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式終止的「Apple Car」計劃,常被人懷疑到底做到什麼程度,最新消息顯示,蘋果甚至談妥電池供應商,采比亞迪刀片電池為Apple Car動力。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說法,蘋果早在2017年就與比亞迪合作,當時特斯拉Model 3都還沒開賣,市場鋰電池主要都是NCM三元材料,蘋果就與比亞迪合作LFP磷酸鐵鋰電池,希望以低成本、高續航也較不易起火的材料給Apple Car用。
雙方合作電池,據說就是現在比亞迪引以為傲的「刀片電池」原型,雖然蘋果並沒有刀片電池任何智慧財產權,但不難想像為了讓電池達到蘋果要求,雙方投入了多少資源。估算蘋果過去十年,幾乎是以每年10億美元砸在Apple Car身上,部分就是花在研發電池。
這場秘密合作,蘋果工程師將先進電池封裝及散熱管理經驗交給比亞迪,比亞迪貢獻電池製造和LFP材料技術,打造出最適合Apple Car的鋰電池,可惜最終並沒有裝進Apple Car,反成為比亞迪最有力的武器。目前比亞迪全車系都是刀片電池系統,獨特電池封裝,據說就是與蘋果合作時獲得的靈感。
Designed by Apple, Made in China
當年蘋果負責合作項目主管,是從電池創業公司A123 Systems與的Mujeeb Ijaz,2014-2020年都在Apple Car項目工作,全力負責電池部門,團隊有50位電池工程師,目標就是打造最有效率的電池封裝,有限體積內儘可能塞入電池芯。
比亞迪負責人則是何志奇,現任比亞迪集團副總裁及乘用車業務群營運長,主修化學,想必與蘋果合作時獲得非常多寶貴經驗,運用到現在電池技術。
Apple Car最終未能修成正果,有非常多原因,其一就是蘋果對「車」有太多不同想像,導致不斷修改設計,與比亞迪合作數年後,三心二意的蘋果又找來其他電池供應商,想知道不同電池材料的效果,最終今年確認終止項目。
不過Apple Car研發並沒有付諸流水,電池與散熱鑽研,催生了Vision Pro順產,自動駕駛與人工智慧研發,也協助Apple Intelligence和接下來可能的人形機器人。這史上最敗家的項目,雖然沒能做出Apple Car產品,卻影響重要副產品,甚至讓比亞迪成為電動汽車霸主,恐怕都是當年始料未及。
(首圖來源:BY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4bf7c243b34163a3659e4c449ac3e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