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480米的峰頂上,建有一座百年道觀,就在中部最大原始森林中

2022-08-18     蘇丹卿

原標題:海拔1480米的峰頂上,建有一座百年道觀,就在中部最大原始森林中

在世界自然遺產神農架林區,有這麼一座鮮為人知的山峰,當地人稱之「五峰山」。

五峰山位於神農架林區松柏鎮堂房村東面,因一處山樑上排列著五座山峰而得名。山的周邊皆為其他群峰,猶如一個靜謐的原野世界,處處透著神農架林區的原始森林的氣息。

據說,五峰山終日祥雲繚繞,只有晴天的艷陽高照,才會露出全貌。航拍之下,發現此處地段有「圍合」之意,周邊幾座山峰圍成一個天然「幽谷」,「幽谷」中間還聳立出一座小山峰。

這座小山峰十分神奇,海拔有1480米, 其峰頂建有一座金黃色的廟宇,這便是五峰山道觀的祖師廟。

明清時期,道教在神農架盛行,可謂五里一小廟、十里一大廟,還有石廟、樹廟、土地廟、岩洞廟等。具有代表性的有五峰山廟、中武當廟等,分別供奉玉皇、祖師、關公、閻王、龍王、靈官等。

但由於這些廟宇年代久遠,或毀於戰火,或毀於人為,或毀於自然,幾乎只留下了遺址、遺蹟和民間傳說。

現如今,神農架的道觀建築就以松柏鎮的五峰山道觀較為出名。道觀建築中,最醒目的還是位於峰頂的祖師廟。

相傳,當年的武當山祖師爺雲遊四方時,曾在這裡落腳歇息。後來,當地人為紀念他,於是就建了一座祖師廟,以求祈福消災。

這是五峰山道觀最早的建築之一,始建於清嘉慶二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祖師廟很小,仿效武當山金頂格局建造,也稱「金頂「。金頂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兩級重檐、七斗拱,殿內正面供奉祖師爺。

關於這座廟宇的傳說也很多,有說是當年祖師爺歇腳時,此山一直下沉,祖師爺就設法用五條龍托住了它。而這五條龍就化身了無座山峰。祖師爺後來託夢給村民,村民醒來後就號召大家建了這座廟。

也有說法是,祖師爺一開始歇腳的地方並非在五峰山,而是別的地方。由於別處沒有脈氣,祖師爺歇腳的時候站立不穩(站立在雲上),於是就到了五峰山上空,然後落腳在五峰山中間的這座小山峰。

祖師爺發現它十分穩固,感受到周邊祥雲籠罩,直呼它是一座寶山。後來,村民們就在這裡建了一座廟宇。

諸如此類的傳說還有很多,且十分有趣。但是否有記載,不得而知。許多傳說也是民間口口相傳,無數版本無數傳說。

在祖師廟的下方還有觀音殿、財神殿和配房,但並不醒目。唯有這座小小的金頂散發著一股莊嚴的氣勢。

它高聳在山尖,體現出道家隱修之境,給人一種「高處不可親近」的神秘感。作為一種自然、建築景觀,它還是很吸引人的。

在祖師廟的邊上有一棵醒目的古樹,據傳比這座廟宇的年代還要久遠。關於它的傳說也頗多,但大多也是民間傳說,並無古籍記載。

感興趣的朋友,若有機會來到這裡,不妨找附近村民聊一聊,會給自己的旅途帶來不少樂趣。

五峰山道觀因五峰山而得名,整個道觀的建築規模不大,整體依山而建,依次建有山門、玉皇殿、觀音殿、財神殿、祖師廟(金頂)。

從山腳至峰頂的祖師廟,徒步約30分鐘左右。玉皇殿是道觀的核心建築之一,裡面供奉玉皇大帝塑像,還有「三清」等塑像。

由於道觀位置較為隱秘,規模較小,這裡的環境顯得十分清幽、清靜。

它不像神農架林區的其他旅遊景點那麼有名氣、有影響力,平日裡幾乎很少會有外地遊客前來打卡、參觀,但在本地人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據聞道觀十分靈驗,有求必應。我一路爬到峰頂,只覺世界豁然開朗,神清氣爽。至於許願這件事,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f0f20547ac52b3ea44eade1206255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