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UN WORLD
作者:霧裡看花
排隊沖A兩年多之後,鄂旅股份(全稱:湖北省鄂旅投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最新結局是IPO撤單。
9月1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因公司和保薦人提交撤迴文件申請,決定終止對鄂旅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審核。
鄂旅股份上市受阻,也為以「索道」、「觀光」等落後且重度依賴資源的企業未來上市敲響了警鐘。
沖A排隊兩年多
鄂旅股份的前身是恩施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於2006年6月14日在恩施州工商局正式註冊成立。鄂旅股份所在的恩施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地區,因此在稅收和上市方面,享有綠色通道的優勢。
鄂旅股份的上市之旅,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
官網信息顯示,鄂旅股份是2017年3月在湖北恩施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基礎上股改設立,註冊資本1.16億元(人民幣,下同),恩施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占股70%,為鄂旅股份的控股股東。恩施旅遊集團為鄂旅投集糰子公司,鄂旅投集團是鄂旅股份的間接控股方。
2016年,鄂旅股份為掛牌新三板進行資產重組,將恩施大峽谷景區除客運索道、遊客轉運以外的其他業務及相關經營性資產轉讓給鄂旅投旗下的恩施生態公司,收購受鄂旅投集團控制的恩施鑫達客運有限公司70%股權。
2017年,鄂旅股份在新三板掛牌,不到兩年時間便從新三板摘牌,並於2019年7月召開IPO上市資產整合方案研討會。
為了給上市創造更好條件,2019年12月31日,鄂旅股份將常年虧損的景區外業務——子公司鑫達客運剝離,留下的基本是賺錢較多且相對容易的業務。
2021年1月,鄂旅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材料並正式獲證監會受理。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鄂旅股份一直在默默排隊,直到2023年才得以繼續推動其在滬市主板上市的工作。
2023年3月,鄂旅股份更新招股說明書,申請上交所主板上市,擬募資3.78億元,發行不超過3867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所募資金分別用於恩施大峽谷女兒湖景區客運索道建設項目以及恩施清江紅花峽客運索道建設項目。
截至目前,鄂旅股份擁有控股分(子)公司鄂旅投恩施客運索道有限公司、鄂旅投咸豐客運索道有限公司、鄂旅投隨州星程旅遊服務有限公司和鄂旅股份雲中湖客運索道分公司、鄂旅股份武漢分公司;鄂旅股份現階段業務分布在恩施大峽谷、通山九宮山、隨州大洪山、黃石東方山及襄陽古隆中五個景區,主營業務是為遊客提供景區內客運索道、遊客轉運、地面纜車服務。
此外,鄂旅股份的關聯方大峽谷景區開發公司負責恩施大峽谷景區開發及門票銷售,近年來持續虧損。未來如果大峽谷景區開發公司持續虧損或資不抵債,並導致景區無法正常運營及接待遊客,將對公司在恩施大峽谷景區運營業務造成重大影響,導致公司經營業績下滑。
「一條道走到黑」
儘管鄂旅股份在2021年以來全力謀求上市,但企業自身的成長能力和發展空間,成為了其上市之路的兩大攔路虎。
尤其是在全面註冊制下,各大上市板塊的定位已發生了一些調整,其中,主板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
這對於鄂旅股份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據2021年的招股書數據,2017-2019年鄂旅股份的營收分別為1.01億元、1.50億元、1.42億元,增長率分別為-3.47%、48.3%、-5.48%。
鄂旅股份表示,2018年收入增長主要是恩施大峽谷景區遊客接待量同比增加50%以上,且自2018年3月26日開始,因恩施大峽谷景區部分游步道路改造升級,導致景區客運索道報告期內遊客接待量較上年同期增加90%以上;2019年收入下滑則是受2019年10月2日恩施大峽谷七星寨景區落石事件影響,景區內客運索道業務停業超過3個月,導致鄂旅股份第四季度收入同比下滑68.5%。
