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杯茶,有著很多別稱。
宋朝時,曾有人為茶寫下個人介紹。
「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
出處是宋代文人蘇易簡《文房四譜》。
自此之後,飲茶如伴清友的說法,逐漸傳開。
宋之前,唐朝還留下這樣的詩句。
「竹里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悠閒飲茶,自得其樂的清閒,再舒坦不過。
發展到現在,茶的分類變得更細更多。
綠茶、紅茶、岩茶、白茶、普洱、黃茶、花茶、黑茶等,難以盡數。
這些年白茶在茶圈的發展勢頭正好,愛上喝白茶的茶友越來越多。
問題來了,白茶應該什麼季節喝更好?
很多人都在說,夏天和白茶的適配度很高,暑熱炎炎,喝下兩杯鮮爽淳和的新白茶,燥熱煩悶很快就一掃而空,內心無比安靜平和。
誠然,這是真實喝茶之後的切身體會。
但喝茶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季節限定,只要是好茶,一年四季都皆宜。
不過,春夏秋冬四季輪流里,為了獲得更舒適的飲茶體驗。
愛喝白茶的茶友們,不妨參考下文的四季茶單,按需選擇。
《2》
推薦茶品:老白茶(壽眉餅為主),隔年的白牡丹與春壽眉。
初春,多喝老白茶。
立春之後,寒盡春生,但彼時的氣溫依舊很冷。
多陰天、寒風蕭瑟、頗為濕冷。
這種天氣下,喝點老白茶是極好的。
放了超過3年的老白茶,內在茶味物質不斷發生陳化轉變。
茶香更沉穩,花香轉幽,藥香與陳香逐漸浮現,聞著讓人覺得心安。
濕冷天氣下,多喝幾杯甘醇溫熱的老白茶,會覺得很舒服。
空閒時間充足的話,坐下來,慢慢用蓋碗沖泡細品。
為了省事,還可以煮茶。
煮老白茶按大多數茶友的習慣,是煮老壽眉餅。
取出茶餅後,撬下一小塊,煮茶不需太大的茶葉用量,投茶多了反而容易煮苦。
煮一壺400毫升的茶水,簡單放2克左右干茶,也能煮出甘潤綿軟的茶味。
立春、雨水、驚蟄過後,春天就進入了下半程。
春分過後,桃紅柳綠,萬物生長的明媚春光,正式浮現。
進入清明,氣溫快速回升。
暮春之後,南方大多數地區,已然呈現不冷不熱的和暖狀態。
這時再去煮茶,不是那麼應季,更推薦喝一喝隔年的陳茶。
比如,去年的一級白牡丹與一級春壽眉。
這兩款茶在圈內,是享有口碑的高性價比口糧茶,很多人都愛喝。
再加上,隨著氣溫漸暖,陽氣生髮,喝一喝花香清雅、茶香馥郁、茶味鮮爽依舊的去年陳茶,也能契合這個奼紫嫣紅的季節。
彼時,剛好也是春白茶的採茶季。
新茶還在緊忙採摘中,距離上市還早。
喝一喝去年的同款茶,憧憬著當年新茶的滋味,也很不錯。
《3》
推薦茶品:當年春白茶。
入夏後,循著本能去喝白茶。
毫無疑問,清新鮮香風味的新茶更受寵。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當年的高山春白茶,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等,進入五月後,陸續上新。
從五六月初夏,到七八月盛夏,一直延續到南方九月、十月秋老虎盛行,暑燥不減時,多喝點新茶才更舒服。
過去茶圈流傳有「冬紅夏綠」的說法,主張夏天多喝清新風味的綠茶。
雖然,白茶與綠茶擁有本質區別,制茶工藝不同,可儲存時間也不同。
綠茶隔年之後,風味逐漸下坡,主張趁早趁鮮喝。
白茶可以存,只要儲存到位,存老後別有一股甘香醇厚滋味。
