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新華
今年,日本房價漲瘋了。
東京都地區房價已經連續五個月上漲。7月份東京都地區新建公寓平均每套價格為9940萬日元,同比去年7月,漲幅55.8%;每平米單價144.9萬日元,同比去年7月,漲幅50.6%。
無論看套單價還是平米單價,漲幅均超過五成。其中,東京23區漲幅尤為誇張,同比去年七月漲幅達到84.8%!
日本房價泡沫破滅30多年後,竟然還能出現這樣的房價瘋漲盛況?
日本究竟發生了什麼?
日本的房價漲,非同小可。因為,日本有極高的房地產稅。
日本的房地產稅分為固定資產稅和都市計劃稅。
當然,課稅基準價一般比房價要低。東京一套占地200平米(估值6000萬日元)、房屋面積100平米的房子(估值900萬日元),每年需要繳納的稅金大約是35.3萬日元。
那有人說,我只買公寓房子,不買土地,不就不用交固定資產誰了嗎?這個,你當然可以不用交稅,但你還得每年付土地租金。所以,這負擔是逃不脫的。
也就是說,日本人買房,不僅要付出極高的房價,每年還得多交一大筆房地產稅。
日本人可是過了30多年,才等來今天。
東野圭吾有本小說,叫《時生》,講一個叫時生的人穿越到1990年代初期,告訴他父親,日本經濟會陷入長期苦熬,他父親根本就不信。因為,那時候日本經濟實在太好了,房價漲得太好了。
要知道,自19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房價長達30多年都沒有恢復到歷史最高點。這30多年,日本經濟也是非常不景氣,無數日本人等於苦熬了30年。中間,多少人死去了,他們根本就看不到房價還能再次瘋漲。
房價上漲很可怕,房價30多年不漲,更可怕。對於有過長期痛苦經歷的多數日本人來說,肯定是寧願房價漲,也不願意再經受一次停滯的30年。
今年3月,日本首都圈銷售的新建公寓,每戶平均價格為1億43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36萬元),以月平均價格而言,自1973年開始調查以來,50年來,東京房價首次超過了1億日元。
但是,相信很多日本人很享受當下的房價瘋漲。
那麼,這次日本房價為何會瘋漲呢?
當下的日本經濟,不僅房價在漲,物價也在漲。7月份物價指數為105.4,同比去年7月漲3.1%。
不僅物價在漲,股市也在漲。6月19日,日經指數創下歷史最高點33772.89,後來雖然有所回調,最近又在連續上漲。9月5日,日經指數33036.76 離歷史新高僅差2.3%。
不得不說,巴菲特真是神人。2020年開始,巴菲特就不斷買入日本股票,似乎看到了今天日本萬物皆漲的局面似的。
那,有人說,日本萬物皆漲,還不是因為多印鈔票導致的。
去年被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如果聽到這話,估計得哭了。
「印鈔票?我印了8年多鈔票,也印不出房價瘋漲啊。」
2012年12月,安倍晉三第二次擔任首相,從此連任到2020年。他上台後實施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包括超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和經濟改革組成的「三支箭」,核心就是印鈔票。
在安倍之前,哪個日本首相不猛印鈔票,可是沒用。就算是日本央行採取負利率政策,也沒用。
經濟學上看,單純印鈔票,肯定可以起到推動價格上漲的作用,但如果此時經濟陷入困境,民間信用起不來,物價也會起不來。
所以,當前日本萬物皆漲,當然離不開印鈔票,但日本經濟確實也有所復甦,才可能迎來今天的物價局面。
今年二季度,日本GDP環比增速1.5%,換算成年率為6%,連續3個季度保持正增長。此前,市場普遍預期,日本二季度GDP年率增幅在2.9%~3.1%間徘徊。
可以說,日本GDP增速大超預期了。
其中,二季度日本出口環比增長3.2%,對GDP增速超預期貢獻巨大。要知道,近幾年經濟增速廣受關注的越南,二季度出口都是非常疲弱的。
各方面數據都顯示,日本經濟、房價都很好看。
伴隨日本房價瘋漲,日本是不是迎來了又一次國運騰飛?相信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
此前日本長達30多年的國運低迷,有人說是美國逼迫日本簽廣場協議導致的。中國許多經濟學者,例如余永定等人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廣場協議是1985年9月簽署的,在這份五國協議中,德國、日本承諾本幣升值。
廣場協議簽署後,東京房價繼續不斷攀升,直到達到歷史最高點——1989年的每平米240萬日元。
在1989年,日本土地資產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的4倍。到達1990年,日本地價指數直接飆升至270點的歷史最高,土地資產總額達到2453萬億日元。
廣場協議1985年簽署,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發生在1990年代初,你能說這是廣場協議導致的嗎?
同期,德國馬克也一樣升值,卻沒有發生日本的災難。再說,廣場協議的作用,也不可能管30多年之久,對吧?
所以,日本經濟停滯30多年,純粹是日本政客大搞經濟干預,使得企業家、外資失去信心而導致的,這完全是自己作的。
我認為,當下的日本,遠遠談不上國運轉折。
首先,短期因素看,日本的經濟復甦就有很多不太好的徵兆。
例如,日本人的工資也在漲,但是工資漲幅趕不上房價和物價上漲。日本內務省周二的數據顯示,日本家庭7月份的支出較上月下降了2.7%,這是自2022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支出同比也下滑了5%,是分析師預期的兩倍。
其次,長期看,日本經濟並沒有做過有力的制度改革。
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上台以後,採取的經濟政策和以往歷屆首相相比,也沒有什麼新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建立起長期的、能給企業家穩定預期的經濟制度,是不可能莫名其妙地出現國運大轉折的,這方面無巧可取。
再看日本人口。日本2022年全年的出生人數為79萬9728人,自開始統計以來首次跌破80萬人。2022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為38萬4942人。而日本2023年上半年新生兒人數為37萬1052人,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6%,為2000年以來最低。
可見,日本在人口方面,也並沒有迎來長期國運的基礎。
日本當下的經濟趨向繁榮,更有可能是以下因素造成:
1、日本吃到了國際政治大變局的紅利;
2、全球科技爆發給日本帶來了新的增長因素;
3、周期的力量。
總之,我相信,日本當下的經濟趨向繁榮,是一個周期現象,而不是日本國運走旺的開始。至於這一周期現象能持續多長時間,這誰都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