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七君」個人頭條號 第48篇原創推文
不知不覺間天氣已逐漸轉涼了些,2019年的夏天也隨之走向了尾聲,而作為每年暑期綜藝重頭戲之一的「中國新說唱」也已完結了半個月的時間了。
可雖然結果已經註定,但由節目產生的爭議與討論卻始終沒有停息,從「黃旭獲得亞軍後秒刪吐槽微博」到「江小白錘楊和蘇領了冠軍劇本」;再從「冠軍歸屬導致的部分粉絲開撕」到「楊成熙、梁維嘉、王浩軒的微博連環懟」...似乎場外發生的故事要比場內的角逐更加精彩。
而這一切也都在向我們證明著一點,不論「新說唱」這檔節目存在多少缺點與不足,它都依然是最被需要的一檔綜藝,而它的名次也依舊值得rapper們竭盡全力地去拼搏爭取。
可這檔節目的魅力,真的只在於名次和成績嗎?
其實不然,有時一段被「淘汰」掉的作品反而會引起聽眾更大的反響,而有時一段製作人的點評感言則會比比賽本身還要精彩。
比如,鄧紫棋在劉炫廷被淘汰時說的這一番話就令我感觸很深。
「我稍微分享一下我曾經有過的一些想法是什麼,就是我常常覺得我自己是一個局外人,所以偶爾當劉炫廷去跟我說他的一些心理壓力的時候,我好像覺得那就是我。可是我覺得,我今天還是站在這裡,可能還是會有很多人不認可我,不知道我在幹嘛。可是有時候我覺得,你真的不用去管這些圈不圈子的事情,不用覺得自己是局外人,因為一個圈子你融入沒融入,你還有你自己的圈子,而且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圈子擴大。加油,劉炫廷。」
是的,局外人。
這是鄧紫棋對於自己的評價與認定。
在她說完這段話時,加七君感到了些許的心酸與委屈,因為我從中看到了曾經不被某一群體接受的自己。
可話說回來,鄧紫棋對於「新說唱」這個節目,或者說對於「說唱」這一文化來說,真的只是一個局外人麼?
加七君對此並不認同。
「被你發現了微博(哭臉表情)」
「這好像不是一件...壞事?」
「這是我的秘密基地...」
這是我與一位女同學的一段聊天對話,起因是我碰巧發現並關注了她的微博,而她的一句「秘密基地」則給這幕生活插曲增添了一分別樣的意味。
的確,相比較於已經越來越不夠「私人化」的朋友圈而言,微博似乎成了一個更適合「吐槽不快」與「感嘆生活」的地方。
不過這種想法似乎只適用於我們這些普通人,對於那些明星而言,微博則意味著最大的曝光與討論,網友們時刻觀察著他們的一言一行,更不乏有許多鍵盤俠們每日翹首以盼等著他們犯下錯誤。
可即使如此,明星的微博里也依然有個較為私人化且不易被發現的小角落,即需左滑點進主頁才能看到的「個人簡介」。
雖然大多數明星在這裡敲下的內容都只是「合作請聯繫:xxx」這般的工作信息,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我們今天的主角,鄧紫棋。
「不要自己申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這段話取自《羅馬書》第十二章的第十九小節,意為「即使面對他人的開罪與傷害也不要私自報復,要饒恕施害者,伸張正義是神的事情」。
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裡,輿論與負面新聞總會伴隨著一個人的成名而不請自來,沒有人可以獨享名聲帶來的好處而避開其副作用,鄧紫棋也是如此。
不過她沒有選擇強硬的回擊,更沒有選擇卑微的討好,她只是默默地在20歲時完成受洗,將信仰作為了驅動自己的力量。
她說,「當你學習跪下來,學習把頭低下,學習謙卑,你就能越過前面阻礙你的東西。我不怕黑,因為我心裡有光」。
從此,她便始終保持著謙卑與寬容,這一點在她與「蜂鳥」的解約風波中展現的格外明顯。
選擇讓步不是軟弱,而是因為心中嚮往和平。
我想,關於鄧紫棋,這是屬於她的「Peace」。
與很多朋友一樣,我第一次認識鄧紫棋也是通過《我是歌手》這檔綜藝節目,她用那逆天的歌喉向我們這些「陌生人們」打了一個漂亮的招呼。
再後來,通過工作便利(加七君曾做過一段時期的實習娛樂記者),加七君有了一次近距離接觸並採訪鄧紫棋的機會,那是在《「跨界喜劇王」第二季》的彩排現場。
