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牆」下,內容品質高下立分

2020-02-27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趙新樂

前幾天,《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周刊》官宣推出聯合會員,兩家雜誌的讀者可以通過購買一張會員卡,得到打通的在線付費牆閱讀權限。

這樣的決定本就出人意料。更讓人吃驚的是,網絡上一片支持的聲音,許多人高呼要為之「充錢」。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對原創內容採用新媒體付費牆的媒體,在傳統媒體整體生存狀況不容樂觀的情況下,這兩家雜誌在此時能夠得到廣大受眾的力挺,與近期他們在抗疫報道中的搶眼表現密不可分。

憑著專業的記者團隊和及時、客觀的新聞報道,《財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推出了多篇10萬+的文章,對於抗擊疫情一線問題和挑戰的報道,讓人們對疫情的理解更準確、清晰。

一直以來,在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過程中,付費牆模式曾一度被質疑。有多少讀者會心甘情願地為內容買單,付費閱讀的習慣是否能夠建立起來,一直是業界爭論的話題。

現在看來,紙質的《財新周刊》賣到脫銷,預售排到了好幾個月以後。在淘寶上,零售價30元的雜誌被炒到了80多元……在傳統媒體式微的當下,受眾願意為這些雜誌紛紛解囊,甚至不惜「充錢」的舉動,無疑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很多時候,不是用戶沒有付費習慣,只是不願意為人云亦云的信息買單。付費牆不會阻擋用戶,只會讓內容品質高下立分。

事實上,線上閱讀已經成為媒體信息傳播的主渠道,想讓用戶為線上內容付費並甘之如飴,就像《三聯生活周刊》在官宣中提到的,媒體必須持續產出比別家質量更高的報道。而這,也在倒逼媒體記者們拿出更專業的本領。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正如《財新周刊》總編輯王爍所說:「我們負責質量,相信社會會負責購買質量。」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報道中,這些在朋友圈刷屏「吸粉」的雜誌讓我們再一次肯定:付費牆就是一堵品質區分之「牆」。只有優質的內容,方能不懼市場的風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Odwg3AB3uTiws8Kce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