這意味著,即便在疫情前,鄂旅股份營收情況受非常規情況的影響就比較大。
據2023年的招股書數據,2020年至2022年鄂旅股份實現營業收入約為4334.84萬元、1.05億元、7843.67萬元,凈利潤分別約為459.99萬元、4139.04萬元、1323.3萬元。其中,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鄂旅股份來自客運索道的收入分別為3179.72萬元、6634.03萬元、812.1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3.35%、63.59%、50.67%。
攝圖網
綜合來看,鄂旅股份毛利潤高、客流量大的業務集中在恩施大峽谷這一特定區域;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索道票(主要為恩施大峽谷景區和九宮山風景名勝區的兩條索道)和車票銷售,經營產品結構單一,業務增長潛力不明顯;由於景區資源的季節性特徵和遊客的消費習慣,經營淡旺季非常明顯,加上缺乏冬季旅遊項目……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能對其總體營收和凈利潤產生影響。這也意味著,鄂旅股份在資源、運營和盈利能力上也並沒有表現出更大的潛力。
招股書也顯示,鄂旅股份對於2023年是否能快速回歸疫情前最高盈利水平,仍然未知。一旦恩施大峽谷景區運營業務受到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將會直接下滑。
在財經評論員張雪峰看來,隨著旅遊市場的競爭加劇,文旅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拓展業務範圍,提供更多元化的旅遊產品,才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部分曾經依賴索道經營的旅企已經開始在嘗試各種轉型。例如,近年來三特索道開始致力於打造「生態主題樂園」;青都旅遊、麗江股份等將目光投向了文化演藝綜合項目,力求多元化發展;峨眉山A的業務則包括門票、索道、酒店、茶葉、旅行社、演藝,以及其他等7項之多。
相反,如此行情之下,鄂旅股份卻是選擇了「一條道走到黑」,將IPO募集的全部資金,用於兩大索道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其2023年招股書,現有索道業務雖然占到公司主要收入半數以上,但實際索道客運上座率並不高: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恩施大峽谷景區客運索道業務年度上座率尚未超過20%、遊客轉運業務上座率尚未超過60%,九宮山石龍峽索道上座率尚未超過5%,大洪山景區、襄陽古隆中景區和黃石東方山景區遊客轉運業務上座率尚未超過20%。
文旅企業上市有多難
事實上,文旅企業的上市困境並不僅僅局限於鄂旅股份。
據了解,目前A股已上市的旅企如峨眉山A、黃山旅遊、雲南旅遊、西安旅遊等,多為2001年前IPO審批制下的產物。據不完全統計,自2015年以來,核准制下成功上市的旅企僅有九華旅遊、天目湖和西域旅遊三家。
公開的市場信息還顯示,近年來雲台山旅遊、廬山旅遊、泰山文旅、開封文旅、天柱山文旅、井岡山旅遊、銀基文旅、清園股份等都曾提出過上市計劃並一直在推進之中。
但文旅企業的上市之路並不容易。
有業內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首先是門檻限制。根據相關規定,屬於國務院認定的風景名勝區,門票收入不能作為上市公司的收入。對於那些主要依賴門票收入的景區,就很難符合上市條件。
其次,國內的旅遊業普遍處於比較傳統的模式,純旅遊企業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有不願具名的一位資本市場專業人士甚至表示,傳統產業常規來說不鼓勵上市。即使一些旅企剝離門票業務,但主要依賴索道、旅遊觀光車等傳統收入結構相對單一,很難建立起企業的壁壘和穩定性,未來的盈利空間有限。
此外,有些旅遊企業還存在經營合規性、所有權、獨立性,以及患上旅遊資源「依賴症」等一系列問題。從青都旅遊、鄂旅股份的上市受阻可以看出,「索道」、「觀光」等落後且重度依賴資源的業務模式是主流。
財稅審計專家劉志耕認為,文旅行業多為輕資產運營,相關企業的資產、資金規模往往很小,員工不多,經營的風險較大,對外投資的能力也較弱。
即便文旅企業能夠成功上市,其未來如何通過商業融合創新等渠道拓寬業績增長面,讓資本市場有意願買單,很多文旅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