不過在「夏日茶」方面,新白茶的清新、鮮香、鮮爽,倒是和綠葉清湯的綠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先前聽過這樣很極端的說法:「白茶要存老了才能喝,不存滿10年別喝茶,太寒涼。」
這顯然不可信,白茶新茶老茶都能喝。
新白茶頂多是茶味清涼,達不到寒涼程度,而老白茶則是相對溫和。
夏日解暑氣,新白茶喝下後帶給自己的舒適清潤感,一試便知。
親身體驗過個中諸多妙用後,上述謠傳,自然能不攻自破。
夏天喝新白茶,推薦方法有三種。
蓋碗沖泡是日常主流,喝內在茶味層次豐富的好茶,慢慢細品才是上選。
辦公期間,可以用玻璃杯簡單泡,往杯子裡投入一小撮干茶就能靜享茶味。
如果在場喝茶人數多,將玻璃杯換成大茶壺,也能快速泡出一大壺清爽解暑的茶水。
唯獨這些年很火的網紅冷泡茶、冰萃茶等,建議大家慎選。
冷飲喝多了之後會刺激腸胃,並沒有好處。
《4》
推薦茶品:多喝白毫銀針,熱燥繼續喝新茶。
按二十四節氣來界定,過了立秋後,就算秋天。
但在白露之前,立秋、處暑的這段時間,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依舊燥熱,秋涼還沒正式到來。
到了白露,早晚間才能感到涼風吹拂。
秋老虎持續盤亘的早秋,喝白茶遵循夏天喝白茶的思路,適當喝新茶准沒錯。
過了白露,秋意漸濃。
在這段時間,有條件的話,建議多喝養分充足的白毫銀針。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過了白露,進入仲秋,日常飲食以溫養為主。
俗稱,貼秋膘。
補足身體元氣,以備蕭瑟寒冬的來臨。
進入現代生活後,物資條件豐富,不再缺衣少食。
以往傳下來的烤肉、燉肉等貼秋膘舊俗,可以改一改新思路。
比如,換成多喝富含茶氨酸的高山白毫銀針。
當年新銀針,存到深秋後,剛好經歷了大半年的陳化,茶味既鮮又醇,處於過渡期,風味正好。
當然,往年存下來的陳年銀針,稻穀香逐漸浮現,藥香明朗,茶湯極醇,漿感明顯。
不論是新銀針,還是老銀針,多喝幾杯下去,喉間立馬能收穫潤澤與滋潤,好不愜意。
《5》
推薦茶品:存老後的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散茶餅茶皆可。
冬天喝白茶,是老白茶的天下。
漫長的寒冷季節,身體本能就更傾向湯水醇的、湯感綿柔的、茶味細滑的老白茶。
為了更好地喝茶,建議在入冬後,整理一番自己的老茶庫存。
2015白露壽眉餅、2016荒野銀針、2018春壽眉、2017秋分餅、2015高級白牡丹餅……
將這些老白茶翻找出來後,輪流翻牌子慢慢喝,豈不快哉?
喝老白茶,除了常見的蓋碗沖泡外,還可以考慮煮茶。
冬天氣溫低,煮茶能解放泡茶的雙手。
不必再逐次注水、合蓋、出湯、瀝干,直接連茶帶水煮沸就能飲用。
這種懶人煮茶法,大眾皆宜。
冬日閒話家常,和家人朋友一起坐下來閒聊時,吃著茶點,聊著輕鬆話題,在一旁煮上一壺熱騰騰的棗香老壽眉。
個中況味,光是想想,就讓人感到溫暖。
《6》
四季輪迴里,喝茶雖有「應時應景」的講究。
但具體喝什麼茶更好,關鍵還是看個人選擇。
比起照搬他人經驗,不如自己慢慢摸索。
譬如,冬天雖然寒冷,但吃多了烤肉火鍋上火後,繼續泡點清香爽口的新茶解膩,也很不錯。
在北方地區,持續供暖之後,如果供暖溫度略高,室內比較乾燥時,也是喝點春茶新茶更舒服。
一言蔽之,盡信書不如無書。
春日喝茶、夏天飲茶、秋季品茶、冬日煮茶。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飲茶好時節。
喝茶選擇,不必太刻意墨守成規。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