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2020用個詞形容的話,多事之秋,這四個字足夠了。國內外可以大書特書的事情都挺多,具體到水產養殖行業,情況就更複雜了,品種越來越多,行情越來越亂,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暈頭轉向,不止未來在哪裡。因為各種信息太多了,尤其是喜歡根據信息來琢磨未來的養殖戶就更慘了,琢磨多了估計都有點精神分裂了。
常規淡水魚作為國內養殖量最大的一個大類品種,此時也正處於拐點。在常規魚里今年本來最有可能出現拐點的就是草魚,如果沒有疫情的話,今年可能拐的方向還稍微明確點,但疫情一攪和,我相信很多養草魚的朋友就更不知道往哪拐了,向左還是向右?現在疫情是緩和了,但僅僅是國內的,國外的情況已經亂成一鍋粥,並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部分城市。所以這次說草魚等常規魚品種的價格還是逃不開疫情。
下一階段關於常規淡水魚的好消息是,國內的消費市場在繼續恢復中;壞消息是飼料漲價了,未來又會有一些不確定因素,可能會影響老百姓的消費。
一、好消息
現在已經是4月了,國內消費市場恢復的情況總體可以的,這對於水產品市場來說無疑是最利好的消息。疫情緩解了,人員的活動量大了,交際多了,消費多了,今年第一個小長假也來了,更有利於疫情下的市場恢復。儘管說這只是個清明節,不是個適合大吃大喝的小長假,主要是更有利於促進人員的來往走動,讓人放鬆一下心情,天氣不錯的話,又是個春遊的好時候。能拉動多少消費是其次,最主要是讓人加快進入回到正常生活的軌道,所有的一切都正常了,生活消費這些事情就順其自然地來了。
如果說一切順利的話,整個4月份的情況不斷恢復,我們有望在下一個長假五一節迎來消費的頂峰。目前草魚價格已經慢慢上漲了,但個人感覺後面還會有上漲的空間,漲多少就隨緣吧,反正大機率上不會有下滑的可能的。其實對於草魚這些常規魚來說,近期的恢復情況已經比價格貴些的特種魚、小龍蝦情況好很多了,因為那些品種對於飯店生意的依賴性比較強,草魚鯽魚這些品種,只要老百姓生活進入正常的軌道,消費量就會有保證的。還有學校和工廠的食堂對於常規魚的需求量也很有保證,目前很多地方的工廠已經大面積運轉了,學校近期也陸續開學,4月份估計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會開學,這對常規魚的需求會有很強的支撐作用。
從草魚的供求關係來看,未來不止5月份的魚價有希望,就連夏天乃至秋冬天的魚價都是可以值得期待一下的。目前今年華東華中華北幾個主產區草魚放苗沒有往年多,一方面是草魚苗比往年少,另一方面想養草魚的人比往年也少,到了夏天賣熱水魚的話可能會出現不錯的價格,到了年底的話,草魚的上市量也肯定比去年少,魚價大機率上是有保證的。
二、壞消息
關於常規魚不利的消息有主要有內外兩方面,都是跟疫情有關係。
第一個壞消息就是最近各地飼料廠漲價了,中高低檔的水產飼料都漲價了,因為國外疫情越來越糟,導致進口的原料持續漲價,很多飼料廠頂不住只能漲價。這次漲價的過程中,哪怕是同一個地區,飼料廠漲價的步調是不一致的,漲幅都差不多,只是宣布漲價的時間不同步。比如說湖北地區3月23日開始宣布漲價,遲點的有26日開始漲價,最遲的恐怕是通威,4月1日開始漲價,比漲價的「大部隊」遲了五六天時間。
按照近期草魚塘口價格的情況,如果飼料不漲價,養殖戶的壓力稍微好點,之前賣魚就是虧本,近期緩和了很多,有人已經能賺錢了。但是如果考慮到這是在市場消費持續恢復、存塘魚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才換來了現在的賺錢,可能也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了,如果沒有之前已經虧本賣魚的那些養殖戶,如果沒有了這段時間塘口發病死魚的那部分養殖戶,魚價到底能漲多少還是個大問號。虧了大部分人,才讓少不人賺錢,想想這個,你會不會有些心酸。就在魚價恢復的過程中,原料持續漲價導致飼料廠扛不住也漲價了,如果你有心計算一下的話,或許魚價上漲的部分已經被飼料漲價帶來的成本抵消了,下一階段想賺錢,現在的魚價肯定是不夠的。而且這其中還有個不確定的因素就是,下一個階段,豆粕魚粉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甚至再漲一個台階,飼料廠很可能來個二次漲價。
