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龜苗剛出殼其實是很小的存在。不管它以後是多麼巨大的存在,剛出殼都是一點點大。再大也不會超過5厘米背甲。大部分的品種,其實破殼之後也就是一塊錢硬幣大小。往往我們都會發出感嘆:好小啊!隨便加一句:還要這麼貴!
從硬幣大小帶大的龜,肯定得經過一些歲月,還是很有感情的。但是,即使從硬幣大小帶大的龜,一個不慎,也會嘎。所以說,有時候太在乎龜的壽命根本就是徒勞,你能不能把它養到十年都是個大問題。
最近有龜友說,自己從硬幣大小帶大的龜死了,而且很意外,自己也是感到惋惜。究竟是什麼情況?好讓我們有個警惕。
許多養龜愛好者喜歡採用深水環境來飼養龜類,尤其是那些擅長游泳的品種。這是很正常的,龜友也是這樣做的。然而,當這些深水養龜突然被放入淺水環境時,卻有可能發生溺水的意外。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龜友因為一些原因將多年深水飼養的龜,暫時放入了過背水深的環境中。待回家之後發現,它居然溺水了!
為什麼深水養的龜在淺水環境中會溺水。這或許是由於深水龜適應了高壓、高阻力的水域環境,它們的肌肉、骨骼和呼吸系統都已經適應了深水中的游泳和呼吸模式。
當這些龜被突然轉移到淺水環境時,由於水壓和阻力的急劇變化,它們的身體機能可能無法迅速適應。特別是對於那些體型較大、體重較重的深水龜來說,淺水環境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力,導致它們無法穩定地站在水底,甚至發生側翻或翻滾的情況。在掙扎過程中,它們可能會誤將口鼻吸入水中,造成溺水。
此外,淺水環境中的水質和溫度也可能對深水龜造成不利影響。淺水環境的水溫變化較快,容易使龜受到溫度衝擊,導致感冒或其他疾病。同時,淺水環境中的水質也容易受到污染,影響龜的健康。
那麼,為什麼龜溺水後就很難救回來呢?這也是因為龜的生理結構和呼吸機制。龜類的呼吸系統相對簡單,它們沒有像哺乳動物那樣的複雜呼吸中樞和呼吸肌。當龜溺水時,水會迅速進入它們的肺部,導致肺部膨脹和呼吸困難。由於龜的呼吸中樞對缺氧的耐受性較差,一旦肺部受到損傷,它們就很難再次呼吸。
此外,即使我們及時將溺水的龜撈出水面,由於它們已經處於極度缺氧的狀態,身體各器官的功能也會迅速衰竭,很難挽救生命。
所以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樣。龜的生理構造和適應能力,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或許是以另一套機制在運行著。很多時候,往往你認為的深厚經驗,都是別人心痛的結果。
當然,這可能只是一個意外,並不是所有的龜都會發生這種事。但這種事故,往往只要發生,就難以挽回。養龜這件小事上,還真得有個心細的主人才是。粗中帶細的就最好了,處處精細,這也沒法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