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養老困局蔓延,老年子女照顧高齡父母,晚年生活苦不堪言

2023-03-01     母嬰參考

原標題:中國新型養老困局蔓延,老年子女照顧高齡父母,晚年生活苦不堪言

中國新型養老困局蔓延,老年子女照顧高齡父母,晚年生活苦不堪言

人的一生很短暫,好像一眨眼就步入了晚年,身體失能,需要人照料。

「你養我大,我養你老」,這是家庭最浪漫的契約。

可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不少家庭似乎都面臨著養老難題。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中國新型養老困局蔓延

1、據調查研究統計,從2015年~2035年,我國的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老年人口從過去的2.12億增加至4.18億。

2、另外,今年2月11日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上,《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2021年)》發布結果顯示:

我國已經進入了長壽時代,2020年全國百歲老人有11.9萬人,2021年人均預期壽命78.2歲,到2050年,80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將翻兩番。

從以上兩項數據中,我們可以得知:老齡化進程加快+老人壽命普遍延長,家庭養老局勢發生變化,未來多半要出現「老年子女照顧高齡父母」的局面。

說簡單點就是,當我們做子女的成為六十多歲的低齡老人以後,還要盡力照顧八十多歲的高齡老人。

原本該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出去跳廣場舞、養花種菜、出門旅行,看看祖國大好河山的年紀,卻要被家裡的高齡老人困住。

萬一老人身體出現了損傷,癱瘓在床,身邊離不開人,對子女來說更是負擔,你們又不得不放棄掉休閒的生活,變成全職護工,陪伴在父母床側。

而且有些家庭,一耗就是好幾年,子女的養老壓力與日俱增。

曾經認識一位阿姨,她就是六十多歲的時候,身體本身就不算太好,但還得照顧癱瘓的老母親,母親九十多歲,身體的機能都差不多損傷了。

阿姨要照顧母親吃飯、喝水、在床上如廁,還有每天瑣碎的擦拭身體、按摩雙腿等等。

一干就是五年,她甚至無法安心地出一趟遠門,在日復一日的摧殘之下,阿姨瞬間蒼老了好幾歲,經常對生活無望,感覺日子一眼望不到頭。

看到阿姨的故事,我突然間想起來《看護殺人》這本書,它記錄了日本家庭看護者的困境,裡面提到這樣一句話:

「長期壓抑的家庭看護者,他們的壓力就像是在空杯子上慢慢加水,快到杯緣處,似乎還能承受,等到再滿上,壓力就如同杯中的水滿溢出來,崩塌殆盡。」

「長期壓抑的家庭看護者,他們的壓力就像是在空杯子上慢慢加水,快到杯緣處,似乎還能承受,等到再滿上,壓力就如同杯中的水滿溢出來,崩塌殆盡。」

想必很多像阿姨一樣的看護者,在照顧久臥在床的老人時,心情都是如此吧。

而上述的這些養老困境,更容易在兩類人群身上出現,請大家提前做好防備。

兩類人群更容易陷入「養老難」

1、不婚不育人群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高昂的房價、育兒成本等等,導致人們對結婚生育這件事持悲觀態度。

加之女性意識覺醒,當代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她們的婚姻觀和生育觀都發生了轉變,不再認為女性的價值就是在「結婚生子」之上。

時代的改變,導致人們對愛情的看法有所不同,很多年輕人不再願意被婚姻和孩子綁架,結婚(生育)意願降低。

據相關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處於適婚年齡的90後在2021年登記結婚的人數不超過1000萬對,這幾年結婚人數還在不斷銳減。

據相關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處於適婚年齡的90後在2021年登記結婚的人數不超過1000萬對,這幾年結婚人數還在不斷銳減。

不婚不育的年輕人偏多,可能導致的一個隱患就是:未來的養老風險增加。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婚姻的本質除了是愛情的見證、夫妻合法權益生效以外,它的誕生還能幫助家庭成員抵禦外在的威脅。

無論是經濟危機還是養老危機,兩個人互相幫助,彼此依靠,總比一個人要來得輕鬆。如果選擇不結婚、不生子,固然瀟洒自由,不過相對應的是,沒有伴侶和後代的加持,未來的養老風險,只能全憑你一個人去扛。

如果家庭經濟狀況尚可,能夠實現經濟自由倒還好,但若只是一個普通家庭,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簡直就是開啟了「地獄模式」。

2、獨生子女家庭

上世紀80年代,為了緩解人口壓力和經濟負擔,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獨生子女開始湧現。

作為家中唯一的寵兒,她們的出身可謂是風光無限,集全家人的寵愛於一身,享受全部的家庭資源長大。

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問題也隨之而來,作為家裡唯一的頂樑柱,你們承擔起的養老負擔也註定要比別人更重。

可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問題也隨之而來,作為家裡唯一的頂樑柱,你們承擔起的養老負擔也註定要比別人更重。

在照顧高齡老人時,多子女家庭尚且有兄弟姐妹分擔責任,大家輪流分配,每個人的擔子會輕很多。可獨生子女卻要一個人承擔起壓力。

試想一下,子女到了六十歲多,還要獨立養育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內心該有多煎熬?

更加可怕的是,很多高齡老人不可避免的有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他們焦慮又抑鬱,還時不時把壓力轉移到孩子們身上,可獨生子女又無法發泄這些負面情緒,他們的痛苦無人分享,最終只能自己承受。

對此建議這兩類人群要提前做好準備,想好抵禦風險的對策,這樣才能幫助大家在面對養老難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d14469e70e38966f07c8e52e1c036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