第二個壞消息是跟華南養殖戶有很大關係的,那就是羅非魚的走勢。在華南市場上,主打出口的羅非魚對常規魚行情也有一定的影響,最直接的現象就是,羅非魚出口順利的時候,不會有大量的羅非魚進入市場流通,不會和草魚鯽魚等品種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價格競爭;羅非魚出口不順利的時候,加工廠收不過來了,這時候羅非魚就會對草魚鯽魚價格有影響甚至有衝擊。水產養殖網了解到,目前羅非魚出口的情況可以說越來越糟糕了,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因為這兩年貿易摩擦的影響,以出口為主的羅非魚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現在全球疫情蔓延,國際訂單不是被延遲就是被取消了,羅非魚面臨的壓力是史無前例的。從過往的歷史來看,任何一個過度依賴出口的品種,存在的行業風險就越大,南美白對蝦、鮰魚、鰻魚、泥鰍等品種都是很好的正面或者反面例子。過度依賴出口,國外有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很要命,現在對蝦鮰魚已經完全轉為內銷品種了,對蝦每年還要進口很多,我國強勁的對蝦需求市場甚至已經開始影響全球蝦價了。
第三個壞消息是跟宏觀經濟有關係。目前國外疫情的發展情況我們都知道了,很糟糕。截止4月2日17時,我國以外的203個國家和地區已經累計確診了86萬人,其中美國21.6萬人,義大利和西班牙各11萬人,德國7.7萬人,法國5.6萬人,伊朗5萬人,英國2.9萬人,瑞士1.7萬人......歐美國家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美國最近的發展情況非常讓人擔心,如果一旦疫情對美國的打擊太大,絕對會影響全球經濟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國外糟糕的疫情已經導致我國的出口情況受到很大的衝擊,出口訂單越做越少,已經有陸續退單的現象了,預計很多出口型企業到了5月份訂單就都會做完。到時候如果真的出現這個情況了,就是非常危急的了,機器關停工人待業車間空置,工廠虛耗成本資金周轉無門,出口型的企業有可能出現可怕的破產潮,中大型企業應該能扛一陣子,但小企業就不一樣了,小企業的生產銷售是一環扣一環,正常運轉的時候看起來挺好的,一旦某一環出問題了,可能整個企業就直接掛了,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很讓人擔心。當然,一旦出現那種糟糕的情況,受衝擊的面就比較廣了,到時候就不單單是我們整個水產行業受影響了。
三、養殖戶如何應對
這個話題我們水產養殖網之前不止一次地說過,那時候還沒有疫情的影響,我們就建議養殖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調整。不少養殖戶有個誤區,認為調整就是換品種,常規魚不行就去養特種魚或者養蝦養蟹,其實就在常規魚這些品種里適當微調一下養殖模式,這也是調整,而且不用動作太大。我個人是不建議常規魚養殖戶直接轉養特種魚或者蝦蟹的,因為不管是養什麼品種我們都要考慮,苗料藥配套齊不齊,養殖技術怎麼辦,養出來的魚蝦蟹你賣給誰?
1、常規魚和特種魚的養殖技術差別很大,和蝦蟹的差別就更大了,不要動不動就想著自己慢慢琢磨慢慢學習,除非你確實有過人的學習能力,否則不太現實。
2、苗種飼料漁藥這些配套,按照現在的信息和物流來看,哪怕附近沒有,問題不是太大,附近有最好了,附近沒有的話會增加運輸成本,另外從外地調運,沒有一定的數量支撐,議價空間有限。
3、成品魚蝦蟹的銷售一定要考慮好,如果周圍沒有人收或者收購的人極少極少,這個就存在被壓價的風險,現實中這種情況太多了,除非你規模大,要不然被殺價的可能性很大。
我更建議養殖戶從模式上進行調整,以前單養有壓力的話,可以適當套養品種;如果已經套養還有壓力,可以再增加套養品種,或者調整放苗比例。常規魚混養的話,一定要注意充分利用水體空間,這幾年草魚鯽魚鯿魚這些要喂飼料的魚價格波動比較大,但花白鰱的價格相對穩定多了。以前花白鰱都是作為絕對的配角存在的,現在如果放苗比例搭配的好,畝產五百斤左右的話,你的壓力會大大緩解。養花白鰱要注意的就是合理搭配,不能盲目追求高產,密度大了溫度高了容易缺氧翻塘,而且如果浮游生物不夠的話也長不了規格賣不上價格。
個人感覺未來的常規魚養殖應該是混養為王了,以後精養模式就讓那些大老闆大基地去玩吧。普通的養殖戶搞點混養賺錢會更穩一點,充分利用水體空間的同時還能省掉一部分飼料成本,要注意把水質調節好、多培育點浮游生物,花白鰱肯定會讓你有額外的驚喜。
每一個品種都有存在的價值,沒有不賺錢的品種,只有不賺錢的養殖戶,再賺錢的品種也有人虧本,再虧本的品種也有人賺錢。在看起來複雜多變的市場裡,養殖戶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第一要務是管好塘、少發病甚至不發病,才能養出好的魚,根據情況適時出魚,不要盲目等價,也不要在魚價不太好的時候,冒出來類似「養殖戶抱團魚價就能漲了」這種很無厘頭的想法,這種想法很浪費時間和精力,對魚價不會形成任何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ROVTnEBfwtFQPkdZs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