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解讀|永輝超市食安風波頻發,兩年減員1/5,大股東名創優品稱打造國內山姆

2024-09-27   搜狐財經

封面來源:永輝超市官網

ESG年報解讀是搜狐財經及價值公司100聯合發起的針對各公司ESG報告披露情況的解讀專欄。參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守則》等文件,疊代完善各行業ESG星級測評體系標準,並以最新標準為依託,以2023年公司ESG報告為主要數據來源,對公司2023年環境資源、社會責任及公司管治進行了評價。

——本文為「永輝超市」篇。

出品 | 搜狐財經

研究員 | 王曉瀟

9月23日晚間,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永輝超市(SH 601933)公告稱,公司三家股東牛奶公司、京東世貿及其一致行動人宿遷涵邦,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駿才國際轉讓所持的永輝超市部分股份。若交易順利完成,由名創優品全資控股的駿才國際將成為永輝的第一大股東。自消息公布後,永輝超市收穫數個漲停板,股價四天內累計上漲47%。

三年兩收上交所年報問詢函 信披透明度仍待提升

根據永輝公告中所提到的股轉協議,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駿才國際,持股29.40%。牛奶公司身後的怡和集團清空所持永輝股份,而京東在永輝超市的股份也將由11.25%降至3%以下。

結合公司最新半年報所披露的股東信息來看,若交易成功,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將變更為,由名創優品全資控股的駿才國際持股29.40%,永輝董事長張軒松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13.57%,張軒寧持股7%,騰訊持股5.27%。公司仍是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目前,永輝超市董事會共有9個席位,其中獨立董事3人,非獨立董事6人。非獨立董事中,創始人張軒松和張軒寧(系兄弟關係,但非一致行動人關係)各占1席,牛奶公司及其背後的怡和集團共占2席,京東占1席,代表高管層的永輝CEO占1席。值得一提的是,永輝CE0此前在京東任職十餘年,2021年1月以首席技術官身份加入永輝,並在當年8月提任CEO。

隨著怡和集團正式退出永輝超市的股東行列,京東減持至2.94%,董事會預計將發生一些變動。不過,在談及『入主』永輝超市一事時,名創優品的財務長(CFO)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名創優品預計不會控制董事會的多數席位,也不會成為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不會合併財務報表。

近來,我國多部法律修訂,對董監高合規義務有了進一步的強化。2020年3月,新《證券法》施行,對違規披露的頂格處罰由六十萬元上調到一千萬元;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新「國九條」,強調加強信息披露監管,違法退市需賠償投資者損失;今年7月,新《公司法》提到公司可以為董事投保相應的責任險。

永輝超市一直對於「兩會一層」的責任風險較為關注。為完善降低公司運營風險,促進董監高在職責範圍內充分地行使權利、履行職責,自2022年起,永輝就開始每年度為全體董監高人員購買責任險,賠償限額為每年1億元,但公司未就承保範圍、支付保費費率等進一步說明。

不過,永輝超市在信息披露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餘地。公司於2022年、2024年兩次收到上交所關於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今年6月,上交所向永輝超市發函,要求公司進一步解釋年度報告中涉及季節性經營業績波動、長期股權投資多項計提減值、貨幣資金運用以及應收帳款欠款、發放小額貸款情況等諸多問題。

此外,雖然公司已經連續14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但對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運作、內部控制和合規管理等方面的披露不夠詳盡,一直缺乏具體的數據和實例來支撐其治理效果。

今年5月,MSCI季度指數調整剔除了永輝超市,目前在MSCI官網上已無法公開查詢到永輝超市的ESG評級。此前,永輝超市的ESG評級一直維持在最低一級的CCC級。由於在商業道德等方面存在信息披露不足等問題,MSCI認為其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低於行業標準,在「公司治理」和「企業行為」兩個議題上,永輝均被評為「落後於同行」。

