來,我國每年的新生兒出生率並沒有上升,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2018年,中國的生育率是1.635,排在第164位,即使是歐美已開發國家,生育率也很低,但仍然超過中國,而中國作為一個大國,還是世界的工廠,勞動力非常重要,生育率降低,就會打破人口紅利,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大。為此,全國不少省市都加入到催生大軍之中。
今年以來,北京、河北、山西、廣東、四川等省都出台了鼓勵多生孩子的政策。據悉,北京、四川先後調整生育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進一步保障參保職工基本醫療需求。
據悉,計劃生育部門認為1.8是最適合中國社會發展的生育率,但目前來看,中國能達到的最樂觀的生育率是1.4,實際上兩個標準相差甚遠。此外,專家估計,要保持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民族的正常繁衍,生育率必須提高到2.1以上,但這在當前形勢下可能是無稽之談。上一次全國計劃生育運動對當今社會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因此,生育率大大降低。將生育率提高到2.1可能比計劃生育運動實行起來更困難。
現在,曾經是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也加入了「催生」的隊伍。6月3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其中,《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修改為:「提倡一對夫妻(包括再婚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我國歷來是人口大國,河南更是常年位列前三的人口大省。為什麼官方還何要「催生」呢?事實上,我國雖然是人口大國,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新生兒數量急劇減少,加之老齡化加劇,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意識到這一問題,我國開始提倡「二胎」政策。然而,近年來,我國新生兒數量並沒有增加,反而持續下降。這樣子國家能不急嗎?
對河南來說,不僅是要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還要面臨人口流失問題。早在2010年,就有1390萬人從河南流入到其他省份,河南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外流人口超過1000萬的省份。然而如今,河南人口流失數量依然在增加,越來越多的當地人轉移到外省工作和定居。相比之下,2017年出生率為12.95%,2018年為11.72%,2022年為11.02%。出生率的下降和嚴重的人口流失使河南成為全國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省份之一,這樣官方不得不開始「催生」。
但即便如此,許多年輕人還是選擇晚婚晚育甚至不生孩子,或者乾脆不結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經濟壓力大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由於以前計劃生育的影響,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雖然獨生子女在少年時期能享受更好的待遇,但他們結婚後卻面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同時贍養至少四位老人。而一旦孩子出生,從衣食住行到教育學習,都會是一筆不菲的開銷。許多年輕人根本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生孩子。
第二,生活壓力大
如果夫妻倆有了孩子,除了要付出金錢之外,還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由於過高的房價和各種各樣的生活成本,他們不得不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但是一旦他們有了孩子,他們只會在壓力之上加上一副沉重的枷鎖,被生活壓到喘不過氣來。
雖然官方的「催生」早已開始,但生還是不生孩子的決定權還是由老百姓自己說了算,「催生令」能否奏效還不清楚。但與其「催生」,倒不如想想如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把房價降下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年輕人心甘情願的生孩子。
如今的情況提高出生率已經是迫在眉睫,而人們和國家相配合才是成功的關鍵。國家相繼推出補貼政策,協助二孩政策的實施,其主要方向是減輕人們的經濟負擔,而且對子女教育也會有一些新的政策,這是一個國家所能做的,而人們要對生育有著正確的觀念,能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生育問題,從兩方面的相互配合是提高生育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