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進行?還是被美國發現了?中國發射未知數量衛星,結果美國太空部隊緊急鎖定,並且將「未知數量的衛星」全部羅列出來,一切都是了如指掌,什麼情況?中國發射衛星,美國如此在意嗎?
的確,外媒又在「炒作」該事情了,並且說明了該事情之後的重大布局,其實這個事情真的是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說不算是也不算是,只是美國的鎖定,對衛星數量說明,真的是有點過分了。
因為我國就沒有直接公布數量,很多猜測說只有1顆衛星,而實際性並不止1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下。
中國發射未知數量衛星,火箭是關鍵
的確,在這一次發射任務之下,我國也只是進行了簡單描述。
根據航天消息指出:
11.23時段,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及遠征三號上面級成功將衛星網際網路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所以,單獨看這個說明的話,的確是看不出來什麼結論,就知道是有衛星發射,但這一次任務的火箭的確是關鍵,對我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款火箭,它的實力還是很強,那到底該火箭有多強?
這一輪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一款常溫液體兩級運載火箭,並且是具有年代性的火箭,自從1992年使用以來,我國已經利用它成功發射了84次。
同時,該火箭在我國升級改造之後,已經具備發射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多星能力,對應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1.3噸。
而除了這個實力之外,關鍵點還是在遠征三號上面級的問題,這是有點不一樣的。
有什麼不一樣?主要能力分為以下三個點,也是公開說明過:
第一、自主軌道機動能力,在軌飛行時間可達約48小時,具備多次以上的點火機動能力
第二、可根據與火箭分離時的軌道狀態自主規劃最優飛行路徑,執行中低軌道的多星異軌部署及星座組網補網部署。
第三、可適應與多款運載火箭配合使用,可提高我國在快速靈活進入空間、空間轉移和空間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所以,這完全是打造一款「不同軌道輸入,不同衛星數量」輸入的火箭。
而且在這一次發射過程之中,我國的確首次採用了聯合飛行,實現了不同衛星軌道入軌,多次點火可控變化的情況,所以,能夠完成發射未知數量衛星,火箭是關鍵,也凸顯了該火箭的實力。
秘密進行嗎?美國美國太空部隊緊急鎖定,一切了如指掌咋回事?
其實對於本次任務來說,並不算是什麼秘密進行,如果真的秘密進行,那根本就不會公布出來。
而且對於今年來說,也發射過了,不是首次進行,只是任務上存在一定的變故。
在今年7月的時候,我國宣發射了一顆試驗衛星進入太空之中,結果後面外媒指出,是2顆衛星進入了軌道,所以,這一次我國並沒有公布具體的衛星數量,這讓很多人都想看看有多少顆,具體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不明確。但在發射前,就有不少關於說1顆衛星的消息。
結果呢?在大家的熱議之下,美國太空部隊緊急鎖定,實施了進行對中國衛星發射的跟蹤。美國太空軍太空領域感知小組的太空物體跟蹤數據顯示,揭示了與發射相關且已在軌道上編錄的物體數量——這一次中國發射的衛星並非是1顆,也不是前面的2顆,而是3顆衛星,並且進行了編碼。
所以,對中國衛星發射數量的確又是了如指掌了。
但這也沒有什麼,就是普通衛星,中國也說了是衛星網際網路技術試驗衛星。所以,大家不要驚訝。
這裡的確也不知道為何如此在意中國發射了幾顆衛星。
但是從衛星網際網路技術試驗衛星的名稱來講,可能是在意中國在什麼軌道上布局,因為這與中國版「星鏈」是存在關係的。
沒錯,中國版「星鏈」測試衛星
按照中國的航天計劃來講,我國是已經公開宣布了要進行1.3萬顆衛星的布局,並且執行代碼為「GW」。從下面這一張圖大家可以看下。
其實中國的星鏈衛星系統布局的策略有點不一樣,是在不同的軌道區間實施的衛星布局,這說明了我國各個軌道的測試都是需要進行的。
而且從這次披露的情況來看,我國實現了多次點火,進行衛星的布控,那必然是多顆衛星網際網路技術試驗衛星同步進行的,所以,這樣的技術策略還是值得肯定的。
當然,也期待早點布局,因為美國星鏈布局在全球範圍之中,是無法對比的,美國最初預計是發射1.2萬顆衛星,結果後面計劃提升到了4.2萬顆衛星,從星鏈的發射情況來看,也是發射了上千顆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太空資源的緊缺也就出現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期待中國的「可重複」火箭早點完成研究,並且利用起來,這有利於推動我國1.3萬顆衛星的發射。
就如:朱雀三號,雙曲線二號(代號SQX-2Y)等火箭,都在相關性的測試了,所以,測試不重要,重要是可以用起來,早點進行資源的占有,如果速度太慢了,更好的資源也將變得沒有了。
而且,未來這樣的太空資源競爭肯定會更大,很多國家都希望布局,所以,加油,努力吧,畢竟這是我國整個網絡系統最關鍵的一步。
同時,外媒看到中國版星鏈的建設,也是高度關注,公開指出——通信巨型星座不僅可以在國內提供電信和網際網路覆蓋。
而且有可能將中國定位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其他系統的商業競爭對手。
並且除其他外,還可以提供軍事等通信,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