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了心要綁在北約戰車上,鎖定中國的「南北雙錨」受邀參會

2023-07-11     軍事評論

原標題:日本鐵了心要綁在北約戰車上,鎖定中國的「南北雙錨」受邀參會

《日經亞洲》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參加7月11至12日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

岸田文雄

根據日本政府的說法,此次岸田文雄出席北約峰會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日本與北約的關係,並且推動日本和北約簽署「個別針對性夥伴關係計劃」,以應對中國隨著經濟、軍事實力增長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擴張行動。其作用主要是北約根據日本的能力、以及對北約的需求,向日本提供軍隊發展互操作性能力,說直白點就是將日本納入北約信息共享以及北約軍事一體化體系中去。

與此同時,日本為了分散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壓力,避免成為美國與中俄正面衝突的「戰場」,岸田文雄還希望儘可能地讓更多國家加入「個別針對性夥伴關係計劃」,北約前副助理秘書長就對此作出正面回應,將考慮將韓國、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納入這一計劃中去。

日韓澳新是美國布局鎖定中國的「南北雙錨」。如今北約開會,這4個國家也受邀參加,這真是意在沛公。

北約

此外,岸田文雄還希望北約能夠在2024年在日本設立辦事處,企圖以此讓日本成為北約在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中轉站。北約在東歐國家比如烏克蘭、喬治亞以及波赫都設立了類似的辦事處,但還沒有將手伸向亞太地區,日本主動申請成為北約的辦事處,將填補這個空白。

有觀點認為,如果北約在未來向日本的辦事處提供運行資金,意味著北約與日本之間的軍事合作,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有意思的是,日本政府早前就對媒體吹過風,將改變日本代表在北約的存在模式,由當前駐比利時大使兼任駐北約代表獨立出來,設立專職的駐北約代表。以上種種舉動都在證明,在日本的積極推動下,北約「亞太化」進展雖慢,但亞洲小北約已經初見雛形。

那問題就來了,日本作為一個東亞國家,為什麼要執迷不悟推動北約「亞太化」?對於這個問題,可從2個方向剖析:一個是忌憚中國的崛起,另一個就是出於日本自身利益考量。眾所周知,日本作為美國亞太戰略布局的關鍵之棋,也是美國主導國際格局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尤其是在受到二戰戰敗國身份的影響,日本在軍事以及價值觀上已經全面靠向西方。

而隨著中國在這20年時間裡的全面崛起,日本自知中日在歷史問題上一直都沒有一個「了結」,因此中國的崛起對日本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以日本的實力,即便有美日安保同盟的加持,日本也無法與中國取得一種平衡狀態,所以日本出於「自保」的需要,極力拉攏北約向西太平洋地區靠攏,只有這樣日本手中才有更多對抗中國的籌碼。

所以在美國歐巴馬政府推行「重返亞太」戰略之後,日本堅定地維護美國所謂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並且執意將台灣問題納入這種規則和秩序中去,而這又恰好符合美國的期望。

岸田文雄訪美

對美國而言,日本同樣是維持美國全球霸權的重要抓手。美國的霸權邏輯的核心在於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關鍵性事務中需要發揮主導作用,目的就是排斥其他大國掌握話語權。從美國全球霸權的底層邏輯而言,台灣問題將會是動搖美國霸權根基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因為不管中國大陸以何種方式統一、在什麼時間統一,都將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構成衝擊。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日本正利用中美之間的「修昔里德陷阱」,將中日關係置於中美關係之下,企圖借美國來制衡中國崛起對日本的壓力和挑戰。再者就是日本自身的野心。二戰結束後,太上皇麥克阿瑟為日本量身定做了《和平憲法》,確立了美日的僕從關係。

隨著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一度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經濟上的強大並沒有與之匹配的政治影響力和軍事影響力。所以進入2000年以後,日本就開始尋求政治和軍事上的獨立性。不過在彼時的美國並不需要一個有獠牙的日本,況且包括中韓在內的國家都強烈反對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日本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隨著中國的崛起對美國霸權形成挑戰,日本認為自己已迎來新一輪的機會,比如以作為反華「馬前卒」為條件,換取美國對日本的軍事政治鬆綁,這一招確實有一定效果,比如引進了美國的對地攻擊性武器,解禁集體自衛權等。但這還遠遠不夠,日本還需要新的手段來給自己鬆綁,所以就有了日本和北約穿同一條褲子。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北約亞太化」已經是難以避免。在這個過程中,北約勢必要與日本展開更為深入地合作,日本就必須突破《和平憲法》,對內這將會是日本修憲的一個絕佳藉口,對外則是抵消美國限制的關鍵手段。而日本也可以藉此將日本自衛隊合法地寫入到日本新的憲法中去。

歐盟

不過在日本推動北約亞太化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很大的阻力,而這種阻力不是來自美國,也不是來自日本國內,而是來自歐洲。馬克龍己公開反對北約在日本設立辦事處。

歐洲對北約的戰略需求是牽制俄羅斯,對衝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以保證歐洲的發展和繁榮,因此以法德為首的老牌歐洲國家都不希望北約亞太化,因為這會導致大量軍事資產被稀釋到亞太地區,從而導致歐洲安全受到威脅。

再一個問題就是北約亞太化勢必會導致北約國家軍事開支大幅度上升,南歐國家比如希臘和義大利經濟一直呈現衰退的狀態,提高軍事開支幾乎不可能。再者隨著美國2024年大選即將拉開序幕,特朗普極有可能重新打敗拜登,登上總統寶座。而特朗普上台後大機率會繼續推行「美國優先」戰略,歐洲又會被薅一輪羊毛,歐洲並不太願意在北約亞太化問題上配合美國得罪中國,所以在6月份歐盟對華態度已經出現軟化。

美軍艦

不過雖然法德這些國家能夠對北約亞太化腳步起到拖延作用,但並不能阻止美國將北約「亞太化」,因為北約本身就是由美國主導,歐洲國家只不過是被美國綁在了戰車上,在北約的戰略方向上缺少話語權。因此我們在這個問題上,需要儘快找到相應的對策,比如在其他方向上採取主動出擊,奪回主動權,比如發展與中東國家的關係、推動中東國家的大和解,挖美元牆角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壓力抵消壓力,迫使美國將目光重新轉向中東。再者就是利用東協反對域外勢力干涉的政治傾向,儘快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的建立,讓北約缺少介入南海事務的抓手和能力。最終推動中國-東南亞一體化抵消北約在亞太地區的擴張行動。

美總統羅斯福說過,日本是我見過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言而無信且無比狡詐。在綁架北約這個問題,日本會使出各種狡詐的、卑鄙的、無恥的手段,我們決不能讓他的陰謀得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701a8140dcb2698a62a9b0c3164c6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