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樹輝老師原創,歡迎轉發分享,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有一位女性為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可是他感覺愛人和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甚至孩子在她面前都很少說話。為此她很苦惱。她和諮詢師談了幾次之後,諮詢師發現這位媽媽太在意自己說的每一句話是對還是錯。
這位女性對自己的要求如此之高。諮詢師也產生了很大壓力。因此諮詢師在她面前不敢輕易說話,偶爾說的隨意一點,諮詢師就會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她抓到犯錯的把柄。
訪談了五六次,額她抓到了諮詢師的一個錯誤,諮詢師藉此展開工作,問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在你面前說話也越來越少了,甚至有時候會有些緊張?」她看著諮詢師想了想,然後很確定的點點頭。
諮詢師繼續說:「我看到你跟我說話的時候都很在意自己說的,做的是否正確,我會擔心你像要求自己一樣要求我。所以我不想好就不敢說,慢慢的就乾脆不想說了。」
這位女士聽到這裡馬上明白了,問道:「哦,我好像明白了,我的老公和孩子會不會也像你害怕被我抓住把柄?」那次訪談結束,他為自己總結了兩條,第一條是儘量的少為愛人和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需要的和他們自己可以做的事兒,第二是在為他們做事兒的時候故意犯點錯。
就這樣堅持了一個月,他們的關係變了,愛人回家早了,不知不覺竟然破天荒的承擔了一些家務,孩子也能主動做點家務了,而且經常和爸爸抓住媽媽的錯誤開兩句玩笑。
這位來訪者在愛人、孩子面前變得不再那麼不敢犯錯了,他們和她的關係卻越來越近了。藉此總結一下,如果別人無法走近你,是因為你總不肯犯錯,在別人眼中沒有錯的人太不真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像那位來訪者一樣故意犯錯,我們可以變得隨便一點,放鬆一點,這樣犯錯才能犯得自然一點,關係也會變得真實一些。
【專業分析】(節選自《樹輝心理諮詢師系統培訓》)
從專業角度分析一下,這是一個典型的治療師運用自己的反移情在諮詢中工作的案例。來訪者把自己生活中不敢犯錯的模式帶入了諮詢中,這是他的移情,治療師感覺到了自己的一種緊張(在她面前不敢犯錯)這是治療師的反移情,治療師把這個過程解釋給了來訪者,她意識到了這樣的一個需要改變的模式,於是主動做出了調整。
治療師在這個過程中還會做出一些動力學假設,比如來訪者的愛人和孩子不願意接近她可能源於兩點,第一,害怕自己會被她挑剔,因為她對自己都有著那麼嚴格的要求,更何況是別人;第二,感覺她太不真實,而且太累,連一句錯誤的話都不敢說,是不是會帶給別人一種不真實而且很累的感覺?如果別人和你相處覺得既不真實又累,肯定會自然而然的離你遠一些。
樹輝老師: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關注、轉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