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打了一年,誰贏了?

2023-12-18     每日汽車觀察

要說汽車圈最近的熱點都有哪些,車企狂轟亂炸的「年終大促」算得上是一個。

據每日汽車電訊統計,從12月1日以來,已經有超過20家車企參與其中,大促的方式依舊是購車立減金、補貼、抵扣等「老演員」再次上場。

不僅ID.3、小鵬P7i等曾經降價過的車型捲土重來,年關的「價格戰」也湧入了新面孔,例如極越01早在11月底就上線了全系降價3萬的大額優惠。

儘管大部分車企玩的都是「限時」,但實際上,一般從某個車型降價起就一直在陸續推出「換湯不換藥」的優惠。例如智己LS6,上市時的優惠叫「上市限時鉅惠」,11月份就開始叫「暖冬限時權益」了,實際上優惠內容還是那一套。

降價方式:五花八門

說起降價潮,2023年的「價格戰」可謂是打的猛烈,不僅降的頻繁,而且幅度也夠大。

如果說2023年是汽車「價格戰」元年,那麼,特斯拉便是那個打響第一槍的。

1月6日,特斯拉官宣特斯拉國產車型Model 3和Model Y大幅降價,降幅2萬-4.8萬不等,一度登頂微博熱搜。

在此前的10月份,特斯拉已經針對這兩款車進行了1.4萬-3.7萬不等的降價,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去年9月提了一輛Model Y長續航版本的車,三個月後,你將會虧損8.5萬元。這樣的降價幅度,其他車企自然也開始焦慮起來。

那麼,解決焦慮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呢?無疑就是跟著卷。

不止是直接降價,各大車企的銷售部門玩出了各式花樣:改款降價、補貼、免息、抵扣、送禮,另外還有蔚來獨到的分離權益包降價。

降價威力:各有千秋

開端即大戰,一季度的「價格戰」確實熱鬧,降價方式主要有直接降價和補貼兩種,下場的品牌也逐步增多。

特斯拉拉開序幕後,緊跟其後的是新勢力小鵬和問界。

這兩家新勢力採用的都是直接降價的方式,在小鵬此次的降價動作中,3款直接降價的車型銷量在1月份處出現了明顯的轉折。

(小鵬G3 2023年銷量圖)

(小鵬P7 2023年銷量圖)

(小鵬P5 2023年銷量圖)

說到一季度的降價潮,湖北東風4S店人聲鼎沸的場面大家肯定還歷歷在目,其中,最熱的莫過於東風雪鐵龍C6這款車,在政企聯合補貼之後直降了9萬。

以補貼的形式降價是老牌車企和合資車企所青睞的方式,除開東風之外,一汽和吉利等車企也踴躍參與其中,補貼幅度之大,也讓「汽車價格戰」這個詞第一次破了圈。

經過一季度鉚足勁頭的降價比拼,部分車企確實在銷量上得到了提升,但絕大部分都是降價帶來的短暫的銷量回升,並不是依託於產品端的實力,從上面的小鵬銷量圖上也可見一斑,小鵬在推出新款P7i之後,銷量才穩定在了一個均值。

所以第二季度,「價格戰」大體上處於冷淡期,但是有一家車企依舊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蔚來全系降價3萬。

受關注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李斌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了蔚來不會降價的態度;二是蔚來此次降價是通過拆分車主權益來降價的,也是2023年獨一家通過拆分權益來進行降價的車企。

這種方式對於蔚來來說是個名利雙收的事,一方面維護了老車主感情,另一方面,6月的降價迅速迎來了成效,7月份,蔚來實現了今年首次的月銷破兩萬。

到了三季度,「直降」依舊是主題,因為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益的方法。

所以在第三季度的價格戰中,無論是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等合資品牌,還是零跑、極氪等新勢力,都紛紛下場,參與其中。

在這一輪「價格戰」中,合資品牌上汽大眾ID.3系列的表現最為亮眼。ID.3的價格在下調3.7萬元之後達到歷史最低。而且據相關銷售人員所講,最後終端成交價格更是低至12萬以下。

大眾ID.3 2023年銷量圖

在7月份降價之後,ID.3的銷量就一路高歌猛進,從之前的平均月銷量剛過2000到降價後的月銷近萬,成為第一家新能源銷量過萬的合資品牌。

嘗到甜頭的ID.系列,在隨後的9月份,相繼推出優惠活動:大眾ID.6 CROZZ降4.5萬、ID.4 CROZZ降4.35萬、ID.4 X降3.3-4.2萬、ID.6X降5萬。但成效都不及ID.3來的猛烈。

在同時期降價5.99萬、更狠的ARIYA 艾睿雅的銷量卻並未見起色。

充分說明:降價並不是讓車型能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它僅僅只對本身在同價位中具備一定競爭力的車型有效。

談及成效,「改款降價」的威力也不容小覷。這種方式往往伴隨著大額度降價和增添配置兩個動作,蔚來ES6、EC6,問界M7,嵐圖FREE等車型均是如此。

問界M7 2023年銷量圖

問界新M7從9月12日改款上市到10月6日,隨著華為流量大爆,成為今年的最大黑馬,光大定就突破50000輛,而在此之前,舊M7的銷量甚至都不過千。

相同的還有嵐圖FREE這款車,降價之後的銷量走勢儘管不如問界M7如此迅猛,但也實現了明顯的增勢。

嵐圖Free 2023年銷量圖

寫在最後

臨近年關的最後一個季度,必定是「兵家必爭之地」,自主品牌、新勢力、合資品牌等為了完成年度銷量目標或是清理舊車庫存,都已經進入了衝刺狀態,各種降價、權益、補貼、抵扣等紛紛上線。

有人預測,2023年是車企打仗的一年,打完了仗,2024則將會進入淘汰局。余承東也曾講過「未來5-10年,只有少數汽車廠家能夠活下來」這樣的言論,那在不久之後的2024年,汽車市場到底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b0795fa99a036837f3348ba9baa78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