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年的壓歲錢怎麼管?誰說了算?超過這一年齡,父母無權干涉
過年期間,小孩都會有壓歲錢傍身,不到一天就能實現「財富自由」。
原本以為,自己馬上就能「脫非入歐」,隨心所欲地買買買,結果錢還沒在口袋捂熱,就被父母狠心「奪去」,嘴上說著「代為保管」,自此卻銷身匿跡。
壓歲錢被拿走,這應該是每個小孩的童年最大噩夢。小時候的我們,尚且沒有還手之力,所以只能在暗地裡生悶氣,不敢有其它大動作。
可如今的小孩,他們從小混跡在網際網路世界中,能接觸到各種知識,父母再想從他們手中拿走壓歲錢,可謂是「難上加難」。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我的壓歲錢,我自己做主」
今年八歲的侄女,就通過自己的機智操作,從父母那拿走了「壓歲錢」。
除夕夜那天,侄女收到了近三千的壓歲錢,她高興不已,像個小大人一樣籌划著這筆錢的去向。
結果當天晚上,就被爸媽哄騙著先幫她收起來,經常刷短視頻的她,一眼看穿的父母的套路,於是立馬婉拒了父母。
對方一聽女兒不願配合,又開始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女兒把壓歲錢先交給自己,以免到時候被亂用。
誰知侄女義正言辭地說道:「民法典上都說了,滿八歲的小孩可以自己保管壓歲錢,我的壓歲錢,我自己做主,父母無權干涉。」
誰知侄女義正言辭地說道:「民法典上都說了,滿八歲的小孩可以自己保管壓歲錢,我的壓歲錢,我自己做主,父母無權干涉。」
並且列舉了一大堆證據,還拿出了網絡上一些大V科普的法條依據,讓父母無話可說。
毫無疑問,這場壓歲錢之爭,侄女壓倒性獲勝,順利拿到了壓歲錢。不過為了保證安全,還是跟父母「約法三章」,確保不會輕易動用,每一筆開支都會記帳,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的壓歲錢怎麼管?誰說了算?
教育專家給出建議:管理孩子的壓歲錢雖然屬於家庭隱私,但處理這件事需要有「法治思維」,既要合乎情理,也要合乎法理。
至於該歸誰管,誰說了算,專家提出「以八歲為年齡界限」是比較合適的:
未滿八歲,壓歲錢交給父母代為保管;
滿八歲後,壓歲錢可以給孩子自己保管,自己說了算。
未滿八歲,壓歲錢交給父母代為保管;
滿八歲後,壓歲錢可以給孩子自己保管,自己說了算。
之所以立下「八歲」的界限,其實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解釋——
一是民法典有明確的規定:「八周歲是限制行為能力和無行為能力的一個分界線。」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在法律上屬於「贈與行為」,孩子接受以後,就擁有這筆錢的歸屬權。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長輩給孩子壓歲錢,在法律上屬於「贈與行為」,孩子接受以後,就擁有這筆錢的歸屬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已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僅能實施與其年齡和智力相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如果涉及到購買貴重的大件用品或者大額打賞主播等行為,都需要先經過父母的同意才行。
二是孩子七八歲左右,正是開始擁有獨立思想的時候,父母需要開始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讓他們了解到如何金錢的價值、如何正確地使用金錢、如何平衡好開支和收入等等。
而做到這些的第一步便是讓孩子擁有適當的金錢,先擁有才能學會使用,過年的壓歲錢就是很好的契機,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支配自己的壓歲錢。
從小接受這方面的灌輸,才能讓小孩未來更加坦然地面對金錢,不容易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犧牲某些東西。
如何幫孩子合理地規劃壓歲錢?
綜上所述,父母應該清楚,其實通過幫孩子合理地規劃壓歲錢,是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大好時機。
我們作為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將壓歲錢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來使用:
拿出50%,用來進行理財或者存儲。由於小朋友需要用錢的地方不算太多,所以不妨給孩子們辦理一個專門的銀行卡,把這筆錢存起來,積少成多,讓孩子體驗存錢的快樂,學會勤儉節約。
當然,也可以用來買保險或者投資理財,讓孩子體驗賺錢的快樂,進一步提升財商。
拿出25%,用於日常的開銷。平時買書、文具或者零食等小物件,可以從這筆錢里支取,並且做好記帳的工作。通過花錢和記帳,讓孩子對金錢的購買力有更深的認知,也能滿足孩子們的花錢慾望。
拿出最後的25%,用來應急。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應急意識,時刻存著一筆用來應急的錢,這樣在關鍵的時刻可以救自己一命,不必低三下四地四處求人。
最後一定要告誡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們的意願,無論是不是你們幫著孩子存錢,最終這筆壓歲錢的去向,都要提前跟孩子們商量,在取得同意以後再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