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中國大使離任,岸田文雄或故意拒絕會面,展示對華強硬立場

2023-03-27   軍事評論

原標題:日媒曝中國大使離任,岸田文雄或故意拒絕會面,展示對華強硬立場

據環球網報道,日媒披露,中國前駐日大使離任前,岸田文雄拒絕拒絕會面,日媒引用「消息人士」話稱,此舉是為所謂「兼顧日本對華強硬輿論」。

岸田此舉招致日本教授白鳥浩批評,其聲稱,中日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45周年之際,日本不應採取有意破壞中日關係的做法,岸田的做法不合於通用外交禮節,這無疑將給中日關係帶去負面影響。日本首相不應採取加劇地緣緊張做法,中日兩國間存在未解決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立足加強中日互信的基礎上,日本不應摒棄「注重禮儀」這一國家形象。

白鳥浩的言論在日本社交平台上獲贊超過一萬,也有高贊網友認為岸田的做法「幼稚」,即使抱有想法也應不加顯露,而非為向美國「表演」就曝光想法,岸田可能為日本帶來戰爭,這樣的危險使人害怕。

日本在進行國家形象外宣時,「乾淨整潔」、「工匠精神」、「注重禮節」是其常樹立的外部形象,日本網友對岸田的抨擊,也普遍集中於岸田讓日本外在形象難以維繫、「沉不住氣」,這類指責顯示了日本社會的部分聲音。而就實質層面看,日本自我樹立並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維繫的「國家形象」,早就難以維繫。如日本2015年鈴木汽車造假案至今頻發的造假事件,使日本長期自詡的工匠精神連連失色,日本汽車工業在點錯「氫能源」技能點後,在當下電動、混動汽車時代步履尷尬。

同時在核廢水排海事件上,日本毫不負責的做法將其以「外務省資金」支撐起的輿論錯覺擊碎。尤其在全球能源危機、金融危機、供應鏈危機迭起的當下,日本經濟連月下跌,一個呈現蕭條態勢的日本,越來越無法調動「輿論滲透網絡」繼續編織其「無所不能」的幻夢。

3月16日,日本財務省公布數據,其2月份創下逆差8977億日元,對外貿易已19個月呈現逆差態勢,進口數據則同比連增25個月,去年日本6400家以上企業破產,加之美元升值帶動日元貶值的連鎖反應,以美元計價日本財富大幅縮水,出口受損與金融受損疊加導致的通脹指數,超出工資增幅致使日本民眾實際工資同比下降0.9%。

在美國廣場協議下導致「失去的30年」的日本,如今在美國危機波及下正進入新一輪國力下行周期,日元與美元指數的強行綁定,導致日元匯率成為美元危機的「蓄水池」,日本過去以及當下危機的癥結,均在美國。但顯然,當下以岸田文雄為代表的日本政客,找錯了藥方。

岸田文雄以拒見中國離任大使的方式展示強硬,是典型的轉移焦點做法,由於應對危機不力,日本岸田內閣備受抨擊,目前來看,岸田文雄採取的做法不是正面危機禍源的美國霸權,而是順從美國將矛頭指向中國,既操弄所謂「中國威脅論」戲碼,也操弄「一切都怪中國」戲碼。

岸田文雄政府去年年底將中國確定為所謂「最大戰略挑戰」,並在美國縱容下進行軍事支出劇增動作,上月,日本被曝將斥資2113億日元自美國採購400枚戰斧飛彈。本月,日本增兵距離中國台灣島僅270公里的石垣島,向駐島基地輸送對空、對艦飛彈彈藥。日本當下的做法,是在烈火烹油,加劇日方自身「病情」。不解決美國霸權對日掌控這一本質問題,美國就會持續加大對日吸血步伐。同時以日本現有兵力及工業能力、資源能力妄圖對華擴大軍事挑釁,是不自量力。抗美援朝戰爭以來,中國70多年的鬥爭奮戰及工業體系沉澱,決定了當今中國,有能力擊沉一切敢於來犯之敵。日本挑釁越大,中方的對等反制規模,便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