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魏書琮
「掃地茅」創始人昌敬的跨界造車項目又有新動作。其創立的品牌極石汽車在面市一年之際,發布了一款新車型。
8月16日,極石01標準續航版的新車型正式上市,售價29.99萬元起,搭載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CLTC純電續航215公里,滿油滿電1275公里。與首款極石01的主要區別在於電池、續航和車重。
復盤極石汽車創業過程,2021年攢局,昌敬聯合原威馬汽車CTO閆楓創立洛軻智能,提供整車的解決方案;沒有造車資質,洛軻智能2022年和奇瑞合作告吹後,2023年又找到魏橋集團下的北京汽車製造廠,後者為其提供整車代工生產。
緊接著7月申報、10月量產、11月交付,極石汽車正式入局新能源乘用車賽道。一年時間,極石汽車銷售3100輛,落地門店則超過百家。
面對風譎雲詭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初級玩家極石汽車在這一年中做了什麼,又收穫了哪些?
極石10個月銷量3100輛,推「降價」新款
官方售價顯示,極石01標準版7座版售價29.99萬元、6座版30.99萬元,比去年的車型整體降價5萬元。
該款新車與去前上市的極石01的主要區別在於續航。標準版搭載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提供CLTC純電續航215公里,滿油滿電綜合續航里程可達1275公里,油箱容積70升。
去年上市的極石01目前已被命名為極石01長續航版,官方數據顯示,其CLTC電續為282公里,油電綜合續航為1338公里。
電池容量方面,極石01標準版搭載44.5千瓦時的電池,去年的長續航版電池容量為56千瓦時。
極石銷售告訴搜狐財經,標準版與長續航版兩款車型除電池、續航之外,僅車重不同。他介紹,不包含備胎情況下,標準版車重為2545千克,長續航版為2580千克。
對比與其售價相近的理想最新車型L8 Pro,電池容量為43.8千瓦時,純電續航為225公里,油箱容積65升,綜合續航1360公里。
極石01標準版的電池容量比理想L8 pro更大,但純電續航要少10公里。同樣,極石01標準版油箱容積較理想L8 pro大5升,但綜合續航卻少了85公里。
(製圖:搜狐財經)
一位汽車從業人士向搜狐財經解釋稱,車輛續航表現受制於因素,除電池容量之外,車輛的能耗管理、車身重量和風阻係數等都會造成影響。而極石01方正的外觀設計會提高風阻係數,並影響其續航表現。
回顧極石汽車的面市,極石01於去年8月22日正式上市,首台量產車於10月21日在青島工廠下線,並於11月中旬啟動首批車主交付。今年8月16日,極石汽車又推出了「降價」「減配」版的標準續航版車型。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認為,極石汽車想進入高端市場但銷量沒有達到預期。面對高前期投入,包括研發和代工成本,極石01採取了降價策略以期收回成本並在市場上取得突破。
極石汽車一年來遭市場質疑不斷,除原創性之外,最直接的「靶點」是銷量平平。
據懂車帝數據,7月極石01最新銷量為327輛。而新能源SUV榜月銷量榜前五席被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三個品牌占據。其中Model Y以月售3.63萬輛據首位,這一銷量是極石01的一百倍。
彼時,極石汽車首月(10月)交付量僅為72輛。後續市場中,極石01銷量好轉,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銷量均在500輛以上。但市場質疑聲不斷,甚至出現「極石汽車1月銷量為0」的傳聞。
3月11日,極石汽車對網上關於銷量的質疑做出回應。聲明顯示,「到目前為止,極石01累計生產2586輛,累計銷量為2357輛,其中今年1月實際銷量為855輛,2月實際銷量為552輛。」
聲明表示,極石作為新晉汽車品牌,在創業初期沒有盲目追求快速擴張,而是圍繞做好產品和提升用戶滿意度為核心穩健發展。
(圖片來源:懂車帝&極石汽車官方)
結合聲明中1月份的銷量和公開數據計算,極石01自去年10月開啟交付以來,總銷售量為3100輛,月均310輛。
影響銷量的原因之一是市場對極石品牌認知度不足,但其價格卻與頭部車企比肩。極石01售價為29.99到35.99萬,而理想L8系列售價從32.18萬到37.98萬不等,兩品牌價格定位上相差不多。
特別是價格戰背景下,小紅書平台不少用戶認為其「定價過於自信」「普通人買這車需要勇氣」。據中國乘聯會數據,新能源車市場整體購買均價由2023年3月份的19.1萬元下降至2024年3月份的17.23萬元,售價同比下降9.8%。
另外,其大型越野SUV的市場定位本身受眾相對較窄。不過,一名極石01車主告訴搜狐財經,在購買極石01前,他曾看過坦克500和衛士110,最終選擇極石是因其滿足了他可家用、可接待、可戶外越野的需求。
該車主稱,「重點是外形是我的菜,還省油,還真沒考慮廠家會不會倒閉。」他也表示,「極石的剎車盤不夠靈敏,自己換得一萬多。」
估值達150億,一年開100+門店
不少聲音認為當前入局新能源汽車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後來者」極石上市的這一年進展卻不少。
充足的資金是車企的生命線,影響著其運營、研發、市場擴張等多個方面。
創始人昌敬去年9月份以來多次減持、轉讓石頭科技股份,累計套現近5億元。市場不少人分析認為這是他個人在向極石汽車「輸血」。
2021年4月創立至今,負責極石汽車研發的洛軻智能共完成六輪融資至戰略融資,高榕創投、紅杉中國、騰訊、IDG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2023年9月的戰略融資,魏橋集團出資10億美元。
今年3月,洛軻智能新增一輪戰略融資,交易金額為1億人民幣,當前其註冊資本為17.1億元。
7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胡潤中國新能源潛力企業百強榜》中,洛軻智能排名首位,為前十名中成立年份最晚的企業,其估值已達150億元人民幣。
目前A股上市的汽車整車企業中,與極石汽車市值相近的是半挂車與專用車製造商中集車輛(301039.SZ),據財報,其2023年的營收為250.87億元,歸母凈利為24.56億元;各類半挂車、專用車和其他車輛共計銷售約13.9萬輛。
新能源汽車中,剛上市4個月的極氪,最新市值269億元。其剛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總營收200.4億元,交付新車54811台,單7月就交付15655輛。
彼時新車上市後,極石汽車稱將以平均「5天1店」的速度,加速布局線下網絡。在4月的創始人線上溝通會上,昌敬也表示,預計到2024年年底,將打造12家直營服務中心和100家授權服務中心,進一步覆蓋全國二線、三線重點城市。
這一年極石汽車在國內線下市場的布局成果如何?
