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網約車行業不太平。
先是滴滴被曝高抽傭,再是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等多個網約車平台註冊不需要雙證,還有滴答、一喂順風車等平台也開始面臨運管的監管。
面對風暴,滴滴、曹操出行等平台直接「甩鍋」:平台在加盟商協議中已經要求做好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符合相關資質條件審查,但是監管不到位,未來會做好督促。
言外之意就是:我們已經做好了提醒,但是加盟商不聽話,不關我們的事情,我們只是缺少監督。
一、嚴查一波又一波
最近,全國各地對不合規網約車的查處力度又有了幾波不小的加強。
火車站蹲點,高科技上線,運管上門,所有的措施都是為了嚴查無證車輛。然而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無證網約車的數量依然很可觀。
截止到2021年4月底,全國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338.9萬本,車輛運輸證127.7萬本。但是滴滴、滴答、一喂順風車這些平台的註冊量總共有3000多萬。
持有單證的司機僅十分之一,而雙證司機只有三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百分之90以上的網約車都是不合規的。
查了個寂寞。
二、平台不敢砍掉全部無證車輛
既然不合規,而監管和運管都在不斷加大力度去打擊,為什麼無證網約車的數量還會如此龐大?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作為共享出行界一直比較敏感的存在,無證網約車備受爭議的矛盾點是既然它不合規,平台是否還應該給它派單。
對平台來說,如果直接對所有的無證司機停止派單,收益會直接腰斬90%,單日損失會高達億元。
滴滴、高德這樣的大體量平台,面對這樣的損失,還很吃力,更別說一些小平台了,相當於直接宣布破產。
而違規罰款,就算是平台全部給司機報銷也就3萬元左右。況且,並不是所有的無證司機都會被抓,也不是所有的罰款都會報銷。
這樣一來,自然還是冒著交罰款的風險比較划算。
對司機來說,如果強制要求司機辦理雙證,大量司機退出是必然的趨勢。
很多無證司機也就是兼職跑跑,並不想讓自己的私家車轉為運營車。而辦了雙證後,可能本都跑不回來。
既不想失去市場,又不想失去司機。兩相權衡,也就出現了滴滴的「合規寬限期」,既安撫司機,又掩人耳目。也有了「甩鍋加盟商」的言論。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即使無證車輛不合規,或者是平台違規派單被屢次約談罰款,網約車平台也不會直接放棄給無證司機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