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開篇地」
陝西由南至北,可按地理區域劃分為:陝南、關中、陝北。
八百里秦川是關中的別名,指西起寶雞,東至渭南,北接北山,南連秦嶺的平原地帶。(八百里秦川的區域比廣義上的關中要小上些許,其包括了今陝西省的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五市,以及河南省西部的部分地區。)
八百里秦川,周、秦、漢、隋、唐,在這裡塞滿故事。
而寶雞,作為八百里秦川開篇之地,從不缺傳奇。
圖/石鼓閣
01.
看中國,來寶雞
關中是一個狹長的平原地帶,在古代,朝廷都要以守住寶雞為要務,其境內的大散關是溝通南北的咽喉要道,韓信在此「暗度陳倉」,陸遊喟嘆「鐵馬秋風大散關」。
簡言之,「得寶雞者可得關中」,而世人皆知「得關中者得天下」。
寶雞,這裡埋藏著不知多少歷史滄桑,她甚至比西安還要古老,最早的「中國」文字記載就來自寶雞賈村鎮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何尊上。
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境內擁有740餘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寶雞7000多年的歷史,就從其中重要一處—金台區金陵河西岸台地之上的北首嶺遺址算起。
圖/魚鳥文彩陶壺,出土於北首嶺遺址
這裡是「炎帝故里」,據先秦史料,炎帝「生於姜水,長於姜水」,而這個「姜水」被歷代學者研究認為是位於寶雞的清姜河。
這裡是周秦文化發源地,周人在開啟農耕社會前、秦人在建立封建王朝前,都曾選擇在寶雞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周人在岐山腳下留下了周原遺址,秦人有24代國君曾在寶雞隴縣、千陽、陳倉、鳳翔建置過都城。
圖/周原遺址公園
這裡擁有中國境內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館,是大名鼎鼎的青銅器之鄉,沒有哪座博物館,不想拿到一件來自寶雞的青銅作「鎮館之寶」。
這裡是漢代的牧馬場,當年霍去病就是率領萬餘精騎由此(關山草原)出隴西,萬里奔襲,一戰封侯。
這裡是唐代的寶庫,寶雞扶風縣法門寺的地下不知埋藏著多少唐歷代皇室供奉的珍寶。
寶雞的歷史,是龐然的也是靜穆的;而寶雞的山河,是溫潤的也是包容的。
02.
寶地神雞,壯美山河
寶雞,古稱陳倉、雍州、西岐、西府,因唐玄宗御口金言「陳倉,寶地也;山鳥,神雞也。」而改名為寶雞。
這裡鐫刻著厚重的歷史,也擁有著壯美的河山。
法門寺,擁有1900多年歷史,是一座皇家寺廟,這裡供奉著全球唯一一枚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是眾所周知的佛教聖地。
此外,這裡還出土了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讓我們得以一窺大唐風耀萬邦的盛貌。
金台觀,相傳為一代宗師張三丰所建,分為三個部分:東偏院、西偏院和中院。關於金台觀,民間有傳言稱其「離天只有五尺半」,言觀之高若置身於金台觀玉皇閣前平台上,可將美景盡收眼底。
中國青銅器博物院,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館內收藏有最多、最全、最精美的青銅器,其文飾之美、內容之廣泛,全球罕見。
何尊,酒銅器代表,中國青銅器博物院的「鎮宅之寶」,最早的「中國」兩字概念便以銘文的形式被鑄在何尊上。
太白山,華夏文明龍脈秦嶺主峰,海拔3771.2米,它以蒼山奇峰為骨架,其間森林密布、溪清潭碧,古蹟文物點綴。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無數華麗辭藻。
盛夏的太白山,是人群最為聚集的時候,它用一場場綠浪為人們洗去酷暑帶來的疲倦、炎熱。
關山草原,古時的養馬場,如今的田園牧歌,山戀起伏無奇峰,河谷開闊青草綠,羊兒馬兒自由地奔走,演繹著一幅幅詩意畫卷。
黃柏源,人稱「小九寨溝」,其上水流潺潺,石頭千姿百態,林木用四季表達著心情,既有北國風光的遼闊,亦帶有幾分江南水鄉的柔美。此外,這裡還棲息著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
風光人文,樣樣不缺,寶地神雞,值得一去。
03.
