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最近,四川電力部門使用雷射發射器修剪樹枝的新聞火了,在視頻中,碗口粗的樹木被雷射發射器一照就斷了,其修剪樹木的方式如同《星球大戰》電影設定的光劍武器一般。
實際上,這種東西在電力部門或應急部門早已使用多年,這種「雷射炮」又被稱為雷射除異物裝置,它通過地面裝置瞄準異物,然後發射雷射,瞬間產生高溫能夠快速切割異物,使其掉落。
在之前的新聞進經常可以看到,只不過這次經過特效加工,產生了驚人的效果。這種「雷射炮」並不是一炮就將樹枝打斷,而是要持續緩慢切割。
雷射炮「開火」清除電網上的異物
比如在視頻中,修剪這棵樹其實需要用雷射發射器照射1分鐘左右,而且在雷射修剪樹木的時候,並不會發射出短視頻所示的炫酷藍色光束,當然,這種用雷射修剪樹木的原理就是利用雷射在照射中產生的大量熱能,給予樹木巨大熱衝擊從而把樹木「燒斷」。這也是我們在看到修剪完成的樹木留下了一個黑色碳化截面的原因。
四川電力部門使用的雷射發射器僅僅需要幾分鐘便可以「燒斷」一棵樹,相比於人工清理,其工作效率更高
想必大家也都發現了,這種民用的雷射發射器其實和現在全球軍火市場流行的雷射武器的作用原理是一樣的,而且它本身並不是一款自帶先進黑科技屬性的產物,雷射武器對敵造成的殺傷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雷射的高聚束性、高亮度以及強方向性從而可以讓被照射物體失效或者被燒毀。
同樣,相比於傳統類型的武器,雷射武器屬於定向能武器的範疇,理論上具備鎖定敵人就可對敵展開攻擊的能力,同樣該武器的打擊精度也很高,造成的附帶損傷也很低,而且美軍還做過測算,雷射武器每發射一次的成本還不到1美元,相比於昂貴的制導武器,雷射武器的性價比優勢可謂是十分明顯。
制導武器在發射完飛彈發射車裝載的飛彈後,還需要運用吊裝作業的方式重新裝載飛彈,雷射武器就不用如此,理論上雷射武器只要連接電源就可以隨時進入戰鬥狀態,其作戰連貫性更為突出
最重要的一點,雷射武器有一個制導武器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它的發射源只要能夠正常工作,它理論上就不會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所以,早在1960年,美國人就研製出了世界第一台紅寶石雷射發射器,隨後,在見識到高能雷射束的威力後,美國政府便斥巨資準備將這種能發射高能雷射束的裝置武器化。
隨後,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國內提出了使用大型作戰類飛機搭載雷射發射器的作戰理念,這個作戰理念甚至得到了當時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美國「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的支持,憑藉著強勁的科研實力,美國很快便研發出了第一代空基雷射武器ALL。
搭載美空軍第一代雷射武器ALL的空中驗證機——NKC-135A
雖說這款第一代雷射發射器可以搭載在NKC-135A大型軍用飛機上,而且在後續的實驗中,美空軍也使用它攔截成功了,AIM-9B「響尾蛇」飛彈,但是「初代目」的雷射武器還是存在體量過大以及射程太短的問題,美軍評估它並不適合實戰,僅僅是用來做了技術驗證。
隨後,在總結完ALL的問題後,美空軍便開始研製了美軍第二代雷射武器ABL,這款「二代目」解決了ALL射程過短的問題,理論上具備攔截百公里射程的中短程彈道飛彈的能力。同時,這款武器的載機換成了波音747系列貨機,理論上ABL已經具備一定的實戰能力了。
在ABL項目於2010年的試驗中,該項目已經被證實具備了同時攔截多個方向彈道飛彈的能力,但是該系統還是由於技術問題,導致它依然無法在短期內承擔起美國國土彈道飛彈防禦的重任
但是ABL還是存在製造技術過於複雜以及製造成本過高的問題,根本沒辦法量產。要知道,當時根據美國總審計局的評估,該項目有7項關鍵技術需要突破,最終它還是成為了美軍的技術驗證項目,截至2010年,ABL項目已經被研究了將近15年,花費了50多億美元,在短期內看不到結果後,美國政府最終於2011年正式終止了ABL的後續研發工作。
隨後,美空軍在ABL的基礎上,推出了ATL項目,這款雷射武器在ABL的基礎上減少了雷射發射器的數量,同時,也在ABL的基礎上減少了發射功率。這就使得ATL的有效射程僅僅能夠達到10公里左右,當然,該武器由於縮短了射程,自身的體量也隨之下來了,理論上可以被C-130運輸機所搭載,具備了一定的實戰能力。
