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成果
新文獻中的唐五代宋初政務樣貌
在中國古代中央集權體制下,地方政令信息的及時上傳事關王朝政策的制定調整與統治的穩固安寧。在缺乏現代通信技術的背景下,派遣地方官員入京無疑是眾多信息上傳渠道中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入京地方官既是政令信息傳遞的中間環節,又是京城社會的流動人口,是京城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五代宋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轉型期,又是中國古代都城空間布局的變革期。此時期的入京地方官員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永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新出文獻與唐五代宋初入京地方官員研究」(項目號:17CZS012)以敦煌吐魯番文書、時人墓誌等新出文獻為主要史料來源,考察了唐五代宋初的入京地方官員。該項目近日已經結項,成果被評定為優秀等級。
該成果在關注傳統史料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敦煌吐魯番文書、時人墓誌等新出文獻中的入京地方官員。這些新出文獻中保存了眾多唐代入京地方官員的歷史實例,其中不乏入京處理具體事務的中下層地方官員,透過他們更能把握這一群體豐富的歷史樣態,觸及他們在京城的真實生活狀態,並由此了解唐五代宋初政務運行的細節與過程。
該成果以唐五代宋初地方官員的入京流程為觀察線索,勾連地方官員入京活動所涉及的律令、朝集、館驛、考課、覆囚、文書、監察、賦稅、預算等多項制度與政務運行的多個環節,形成一幅圍繞入京地方官員展開的日常政務運轉圖景。這一研究思路試圖跳出單一的制度視角,關注不同制度間的關聯,以及這些關聯如何對制度的約束對象產生影響,並通過制度的約束對象出發,考察制度的運行過程以及人與制度的互動。因此,該成果不僅能夠深化學界對唐五代宋初政務運行、政局演變的歷史認知,而且對唐五代宋初日常統治的研究而言,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該成果將研究時段定位於「唐五代宋初」。自從「唐宋變革論」提出並對唐宋史研究產生重要影響之後,唐宋之間的「變革」曾在很長時間內成為熱點話題,進而影響了學界對唐宋之間歷史聯繫的考察。近年來,隨著對「唐宋變革論」的檢討反思,學界對「唐宋」這一時間概念的理解愈加深入,開始強調唐宋之間,尤其是晚唐五代與宋初歷史之間的關聯。成果將研究時段確定為唐五代宋初,這種研究視野很好地呼應了目前學界對「唐宋變革論」的反思,以及對唐宋貫通研究思路的倡導。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64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社科成果 | 構建科技創新行為主體協同機制
視域 | 彰顯人文社科文獻綜述的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2aefd5721fcd0c9f43cce9f87ffcd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