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靠餐飲也自救不了?

2022-03-29     美食導報

原標題:老字號,靠餐飲也自救不了?

導報君語

擁有350多年歷史的同仁堂

開了家養生咖啡館

耳熟能詳的王致和、六必居等

調味料老字號與酒樓合作B端餐廳

廣式「腊味之王」皇上皇

在廣州開起了煲仔飯店

在老字號圈,跨界「破圈」一直是熱門關鍵詞,在走跨界營銷,活化老字號品牌的過程中,不少老字號品牌選擇跨足餐飲,祈願能乘著餐飲業的上行之風,繪就「第二增長曲線」。

不可否認,有很多老字號品牌通過跨界餐飲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多次登上網絡熱搜。但,創意帶來的新鮮感會隨著時間散去,老字號的跨界熱潮常常只是曇花一現。

此前,六神與銳澳跨界合作的雞尾酒曾刷屏社交網絡,但最終卻給人強烈的違和感,口感和品質也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只留下聲聲吐槽。

2015年,狗不理宣布涉足咖啡產業,成為高樂雅品牌在中國唯一永久的品牌使用者,揚言5年開店200家,還曾高調向星巴克宣戰。然而,時至今日,全國僅有不到20家高樂雅咖啡門店。

除了他們,借力失敗的案例不在少數……

同仁堂開咖啡館

靠咖啡+枸杞就想翻紅?

「知嘛健康」一個讀起來便帶著傳統北京味兒的店名,來自於北京同仁堂健康醫藥集團創辦的咖啡館。

從2019年下半年首家亮相至今,「同仁堂咖啡館」話題不減,東方的中藥和西方的咖啡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令人充滿幻想。營業消息一出,很多朋友迫不及待地前去參觀,微博、小紅書上也迅速出現了大量打卡種草攻略。

「眼前一亮」「老字號也可也這麼潮」……是網友們在打卡時常用的詞彙。在知嘛健康內,除了有咖啡館必備的咖啡飲品、烘焙茶點、咖啡零售外,還有同仁堂的「老本行」:購藥、問診服務。古樸十足的風情,讓消費者在休閒時,回味傳統。

在出品上,除了咖啡館都有的美式、卡布奇諾,還有獨具特色的甘草拿鐵、枸杞拿鐵、羅漢果美食、肉桂卡布奇諾等各類「中草藥咖啡」讓人耳目一新。

可以說,同仁堂敏銳地抓住了當下年輕人的需求和興趣:最近兩年,年輕人們紛紛開始養生,無論佛系還是朋克,都會不約而同地在保溫杯里泡點枸杞——而利用中藥養生,恰恰是同仁堂的優勢項目。

「賣咖啡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流和推銷『中醫養生』觀念。」同仁堂知嘛健康新零售業務經理金志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有著同仁堂這個金字招牌的背書,「同仁堂咖啡」將難以被複製。

這次強勢引流的背後,是同仁堂的一次自救。早在2018年,同仁堂的營收增速就開始下降,2019年還出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重負增長。年報顯示,2019年同仁堂實現營業收入132.77億元,同比下滑6.56%。

這其中固然有同仁堂自身的問題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這樣的情況或許要歸因於社會環境的變遷。

過去,「開方抓藥」是醫治疾病中的必要一環,同仁堂也正是因此創出了屬於自己的金字招牌。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院的普及,讓同仁堂的地位變得不再舉足輕重。而同仁堂的另一個主陣地中成藥市場,近年來也處於連年萎縮的狀態之中。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固守著曾經無可匹敵的優勢,反而有可能被時代的浪潮遠遠拋下,這是許多老字號共同面臨的困境。

