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老父母去世了,尤其是看到周母握著周父的手在寒冷的夜裡面容慈祥的離開時,周秉義先跪下,然後周蓉跪,周秉昆遲遲沒下跪時,非常有感觸。
尤其是周秉昆遲遲沒下跪,不是不孝,是太孝順了。
這麼多年,周父去大三線,周秉義去兵團,周蓉去貴州,都是周秉昆和親娘相依為命,雷佳音這個處理非常好,就是意外、不相信、不想接受。
父母去世周秉義和周蓉都很悲痛,只有周秉昆有那種內里沒法哭出來的難受。這麼多年,前面哥哥姐姐不在吉春就不說啥了,後面周秉義回來了、成副市長了,還讓周父躺在板車上去醫院,最後死在火炕上,就想問問周秉義,心不痛嗎?
以周秉義如今的地位,分到房子是應該的,哪怕他自己不住,給父母住,改善條件也是有能力的吧。
要是怕人說閒話,就給父母租房子,他和冬梅一個副市長一個醫生,收入應該是不錯的。或者把光字片的老房翻改一下,在合理合法合情的範圍內,很難嗎?
說到底,周秉義是太理性了,也太涼薄。祁同偉發跡後都恨不得讓自己村裡的狗來當警犬,兩相對比,兩個極端。
周父是以他為傲的,先頭娶了省長閨女,後來自己成了市長,哪怕周家和郝家在最後也沒有來往,周父打心眼裡也是對周秉義認可和看重的。
最後的夜晚躺在炕上,周父對周秉義說的,也是工作上的事情。可是周秉義一直幾乎沒在父母跟前盡孝,他住在大院裡,父母兄弟住在吉春最髒亂差的街區。
在醫院,周秉昆都嚇得魂不守舍了,周秉義回來以後還能很淡定,因為他知道生老病死都是常事。
所以看到母親也跟著父親去了的時候,周秉義的反應是正常的,卻又失常。尤其是周秉義和周秉昆一對比,一目了然。
不能說周秉義不孝,只是他為了自己的前途,理性到周家的事也理智處理。周秉昆一直不知道周秉義住在哪裡,就算知道了也從不上門。
人人都知道周秉昆有一個當官的哥哥,但是他到目前為止,真的沒有沾過哥哥的光。唯一一次去軍工廠找周秉義辦事,還趕上有人要炸廠子。
周秉昆的第一反應是保護哥哥,炸完以後他第一時間又意識到不能給哥添麻煩,周秉義去家裡看周秉昆,周秉昆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你那廠子整天這樣嗎?
周秉昆真的就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他腦子裡可能一時間轉不過來那麼多官場上的事情,但是基本的人情、親情,他有。
在世人的眼光中,但凡兄弟之間有點爭吵,包括在父母眼裡,肯定是哥哥對弟弟錯,因為哥哥是個官,是個方方面面讓別人挑不出錯來的人。而周秉昆,資質平庸、憨傻。
甚至從後面的劇情里,為了吉春的發展,他可以和駱士賓做生意。有人說,在其位謀其政,周秉義不能只顧著周家的家長里短。
他從沒有幫著老周家做過什麼,卻處處要老周家幫他周全。
前頭是周家郝家差距太大,兩家父母不來往,全家人都要將就他在岳父母家的處境,什麼事情都不麻煩他。後面是他自己出息了,更要維持好的形象,更多的是要在自己的崗位上更優秀更出色。
優秀的兒女的確讓父母臉上有光,但是我比較狹隘,我依舊認為父母歲數大了,要的是實惠。兒女優秀的實惠能光顧到父母身上,才不枉這一場養育之恩。
從這一點來說,周秉義做的差遠了。憑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和能力,完全可以在父母晚年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他沒有。
他只要求自己的工作做的不出差錯,他遵照禮法,是聖賢書里的君子,對朋友磊落坦蕩,做事情不逾制僭越,他溫良恭儉讓,但那都是給外人看的。
對自己的家,平心而論,他是不是大部分心思都撲在郝家了,之前是郝省長,後面是金主任。
他唯一一次對金主任生氣,是軍工廠的事。因為在他看來,金主任的行為會破壞他的人設。周秉義有政客的潛質。
原著里周蓉是最了解周秉義的人,周蓉曾經對周秉昆這樣說過周秉義:
從根本上說,咱們的好哥哥是屬於dang的人,有的人思想上入了d,基本感情屬於親人。哥在感情上首先也屬於d,做事情首先考慮的也是對d有利。
我們不能否認,周家三兄妹在精神上的依戀,可是周秉義真的算一個孝子嗎?他讓父母榮耀了一輩子,但是到頭來,父母還是住在光字片的老屋,上醫院是板車,最後死在火炕上。
有出息的兒女未必能讓父母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