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海力士執行長郭魯正(Kwak Noh-Jung)在SK AI高峰會發布主題演講,公開業界首款48G、16層HBM3E開發成果,並提到明年(2025年)初提供48 GB、16層HBM樣品,這也是業界容量最大、層數最多的產品。
郭魯正以「A New Journey in Next-Generation AI Memory: Beyond Hardware to Daily Life」(下一代AI內存新旅程:從硬體到日常生活)為題,表示過去內存存在於「個人」層面,數據是存儲在個人計算機或智慧型手機中,現在則通過雲計算服務和社交媒體渠道,高端到「連接」層面。未來隨著AI進一步發展,內存將擴大到「創意」和「體驗」層面。
SK海力士認為,構想「創意內存」(Creative Memory),如果沒有強大算力的下一代內存支持,是無法實現的。也因此,SK海力士在業界率先開發多款「世界第一」產品,並開始量產。
郭魯正預期16層HBM市場將從HBM4時代時開放,不過SK海力士為了確保技術穩定性,已開發出48GB、16層HBM3E,計劃明年初提供樣品給客戶。
16層HBM3E是運用先進的MR-MUF製程生產,SK海力士也同時開發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技術作為後備技術。與12層產品相比,16層產品的訓練性能提升18%、推理性能提升32%。
郭魯正指出,SK海力士計劃與全球頂尖代工廠合作,從HBM4基礎晶片(base die)采邏輯製程,為客戶提供最佳產品。此外,通過定製化HBM,將提供優化產品性能,反映客戶對容量、帶寬和功能的各種需求。
由於推動AI系統需要大幅增加伺服器內存容量,SK海力士正準備CXL Fabrics,通過連接各種內存實現高容量,同時開發超大容量的eSSD,以低功耗在更小空間內存儲更多數據。
同時,SK海力士也在開發內存時加入運算功能技術,克服「內存牆」(Memory Wall)問題。郭魯正認為,處理近內存(PNM)、內存處理(PIM)、運算存儲(Computational Storage)等技術是未來處理大量數據的必要技術,將改變下一代人工智慧系統結構的挑戰。
SK海力士也針對PC和數據中心開發LPCAMM2模塊、1 cnm製程的LPDDR5和LPDDR6,充分發揮低功耗和高性能產品的競爭優勢;同時準備推出PCIe第六代SSD、高容量QLC-based eSSD及UFS 5.0。
郭魯正強調,SK海力士目標成為「全堆棧/全方位AI內存供應商」(Full Stack AI Memory Provider),即在DRAM和NAND領域擁有完整AI內存產品陣容的供應商,將推出針對AI時代系統的「Optimal Innovation」,及具業界頂尖競爭力的「Beyond Best」產品,引領AI時代來臨。
(首圖來源:SK海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