在這種情況下,搭乘新茶飲熱浪而生的知嘛健康,成為同仁堂打入新一代年輕人的絕佳武器。

可咖啡館的出圈卻難以讓同仁堂真正「復活」——2020年第一季度,同仁堂的同比營收和凈利甚至直接減少了20%—30%。

借力餐飲,老字號真的活不起來嗎?或許借力還得在同一鏈條上,精準借力。

皇上皇做餐飲店

體驗感&銷量 UP

廣式燒臘向來是粵菜中不可或缺的經典角色,老廣口頭禪「斬料加餸」中的「料」指的正是廣式燒臘,老字號品牌皇上皇更是刻在廣州人舌尖上的家鄉味。

去年11月,皇上皇進軍餐飲業,開起了主打廣式煲仔飯首家品牌餐飲店——皇上皇·有料局,套餐定價38-59元不等。除主打的腊味煲仔飯外,還提供廣式燒鹵等系列菜品,其中使用的臘肉、臘鴨、燒肉、鴨肝腸、魚乾、花腩肉等均是皇上皇自家的產品。

記者在皇上皇·有料局門店看到,有別於皇上皇零售店傳統復古的裝修風格,品牌餐飲店的裝修顯得年輕時尚,以金色、米白色和紅色為主色調。開業首日,店裡便賣出了超400煲煲仔飯,翻台率為5次/天。

據了解,皇上皇·有料局門店採用全自動智能數碼機器,煲仔飯出餐時間從25分鐘壓縮到至約15分鐘;食材則由中央廚房統一完成備料、腌制等工序後,做成半成品和調料一起配送到店,再在店加工售出,既節約了消費者的用餐時間,也更便於門店做標準化管理。

據悉,皇上皇集團未來將開出更多有料局的門店(但並未透露具體數量),同時也有意將集團旗下現有的 12 家零售店面改造升級為餐飲店。

藉助餐飲店,為皇上皇構建了從生產、銷售到服務的全鏈條模式,極大程度增強了消費者的體驗感,為「出圈」創造了可能。

調味料老字號進軍餐飲

跨界炒老字號菜

去年年底,首農味業集團與金鼎軒酒樓合作,在酒樓內推出王致和紅腐乳吊燒雞、六必居爆漿黑芝麻糖餅等系列老字號聯名餐品,吸引眾多食客品嘗,還帶動了店內相關老字號品牌調味料的銷售。

據公開資料顯示,首農味業旗下有以王致和、六必居、白玉、龍門為代表的7個中華老字號,及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首農食品集團對調味品板塊企業重組,於2021年新成立的子集團。

首農食品集團品牌市場部部長傅鵬曾在採訪中表示,本次合作是老字號進軍餐飲業、老味道搭載新創意、老品牌融入新國潮的積極探索,賦予中華老字號品牌更多的創新元素和生機活力,體現了老字號的匠心傳承和創新堅守。

老字號跨界餐飲

品質、合適才是硬道理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6萬家老字號,到目前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1128家,眾多老字號中只有少數依然活躍,不少已經沒落或消失。現存的老字號品牌中,發展比較好的不過二三成,多數經營欠佳,甚至空有品牌而無商品面世,如何抓住當代消費者成為首要難題。

事實上,有效的跨界就像一段「婚姻」,需要彼此理念契合,品牌方要有相同或相似的品牌理念,在跨界過程中對要吸引的目標人群有同樣的追求,以目標用戶選擇跨界方式。如皇上皇、首農味業集團本身與餐飲市場關係緊密,涉足餐飲市場水到渠成,而同仁堂、六神本身與餐飲關係不強,貿然聯名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除了合適,品質也是一大硬道理,如果品質不佳,那麼產品有多火爆,給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有多大。

老字號商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廣大民眾的口碑優勢。這可是長久以來,靠著良好的產品質量一點點積累的。

擁有適合的破圈渠道,精良的品質,才能擁有「買它」的召喚力。在市場快速發展的當下,老字號們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大眾也會懷著期待,關注著民族企業的發展。希望國貨可以在新領域收穫成功,也期待可以作為消費者,分享「中國製造」崛起的驕傲。

文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記者 林芷汐

圖 | 部分圖源網絡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融媒體編輯 木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16719922dd93aafc1f0fb9bebfe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