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倘若果真生如逆旅,「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2019-10-27   加七君

「加七君」個人頭條號 第55篇原創推文

期待您的關注、轉發與點贊~


還記得在去年的那篇《悲傷逆流成河》的影評最後,我說「也許它的確是國內首部反校園霸凌題材的電影,但我相信也希望著,它絕不是最好的那一部」,而《少年的你》,就是我等待著的這部電影。

從6月撤檔,到上映前三天才突然宣布定檔,我們足足等了這部電影四個月的時間,如今看來,《少年的你》無疑是值得也配得上這份等待的。

這部電影的成功和優秀不只是在於其20萬人評出的豆瓣8.5分的口碑和不到三天就能破5億的票房,更在於其在全方位都能保持住的高水準和高完成度。

陳念原本是一名很普通的高三學生,在距離高考僅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時,她的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學習當中,她想要考到北京,來改變她那掙扎的人生。

可這一切卻因一起校園欺凌導致的自殺事件改變了。

也許是出於自責,也許是出於內疚,又或者只是一種下意識般的善意,她選擇了為胡小蝶的遺體蓋上校服來保留其最後的尊嚴與體面。而正是這一舉動,使她成為了施暴者們眼中的下一個獵物,無盡的欺辱在這未來的日子裡呼嘯而來。

負債纍纍而不得以跑到外地打工的媽媽告訴她,「我們都是打不死的小強,沒有過不去的坎」;那個對她略有同情的男同學跟她講,只要挺過這一個月,參加了高考就一切都會好...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問過她,她到底還能不能撐到高考那一天的來臨。

好在一次偶然,她遇到了她生活里的那束「光」。

小北是個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的小混混,他身世悲慘,活在城市的陰暗面里,打架鬥毆成了家常便飯,幾乎看不到什麼光明的未來。

陳念當初的那一個「被迫」的吻,就像是遞給已習慣身處黑暗中的小北的一支蠟燭,而那一聲「你疼不疼」,則把這隻蠟燭輕輕地,點燃了。

影片對於兩人間關係的塑造慢而有序,這為角色的成長增添了一份可信度。當小北用很是自卑的口吻告知陳念自己的身世之時,兩人的關係才終於突破了中間值。

孤獨的靈魂渴望同行,那兩行熱淚便是他們彼此給出的證明。

於是我們聽到了那少年時代里最美好的一句情話。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真正的保護不止在於當下,還在於你的未來我都為你「鋪好了路」。

在《嫌疑人X的獻身》中,石神最令人震撼的舉動不是他替靖子頂罪入獄的結果,而是他不惜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變態跟蹤狂」,用欺騙的方式把靖子永遠的以「受害者」的身份保護起來。

而在加七君尤為喜愛的武俠片《繡春刀》里,最讓我感慨的鏡頭也正是大哥盧劍星認罪自首的那一幕。

一句「無人指使」將罪名攬在自己懷中,緊接著一句「無人同謀」將兩位弟弟從事件里摘了個乾淨,最後一句「盧劍星一人所為」為整樁事件蓋棺定論。

僅三句台詞,便將這段兄弟情誼做了升華。

在《少年的你》中,小北也同樣為陳念做出了類似的犧牲,他將自己偽裝成了那名被警察追查的「強姦犯」,把陳念塑造成一個受害的「獵物」,他甚至為此不惜去故意劫持一名女孩來作為他的認罪證人。

比《繡春刀》的表達更加巧妙的是,影片里起到升華作用的並非台詞,而是行為,是兩人互相給予對方的那一個「巴掌」。

這種力量的殺傷力比前文提到的兩部影片還要大,因為他們不是大明錦衣衛,也不是早已滿身泥濘的成年人,他們只是哪怕背負著「校園欺凌」的光環也依舊乾淨清澈的,兩個少年啊。

不得不說,導演曾國祥對影片的把控真的太到位了,他將校園的陰暗面幾乎不加修飾的展露了出來,且整部影片的所有台詞幾乎都是順應了角色,沒有大段的說教,也沒有突兀的轉折。

所謂的青春片本就該如此對麼?畢竟青春中存在的不只有情慾愛恨,還有傷痛與別離,《少年的你》對於這種傷痛的描繪有別於某些「傷痛文學」作品裡的無病呻吟,而是展現出一種由內而發的、內斂的苦澀。

不外放,所以需要細細品味。

也正因此,角色的痛感被進一步放大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攝手法上曾國祥又一次採用了大量的近景特寫,甚至很多鏡頭都已經幾乎「懟」到了人物臉上,這樣的拍攝手法無疑十分冒險,因為這會將兩位演員的表演徹底曝光,稍有瑕疵也會一覽無遺。

而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不僅撐住了,還將彼此角色間的情感層次互相的「引」了出來。

周冬雨的「好」應該是可預見的,不僅在於其「金馬影后」的稱號,也在於她已經演過了很多次少女的形象。不過這一次的「陳念」,無疑會是最為顛覆的一次,也是讓她演的最難受的一次。

不過我想,也許也只有周冬雨,才能帶出陳念的那種特有的人物弧光。一半怯懦,一半堅強。

在她被鄭易謊騙,信以為小北真的被判處了死刑的那場戲裡,她那佝僂的背影與一段情感的爆發,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感慨,這位很「小隻」的女生體內到底蘊含了多少能量?