屆時正是鄧紫棋的「皮褲梗」熱潮剛退去的時期,一位記者朋友還是為了噱頭將有關「皮褲」的問題拋給了她。比較令我意外的是,聽到問題的鄧紫棋不僅沒有絲毫的不快,還十分開心地給予了很具體的回答。
「你就真的太有慧眼了,因為他(導演)就真的安排我穿皮褲了。不止是安排我穿皮褲,是安排我的那個劇裡面的所有其他人都穿皮褲,所以整個我們第一集的第一個劇錄完之後,這個台里大概有幾十個人都穿了皮褲」。
或許是看出了我們的「不解」,鄧紫棋很快還為自己的行為做了「解釋」。
「其實我覺得喜劇嘛,就應該是讓大家開心的嘛。所以如果這個東西,加在劇裡面是大家開心的,我覺得是很好啊」。
沒有架子,沒有刻意的掩飾,更重要的是,她的臉上始終掛著那副招牌式的笑容,令人治癒。
而如果你點開鄧紫棋的微博,就會發現她的笑容幾乎無處不在,從相冊到「vlog」,過目之處,皆是燦爛。
當一個人的內心足夠強大之時,治癒他人就成了一種額外的責任,我想這就是鄧紫棋所一直在做的事情了吧。
傳遞快樂的人心中一定充滿了愛。
我想,關於鄧紫棋,這是屬於她的「Love」。
說回「新說唱」這檔節目,讓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回第一期的海選。
首次單獨帶隊的紫棋在海選階段飽受爭議,由於「心軟+沒有經驗」導致她在第一組選拔中發放了過多的項鍊,一度陷入了項鍊數目極為緊張的困境。
面對自己可能已犯下的「錯誤」,她像個孩子一樣哭著去找瑋柏,可在她帶有哭腔的話語裡面,我們聽到的除了自責,更多的是一份對於夢想的尊重。
「這個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可是我又沒經驗,我又一開始就給了很多,那我最後不夠用怎麼辦呢」。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覺得每次我沒有給一個鏈子,就好像我親手拿走了他們的夢想」。
作為「最不被認可」的一位製作人的鄧紫棋,卻是把選手的努力看得最重一位,所以即使是在面對麻吉弟弟那段「災難」一般的表現之時,她也會思考良久再做回應,只為以一個最不打擊人的方式保留住對方應有的體面。
而這,不正是她對於這些選手,以及對於「說唱」這個文化的尊重麼?
在節目的最後一集中,雖然是以「吃瓜群眾」的身份走進總決賽的場地,但紫棋也依舊留下了一段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感言。
「《中國新說唱》這個節目呢,是真的改變了很多人很多事,首先第一個改變了我,我的音樂也改變了很多。當我開始參加了這個節目之後,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好像多了很多的自由空間,去在我的音樂裡面去抒發很多以前在我的音樂裡面我不敢去說的事。我覺得在以後的未來裡面,說唱它其實會慢慢變成一個更加主流的一個東西」。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XZT曾唱到的一句歌詞,「說別人不敢說的,去做別人不敢做的,不就是Hiphop教會我的」。
沒錯,當鄧紫棋拿著話筒自信的說出這些話時,我們眼前出現的不正是一位說唱歌手的樣子麼?
當鄧紫棋願意並敢於用說唱的方式回應質疑,抒發心中所想之時;當她把對選手的努力與成果的尊重看得比自己所承受的壓力還重要之時;當她把「love and peace」放在心裡並不再壓抑內心的反抗聲音之時...
其實她就早已不再是那個所謂的「局外人」了,因為她已經真真正正地融入到了說唱這一文化中來。
如果說上一季的「新說唱」只是證明了紫棋可以唱「hook」的話,那麼這一季的節目則無疑將一個更為「說唱」的鄧紫棋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而那「局外人」的稱號,忘了它吧。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加七君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