官網顯示,目前極石在全國已有13家交付中心(待開業兩家)、30家體驗展廳(包括限時空間)、68家服務中心(去重交付中心後)、31家授權鈑噴服務中心。
(圖片來源:極石汽車官網)
這離100家授權服務中心僅「1家之遙」,年底前完成上述渠道布局計劃似乎已提前預定。
以北京地區為例,目前已開業服務中心和體驗中心各一家,以及三家授權的鈑噴服務中心。官網顯示,位於酒仙橋的集交付、服務、體驗展廳為一體的「極石汽車北京交付中心」也於8月20日正式開業。
搜狐財經去年9月的報道中統計,極石汽車當時的服務網點為2家且均設立在上海。
據最新公告數據,截至2024年7月31日,其「對標」的理想汽車在全國已有487家零售中心,覆蓋146個城市;售後維修中心及授權鈑噴中心411家,覆蓋220個城市。
結合往期數據計算,理想汽車一年間新增150家零售中心和88家授權鈑噴中心。
若將入門玩家一年拓店142家的極石汽車,與「大哥」理想汽車一年238的擴店速度相比較,前者大約是後者的6成。
國際化方面,8月15日,極石汽車宣布與南南國際貿易促進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方向是開拓中亞、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市場。早前的4月,2024阿布達比車展期間,極石汽車與阿聯Futures Trans Motors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登陸中東市場。
據乘聯會數據,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至中東共14.8萬輛,增速為39%;今年上半年,共出口8.2萬輛,同比增長44%。其中,阿聯上半年出口3.65萬輛,同比大幅增加143%。
「找不出成功機率」,昌敬走向前台
新能源汽車已進入洗牌期。如極石汽車此類初創品牌,加速技術和產品研發、布局銷售網絡之外,提升品牌認知度、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昌敬在與央視財經的對話中曾表示「汽車創業的難度遠高於前面兩個創業」,面對有多少把握能做成功的問題,他直言「我也找不出機率來」。
昌敬提到的前兩次創業,一是早年的百度魔圖精靈,二是廣為人知的「掃地茅」石頭科技。石頭科技上市後,昌敬身價最高曾超200億。
石頭科技成功的背後有著小米和雷軍的提攜,在雷軍官宣造車後,以雷軍為榜樣的昌敬也選擇了「創業的盡頭是造車」這條路。
造車後,一向低調的昌敬也走向前台,學著雷軍做個人IP。他的抖音帳號目前已有13.4萬粉絲,個人簡介將「資深產品經理」放在首位。而昌敬的微博帳號簡介也已改為「極石汽車創始人 、石頭科技創始人兼CEO」,粉絲數量為1.1萬。
今年3月,昌敬與相聲演員孟鶴堂駕駛極石01前往西藏阿里小北線,以此正式開始其個人IP的運營。該系列視頻在抖音平台的點贊量約為1.6萬。
(圖片來源:昌敬個人社交媒體帳號)
瀏覽發現,兩個平台帳號保持著「日更」的頻率,內容方面,昌敬均個人出鏡呈現極石汽車生產交付以及組織車主活動等故事。
另一方面,綜藝贊助、汽車展會、車主俱樂部等不同形式的市場營銷活動極石均有涉足。如今年4、5月份,極石汽車參與了2024北京國際車展、2024阿布達比車展。
去年新車面市後,極石汽車獨家冠名了浙江衛視的自駕旅行紀實節目《向山海出發》。據浙江衛視官方數據,該節目全網熱搜累計上榜910個,微博相關話題總閱讀量近70億,為極石帶來可觀的曝光量。
用戶體驗方面,以購前門店試駕體驗為例,也會有工作人員主動電聯了解購買需求。銷售人員稱,如果不方便前往門店可以提供上門試駕,周邊城市甚至可以提供跨城上門試駕服務。
這場難以估計成敗機率的創業之「危」是新能源市場集中度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50%,價格戰仍然激烈。機會則在於,混動車型市場表現提升。
極石01採用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並且差異化定位於越野硬派的中大型SUV。
中銀證券研報顯示,需求端純電車型受價格偏高、里程焦慮、充電焦慮和保值等因素影響,混動車型優勢凸顯,消費者接受度大幅提升,銷量增速超越純電汽車。根據中汽協數據,上半年國內插混累計銷量192.2萬輛,同比增長 85.2%;純電累計銷量 301.9萬輛,同比增長11.6%。
「極石的機會點是新能源汽車仍有以舊換新補貼、購置稅減免等扶持政策。但難點在於極石的市場營銷投入仍不夠,創始人和蔚小理相比知名度也不高。」張翔分析稱。
蔚來創始人李斌與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都曾表示,年產銷10萬輛是汽車新勢力的生死線。在一連串的營銷動作下,擺在昌敬面前的,仍是極石汽車難以提振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