ATL項目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ABL項目的「簡配版」延續,若是能在C-130系列運輸機上搭載ATL確實就能讓其量產,但是考慮到美軍已經放棄了在最新改進型的AC-130系列炮艇機上搭載雷射炮的想法,該項目的未來也是不明朗的
在此之後,得益於美軍在這個方面的探索,世界上其他國家生產的雷射武器也受到了其研發過程的影響。可以說,在ATL問世後,世界上各個軍事強國估計就意識到了以現代人類軍工科技水平,很難能製造出具備遠射程、大功率並且能夠量產的雷射武器。所以現在世界各國研製的各型雷射武器選擇了退而求其次,大都以短距離、小功率的類型為主。
但是,這就帶來一個新的問題,由於雷射武器在空氣中傳播會存在能量損失的現象,遇到惡劣氣象條件這個損失甚至會更大(霧霾防雷射),再加上小功率的雷射武器初始發射能力就更低,所以現代主流的雷射武器的威力很多都不高,一般都只能具備擊穿10毫米厚度以下鋼板能力。
美軍研發的HEL型車載雷射武器,該雷射武器的功率為300千瓦,屬於大功率雷射武器的範疇,具備直接摧毀巡航飛彈的能力,但是就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該型雷射武器目前處於測試階段,依舊無法量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以現代軍工科技製造出的雷射武器基本上沒辦法運用於陸戰裝備,畢竟現在陸戰裝備的裝甲防護能力一般都相當於幾百毫米厚度的均質鋼鋼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雷射武器只能針對基本上無裝甲防護能力的空中飛行器上使用。而且鑒於當前雷射武器的功率所限,雷射武器目前還是比較適合在短程防空武器上使用的。
就比如以色列現在正在研發的「鐵束」雷射武器系統,該系統的功率為100千瓦,具備7千米的有效射程,該雷射武器主要用於攔截低空無人機、火箭彈以及迫擊炮彈,未來可以搭配「鐵穹」防空攔截彈一起使用,除此之外,像俄軍列裝的「佩雷斯維特」雷射系統也可以對處於中低空的敵軍飛行器展開攻擊,減輕俄軍現役的「鎧甲」等短程防空武器系統的防空壓力。
以軍推出的「鐵束」雷射攔截系統,該武器未來將會配合「鐵穹」防禦系統對敵展開中低空攔截,不難看出,在中低空防空領域,雷射武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當然,我國在這個方面也不例外,要知道,我國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展開了雷射武器的研究工作,當時我國也論證過大功率、遠距離雷射武器的研發方案,但是或許是已經預見了製造此類雷射武器的困難,我國在這個領域走的是穩紮穩打的路線,所以像外媒曾經報道過的我國天基雷射反導系統,這種武器現在大機率還處於測試研發的階段。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公開的雷射武器類型也主要是以可量產化的成熟技術製造的。就比如前一陣子在沙特大放異彩的LW-30「寂靜狩獵者」雷射攔截器,該武器的輸出功率僅僅為30千瓦,具備4千米的射程,雖說這個射程還沒辦法和現在的各種制導型防空武器相比較,但是,該防空武器針對帶有「低慢小」屬性的作戰類無人機卻能取得不凡的戰果。
已經在沙特取得連續擊落13架無人機的LW-30「寂靜狩獵者」雷射攔截器
當然,這也是我國推向全世界的「拳頭型」雷射武器,在民用領域,這種小功率短距離的雷射發射器同樣也可以發揮出不凡的作用,比如此次視頻中四川電力部門用於修剪樹木的可攜式雷射清障儀,根據其研發部門的介紹,這類產品的主要使用群體就是電力部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樹枝以及其他障礙物對於高壓電線的影響。
這樣就極大地減少了人工清除高壓線路樹枝的風險,也增加了電力部門維護高壓線路的工作效率。
作為一款軍民兩用的產品,無論用於擊毀敵方單位的小型低空無人機,還是保障電力設施的運行,我國研發的雷射發射器發揮的作用都越來越大。未來,雷射發射裝置的應用範圍必將更加廣泛,並可能讓人意想不到!
雷射清障器非常適合在我國電力部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