門店頻現「食安風波」「促銷違規」 受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

目前,永輝超市在全國近600個城市擁有1000餘家連鎖店,經營面積近800萬平方米,2023年,各季度日均客流量達到277萬人次。食安問題是消費者最關注的話題之一,這樣龐大的體量下,公司如何確保每個門店的服務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都能達到高標準,是公司把握品控、提升消費者好感度的關鍵。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永輝超市在供應鏈管理以及終端門店運營兩方面採取行動。

對於門店,主要有落實崗位責任、培訓宣貫、多級檢查以及專項提升四方面舉措。具體來看,門店核心管理幹部1.7萬人簽署《食品安全責任書》;開展「全員食安計劃」培訓,增強員工食品安全風險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總部平台食安部門「自檢自查」與「飛行檢查」多級風險排查機制,2023年度「門店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評審420家,通過率99.5%;啟動「節假日食安專項」「3.15食安專項」等提升計劃階段性提升規範程度。

對於供應鏈食品安全管理,永輝給出了五條舉措。一是多形式的供應商審核驗廠機制;二是進貨查驗時做好「索證索票」;三是供應商分級管理,對中高風險供應商及商品執行閉環追蹤管理; 四是與SGS、中檢等外部食品安全機構合作;五是對於生鮮產地高風險產品的專項治理。

不過,今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中,各種舉措依舊以定性描述為主,缺乏定量指標數據對比以及具體成效的支持。此外,從結果上來看,今年以來,還有北京、天津、福建、安徽等地多家永輝門店涉及銷售的產品質量不過關、價格虛假宣傳、零售商品稱重計量偏差大等一系列問題,年內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行政處罰或主動進行產品召回。

今年中秋節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關於2024年月餅專項監督抽檢不合格名單。在500批次的月餅樣品中,共檢出10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涉及雲南昆明一家永輝門店銷售的某款滇式月餅因含鋁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導致鋁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兩年減員五分之一、客訴量「省一」, 胖東來式調改直指服務質量和員工待遇

作為A股的「生鮮商超第一股」,永輝曾經一度達到市值千億。雖然公司仍然以856億的銷售規模連續四年登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中國超市百強榜第二位,但自2021年起,永輝已經連虧三年,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掉80.36億元。今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0.11%,凈利潤下降34.6%,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之外,永輝還面臨著商品結構不合理、員工積極性不高以及服務一般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透支著消費者的信任度。

例如,在消費者滿意度上,永輝在社會責任報告中表示公司提供400客服、微信公眾號、官網等方式,並由門店、採購、廠家等多部門共同協調,暢通消費者溝通渠道。客服中心服務滿意度保持在97.5%以上水平。

但與此同時,永輝超市收到的官方客訴量卻不容樂觀。根據山西市場監管局公布的一份2023年度省內食品類投訴舉報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永輝超市分列投訴榜第一名、舉報榜第二名,消費者普遍反映的問題有食物變質、有異物等。此外,公司已連續兩年減員。員工總數在2023年底已降至9.85萬人,相較於2021年減少了五分之一左右。公司多年未公布員工的流失率等信息。

今年6月起,鄭州、福州、西安等數家永輝門店陸續宣布接受胖東來調改。上周六,北京永輝首家「胖東來」式超市調改啟動。根據超市貼出的公告顯示,在商品方面,超市優選特色、質量可靠的商品,梳理後商品結構達到接近胖東來商品結構的90%;在價格方面,將優化採購渠道,做到明碼合理標價;在員工方面,員工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保證普通員工薪酬在六千元以上,並提供年休假以及增加服務保障等。

在此前的收購電話會上,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表示,永輝的調改鄭州首店首日銷售額達到了188萬元,是調改之前日均銷售額近14倍,日客流近1.3萬,是調改之前日均客流的5.3倍,其他調改門店客流和營業額也都有明顯增長。三家店調改成功,說明這個模式可以複製全國。名創優品將把永輝打造成國內的山姆會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