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秀芳 陳妮娜)4月26日,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驅車來到汀泗橋鎮聶家村會子嶺,遠遠就聽到一片「呱呱呱」的蛙聲傳來,經陡坡向下來到咸安今日種養合作社,守在入口處的村民,細心詢問來意,並告知因抗擊疫情還未結束,他們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保證種養基地的蛙能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喂養後兩小時內,禁止拍照攝像等操作,以免引起蛙受驚而導致消化不良。」主管人員一邊安排村民喂養石蛙,一邊安排告訴記者進入養殖基地的注意事項。
蒙著遮陽棚的養殖基地,養殖人員正在喂養。「模樣看著很兇猛,其實很溫順,保證水源清潔、喂養得法,才能保證蛙的肉質鮮嫩。」喂養人員說道。很多拳頭大的石蛙布滿水池,有的前腿直撐、後退彎曲;有的悠然地漂浮在水面閉眼休息;有的在咕嚕咕嚕進食……
據介紹,此養蛙基地投資人為浙江人,幾經考察調研石蛙養殖項目,最終敲定承包土地500畝,其中牛蛙基地70畝,其他土地準備養殖小龍蝦等,截至目前投資了一千多萬元,承包了63戶村民的土地,也帶動附近村民就業,受疫情影響,外地務工難,村民選擇就近就業,咸安今日種養合作社員工均為咸安本地居民,目前8個村民在這裡打工,其中3個為貧困戶。
咸安今日種養合作社工作人員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二月份時,沒有飼料喂蛙,只能蓋上大棚,幾天喂養一次,好在蛙也冬眠無需大量進食。今年市價6.5元左右一斤,這批蛙預計單只長到八兩到一斤左右大小,7月份可以售賣,銷路暫時沒有太大問題。」楊主管說道。
「我們都是本地的,對這裡山山水水有著獨特的情懷,也熟悉本土情況。為預防洪水等災害,我們將溝渠排水通道加寬,根據多年經驗,預計今年汛期對養殖基地影響不大。」主管人員介紹著。
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汀泗橋鎮,群山疊嶂,湖泊密布,養殖業發展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當地貧困戶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他們勤勞肯干,不斷學養殖技術經驗,期待早日脫貧致富。(出處:雲上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