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機構TrendForce 16日與群益證券共同舉行「AI時代半導體全局展開──2025科技產業大預測」研討會,TrendForce分析師許家源指出,FOPLP產品應用主要可分為電源管理(PMIC)及射頻IC(RF IC)、消費性CPU及GPU、AI GPU等三類,由於FOPLP面板尺寸多樣,導致研發資源分散,目前SEMI明定的規格僅515×510mm和600×600mm。
其中,PMIC、RF IC採用先晶片(ChipFirst)技術,原本主要由OSAT企業深耕,後續隨著製程授權商興起,推動IDM及面板企業加入,擴大量產規模;消費性CPU及GPU採用後晶片(Chip Last)技術,由已累積生產經驗及產能的OSAT企業開發,預估產品量產時間最早落在2026年;AI GPU則採用Chip Last技術,由晶片代工企業主導,在晶粒尺寸擴大及封裝顆數增加的趨勢下,尋求將原本的CoWoS封裝由晶片級封裝(Wafer Level)擴大至面板級封裝(Panel level),產品量產時間最早為2027年。
技術瓶頸部分,許家源指出,面板因為熱膨脹係數差別,容易有翹曲問題;晶粒放到載板上有偏差,影響良率;FOPLP是方形,跟目前圓形FOWLP使用不同塗布方式,會出現一致性問題。也因此,目前廠商已經可以量產PMIC和RF IC,但AI GPU仍還有諸多狀況需解決。
整體來說,由於FOWLP蓬勃發展,尤其是伺服器應用已占據預算,企業更傾向回收FOWLP產能投資後,再投入FOPLP產能投資。雖然預期2027年有望量產,但其中可能還有瓶頸待解決,以及成本回收期問題,FOPLP不確定性較高。
高算力推升需求,AI PMIC為成熟製程發展注入新動能
受到AI伺服器帶動,先進位程高水位產能利用率有望延續至2025年。然而,28納米(含)以上成熟製程復甦情況相對緩慢,預期2025年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略增5%-10%,達到約80%,而8英寸平均產能利用率約落在75%。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AI晶片疊代持續推升算力,使得相應的熱設計功耗(TDP)持續增加,如A100最高TDP約為400W,進入H100增至700W,下一代Blackwell系列則將突破1,000W大關。越來越高的TDP需要更多Power IC協助管理功率傳輸、降低轉換的能源損耗,TrendForce預期AI GPU所需Smart Power Stage(SPS) 數量隨著產品疊代更新急劇增長,將帶動相關需求在2023至2025年期間暴增2至3倍,成為支撐成熟製程產能的一項新動能。
現階段AI GPU Power供應商以歐美日IDM、設計公司為主,台廠仍希望打入供應鏈;另基於地緣政治考量,台廠有望受益AI GPU Power供應商的轉單效益,作為明年成熟產能利用率的動能。
預期AI PC,TrendForce預測,2025年AI筆記本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1.7%,而到2029年,接近80%的筆記本將搭載AI技術。未來通過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用戶的操作體驗將變得更直覺。此外,AI技術還可通過數據分析提供更準確的商業洞察,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rendForce指出,儘管目前AI技術的應用多為已知形式,並且高度依賴雲計算服務,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市場對AI的接受程度提高,以及用戶對相關產品需求的增長,未來的市場前景仍值得關注。期待突破性的AI應用問世,將有機會為成熟而穩定的筆記本產業帶來新契機,也提供消費者更有價值的選擇。
TrendForce預期2025年AI驅動之機器人技術將取得重大進展,包括用於物流之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可擴展解決方案「機器人即服務」(RaaS)與改進之人機互動應用。其中,RaaS將成為新商業模式,企業可租賃而非購買機器人,從而降低前期成本和風險,中小型企業也能從智動化中受益。
(首圖來源:英特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d2ba532febd82785b9377268d12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