易烊千璽的「好」是令人十分驚喜的,儘管《長安十二時辰》已經讓我們看到了這位頂級流量的演技與努力,但「小北」一角無疑依然是一個十分困難的挑戰。

而易烊千璽這次的表現絕對配得上一份真誠的誇讚。

我最喜歡他的一場戲是他與陳念的那次初遇,也就是他在電影中的第一組鏡頭。

在他被勒住脖子,到他被吻,再到猛撲向一人的瘋狂落拳爆發,易烊千璽的眼神從習慣到震驚,再到最後的那一抹兇狠的轉化太自然了,這個角色一瞬間就立住了。

章子怡曾說,演員要相信人物,也要盡力做到讓觀眾相信。

「小北」這一角色介於成熟與不成熟之間,他一面冰冷強硬,一面柔軟平和,易烊千璽把這種有些「擰巴」的純粹的少年感拿捏的恰到好處,他讓我們相信了這個角色。

在此再借用一段王迅在《演員請就位》中給出的一段點評,他說好的表演一定是水乳交融的,是兩個演員相輔相成互相地托著在走。周冬雨和易烊千璽這次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兩人演技的共同爆發點出現在監獄探監的那一場戲,一層玻璃隔絕了兩個世界,贏了的人覺得自己輸了,輸了的人認為自己贏了,兩人沒有任何一句台詞交流,僅靠表情與淚水便足以擊潰人們的心。

在本文的開頭我提到說,《少年的你》的優秀是全方位的,那麼必然也少不了細節的出彩。

就像陳凱歌導演曾說的一樣,「電影是細節的藝術,細節的力量無與倫比,但是所有細節的具體指向並不是細節本身,而是高於細節的那一點東西,當這一點東西出現的時候,感動就發生了」。

《少年的你》有太多值得推敲的細節處理了,比如很多網友已經梳理到的「路邊雛菊」、「紅綠燈暗示」和「隨著劇情走向的雲捲雲舒」...而在這裡,加七君想講兩個令我格外感到震撼和感動的點。

在陳念第一次留在小北家過夜的那一晚,兩人一個睡床,一個睡沙發,相繼無言卻也無人入眠。

那時的陳念蜷縮著身子,面朝牆壁,背對小北。

在簡單的兩句問答過後,小北讓陳念拿出了她的筆記本,並讓她在上面寫下「陳念欠小北一次」來作為自己實施保護的回報。

當這番舉動告一段落之後,陳念再次回到床上,她的睡姿已不經意間換了方向。

這一次翻身,與《我不是藥神》中那些病人們摘下又戴上的口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一種對於人物心理的梳理和暗示。

那一刻,陳念不止是放下了心中的戒備,也對小北產生了最初的信任。

另一處細節在於配樂。

在小北給陳念和自己剃去頭髮的那場戲裡,有一小段鏡頭是完全沒有背景音樂支撐的,傳入我們耳膜的只有「推子」的「嗡嗡」轟鳴之聲。

這一幕令我想起了去年的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Skin(皮膚)》。

在一眾黑人將那位白人父親綁在椅子上進行全身「紋黑」之時,整段戲都處於一個完全靜音的狀態,鏡頭只是一一划過了那些冷酷無情的臉,該表達的力量就已然滿了。

因為真正夠強烈的情感共鳴完全不需要配樂的渲染。

而這兩處,就是令我產生格外的感動的,凱歌導演口中的「那一點東西」。

再多說兩句關於影片內的警察形象。

女警官和男警官就像是兩層對立,一位向法,一位向情,一位竭力主張「制裁」,一位忙著實行「拯救」。比起這兩位在影片後期激起矛盾的角色,黃覺飾演的老楊(上司)的台詞就顯得稀少的多,但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引人深思。

比如在高考尚未結束之時,是他下令「讓陳念回去吧,派兩個人盯著她」。

再比如在與鄭易的一番探討中,他淡然地說道,「人長大了,才學會同情」。

警察作為影片中司法機構的代表,也是最能保障那些「少年」們的權益的角色,能塑造出一個如此「智者」的形象,無疑也是為影片暗地裡注入了一抹希望。

另外,影片在結構上也排列的十分完整,插敘的畫面與劇情相輔相成,結尾與開頭也依靠那段念白形成了一個閉環。

在陳念嘴裡不斷重複的「家園」一詞成了一種含蓄的影射,而影片最末的那段「並行(陳念與小女孩)」和「跟隨(小北的保護)」則為這部整體調性趨向於陰冷的電影,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外衣。

也許,這部電影為了能夠上映做出了許多妥協;也許,我們所沒能看到的內容會更加的灰暗真實;又也許原先的處理方式會讓這部影片的藝術性和沉痛感再多上幾分...

但這一次,我更喜歡曾國祥這刻意詩意化的結局。

正如陳念在書上抄寫的一樣,「我們生活在陰溝里,但總有人仰望星空」。

即使生如逆旅,也請努力在泥濘之中,開出最美的花啊。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加七君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