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樹輝老師原創,歡迎轉發分享,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一位來訪者做諮詢的目標是要解決自己和領導的關係問題,他勤勤懇懇的乾了五年,領導好像從來沒有看到過他的努力,這讓他覺得很委屈。我問道:「除了委屈你還有其他感受嗎?」他茫然地看著我搖搖頭。
就這樣,我們諮詢了六次後,我問道:「你想一下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會感到委屈呢?」他毫不猶豫的回答:「在受到欺負的時候啊。」說完他似乎想起了什麼,然後問道:「你是覺得我受欺負了嗎?」我回應道:「你覺得呢?」我終於見到他憤怒的樣子了,他有些歇斯底里的說:「其實我挺生氣的」,於是他覺得自己找到了問題的根源。
我繼續問道:「這種只會委屈,不會生氣的體驗在你和其他人的關係中有沒有出現過呢?」他很確定的告訴我沒有,我問道:「比如你父母插手你和你愛人的生活,非得要求你們要二胎,你有沒有覺得很委屈呢?」
他略作思考,便有了答案:「這個沒有,我只是覺得不想讓他們生氣」。我毫不客氣的說道:「這個理由好像有些牽強。」沒想到他怒了,使勁的拍著茶几告訴我:「你TM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是吧?」那一刻諮詢室里的空氣很緊張,但是我心裡很高興,因為我知道問題很可能就出在這裡。
接下來的幾次諮詢他都在表達對我的憤怒,我成了一個離間他們家庭關係的罪魁禍首,我深信他的每一次表達對他而言都是最好的治療。諮詢到第三十次,他的父母收回了出租在外的房子,和他們分開了,爸爸終於也不再為要孩子的事兒罵罵咧咧了。
這個諮詢結束已經有兩個月了,我取得他的授權分享這個諮詢時有很多感觸,很多時候我們太過自以為「是」了,我們似乎有很多不可能嘗試的事兒,比如老人年齡大了,我們想要建立界限感就是不孝,就是在惹他們生氣,孩子不得不嚴管,否則就會學壞,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家庭關係中被自己製造出來的「不得不」困擾著,如果這個不得不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著,它們就會在不知不覺間成為綁架我們的一些信條。
可能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覺察一下,在親密關係里我們害怕的是什麼,在家庭關係里阻礙我們覺察和改變的真相又是什麼?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早些撥開關係的迷霧,看清所謂問題背後的真相。
樹輝老師: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