寶雞,一城吃五省
近現代的寶雞,被稱為「被火車拉來的城市」,百年來,天南地北的移民為她帶來天南地北的地道風味,美食橫跨陝、甘、寧、川、豫五省。
寶雞下轄的9個縣,都有獨當一面的風味美食。
岐山臊子麵、擀麵皮,盛名在外;鳳翔的豆花泡饃;扶風的一口香;隴縣的核桃油旋;麟游的血條面;千陽的攪團……哪個不為構築寶雞的「西府味兒」出過一份力。
圖/陝西攪團
油波辣子,一種調味,但對於陝西人而言它卻是一道菜品,而在寶雞,油潑辣子更是被開發到極致,拌面、夾饃、炒菜、火鍋.....少了它,飯吃起來都不香。
關中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從豐收季節到初冬,在寶雞岐山一帶會飄起一股醋香味,「岐山香醋」酸而不澀、濃而不烈,堪稱醋中瑰寶。
圖/臊子夾饃
陝西人愛吃醋也會吃醋,而會生活的寶雞人連釀醋剩下的醋渣都不放過,開發出了陝西涼皮系列的「暗黑款」——西府醋粉。
將醋渣洗出醋粉麵漿,隔水一蒸,便得到了又黑又亮的西府醋粉,切成長條盛上碗中,放入豆芽菠菜點綴,佐以油潑辣子、蒜泥,酸中帶辣,食之難忘。
油潑辣子和岐山香醋這一對黃金搭檔,還造就了寶雞名震西北、享譽全國的兩種小吃:噪子面、擀麵皮。
臊子,豬肉剁成的肉丁。臊子肉咸香油多,但香醋和辣子的加入,卻使它的味道恰到好處,酸醋解膩,辣子生香。
寶雞臊子麵,關中麵食的代表,在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用「辣」字分出了兩個流派——酸辣香的岐山臊子麵,酸鮮酸的扶風臊子麵。
岐山臊子麵,油光紅潤,一筷子扎進去,撈出來掛著紅油和各種臊子,猛吸一口,熱辣十足;
扶風臊子麵,不僅少了紅火的顏色,就連面都是細條的,此外吃面的碗也有講究,要用巴掌大的小碗,被稱為「一口香」。
作為寶雞招牌之一的擀麵皮,顧名思義,是用擀麵杖壓出來的。地道的手工擀麵皮,韌性十足,放入鹽水、香醋、油潑辣子攪拌,鮮咸酸辣,唇齒留勁。
西北一帶流行扯麵,而用料足、調味香的寶雞西府扯麵,更是扯麵中的中流頂柱。
臊子肉打底,紅蘿蔔、豆腐、青菜作配,油潑辣子紅火,寬面白亮,一口下去,臊子的香濃,辣子的噴香,蔬菜的清鮮,麵條的勁道,在口腔接連迸發。
扯麵之外,還有考驗感官的麟游血條面,用豬血或羊血加鹽攪拌,和麵粉和成麵糰,再擀成薄片,切細後蒸熟晾乾,隨吃隨煮。
來自鳳翔的豆花泡饃,亦能為寶雞的美食代言,這是一碗南北風味兼具,且完美融合的美味。
金黃的鍋盔膜片,是樸實的北方元素,如雪的豆花,是南國的溫柔,紅火的油潑辣子,是連結的橋樑。
一城山水,一地美食,7000年文明,2700年歷史。
寶雞,這一片八百里秦川的開篇之地,在時光的鐘聲里,萬世繁華。
-END-
【作者:走吧網;公眾號:走吧網】
推薦自駕路線(5天游):
D1:寶雞市區:金台觀-青銅器館-石鼓園-陳倉老街
D2:關山牧場
D3:五丈原-周園景區-法門寺(住太白山山底)
D4:爬太白山住太白山小文公廟\大文公廟
D5:從太白山山頂下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