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都可怕,令龜友心力交瘁的謎題,究竟該如何把握?

2024-05-07   龜類愛好者

原標題:想想都可怕,令龜友心力交瘁的謎題,究竟該如何把握?

在養龜愛好者的圈子裡,關於龜的喂食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比如龜的成長和刀刻紋,龜的發色等等,都與喂食有關係的。還有一些疾病的發生,龜的生死,都與喂食有掛鉤。

其中,還有關於龜是否有飽脹感,以及是否應該控制喂食量的爭議尤為激烈。有人主張「放養式」喂食,這些龜友認為龜是有飽脹感的,有自我調控能力,吃到飽自然停;而另一方龜友則認為龜的消化系統相對脆弱,過量喂食可能導致健康問題。而且有的龜就是一直吃,吃到食物都到脖子了。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你支持哪一方?

甚至支持龜有飽脹感的龜友認為,龜能吃到食物卡到脖子的情況,就是因為之前沒有吃飽才會這樣,要是每次都能喂到飽,就不會了。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龜的消化系統特點。龜類的消化系統相對較為緩慢,它們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消化食物。這種生理特性使得龜在進食時不太可能像其他動物那樣快速吃飽並停止進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龜似乎沒有明確的飽脹感。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制地給龜喂食。實際上,過量喂食對龜的健康危害極大。當龜攝入過多食物時,其胃部會過度擴張,壓迫周圍器官,導致消化不良、腸胃疾病等問題。更為嚴重的是,長期過量喂食還可能引發肥胖症、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嚴重影響龜的壽命和生活質量。

那麼,如何判斷龜是否吃飽了呢?這需要根據龜的種類、年齡、健康狀況以及飼養環境等因素來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我們可以觀察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觀察龜的糞便。正常情況下,龜的糞便應該呈褐色或深綠色,質地適中。如果糞便過於乾燥或呈現異常顏色,則可能是喂食不足或消化不良的表現。相反,如果糞便過於濕潤或帶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則可能是喂食過量的跡象。

觀察龜的體態。健康的龜應該體態勻稱,四肢有力。如果龜的腹部過於鼓脹或四肢無力,則可能是喂食過量的表現。此時,我們應該適當減少喂食量,並觀察龜的體態變化。

觀察龜的行為。健康的龜應該活潑好動,對周圍環境充滿好奇。如果龜出現食欲不振、行動遲緩或躲在角落裡不動彈的情況,則可能是身體不適的表現。此時,我們應該停止喂食,並尋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有時候龜友發現龜的四肢變得不靈活了,就像是廢掉了一樣,這也有可能與龜的腸胃毛病有關係。腸胃痙攣疼痛會造成龜的某些四肢行動不便,這與長期高度的喂食脫不了關係,或者就是一些難消化的食物。

除了以上幾點外,我們還應該根據龜的具體情況來調整喂食量。例如,新龜到家時由於環境改變和應激反應,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此時我們應該適當減少喂食量,並給龜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以幫助其適應新環境。

此外,在天氣降溫時,龜的食慾也會相應減少,此時我們也應該適當減少喂食量以避免消化不良等問題。

另外,我們在開頭也說了,龜的消化並不像哺乳動物那樣消化的快,我們每次即使喂食不多,但要是每天都喂食,也能讓龜吃到飽。要是一開始就喂食飽,那麼第二天龜的食量也不會像第一天那麼大。所以,有些龜友是每天喂食,但少量一些,七八分飽甚至是六分飽;有的龜友則是一次性喂飽,喂到龜不吃,但隔好幾天再喂食。其實這都是留有足夠時間讓龜消化。

個人還是覺得龜的消化是特殊的,溫度和環境對龜的狀態有很大的影響。對於龜的喂食,還是要留有足夠的消化時間。個人還是對於龜的喂食採取保守的方式,畢竟之前小編真的看到龜一個勁吃食,吃到吐,最後消亡。寧願六七分飽。

大家覺得呢?你是怎樣方式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