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月:選拔中有港澳航天員,外媒卻熱議,ESA不參與載人合作

2024-06-14     環球科學貓

這不,我國宣布了第四批次航天員——新一批10名航天員確定,外媒也是公開熱議,這也再次證明了,中國的航天任務備受關注。

而在熱議之外,來自外媒spacenews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選拔新一批次航天員,著眼於月球」,這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執行的載人登月任務。

然而在這裡面,外媒也是「哪壺不提哪壺開」,再次說到了中國載人飛行任務,與歐洲航天局(ESA)的問題,那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來看看。

沒錯,中國航天員著眼於載人登月

是的,我國在公布第四批次航天員選拔結束之下,也是公開宣布了該消息,就是全面為我國載人登月做準備。

第四批航天員,我國是選拔了10位,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而港澳地區各有一位,在選拔之後,這些航天員將進入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接受全面系統的訓練。

然而,對於這新批次的航天員來說,我國也是說明了選拔範圍更廣,面向登月準備。

這說明什麼?那就是這一批次航天員之中,也不排除我國有載人登月任務的航天員。

當然,要想載人登月,那必須要具備飛行能力,並且執行過飛行任務的。

所以,這一批次的航天員,可能是要先執行空間站任務。

我國對載人登月的航天員選拔,也是從具有飛行經驗的航天員身上著手。那這裡我也就說明一下,如何才能成為載人登月航天員?

第一、載人登月相比空間站任務來說,更難,要求必然較大。比如:由於飛得更遠了,登月航天員要有更強的自主工作能力和決策能力,更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並且根據登月任務的要求,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訓練。

第二、月球的重力是地球的1/6,登月航天員需在月面行走和操控月球車,對於協調性、操作性等方面的能力自然有更嚴格的要求。

第三、登月航天員將擔負在月球開展科學考察與樣品採集的任務。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考察航天員能否身心健康、堅持到底,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旺盛的工作熱情等情況。

只有完全克服了這些所有的問題,才可能成為載人登月航天員,當然,這裡我其實也是說的一部分,還有其他問題,就不討論了。

所以,我國這一次為載人登月任務也在做準備,後續我國航天員也將進行野外實習,這就是大概的情況。然而,上面也說了,首先就是空間站的任務為主。

我國再次確定:國外航天員加入中國空間站

沒錯,我國這一次也再次宣布了,我國航天員選拔訓練體系更加成熟完善,隨著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深入推進,還將有國外航天員參與選拔訓練並執行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

這可以說是一個確定性的消息了,因為我國也不是首次進行說明了,並且除了國外航天員加入之外,關於國外項目的加入我國也是確定了。

在首批科學實驗項目之中,我國已經宣布了印度,日本等17國加入中國空間站。

但具體什麼時候這些國家的項目,還沒有明確說明。

所以,中國空間站未來將是「實實在在」的國際空間站。

這不,關於國外航天員加入之下,外媒再次拿出了歐空局(ESA)說話,這倒不是什麼驚訝的事情。

此前也給大家說明過,那就是已經有多個國家的航天員申請加入中國空間站,提出飛行計劃,但尚未透露時間表或可能派航天員的國家。

儘管此前曾進行過聯合訓練,但歐洲航天局(ESA)已不再考慮派遣其航天員前往天宮。

沒錯,最初大家也是認為歐空局(ESA)有可能會成為中國空間站首個國外航天員進入的機構。

結果在2023年初的時候,歐空局(ESA)單方面宣布了,不參與中國空間站任務,不派遣航天員了,說沒有興趣。

這讓不少人也顛覆認知了,這背後的原因之一,歐空局(ESA)雖然說自己沒有錢,不幹了,但緊接著,歐空局(ESA)又說與國際空間站參與任務,這裡面的問題,大家應該明白的,也就不多說了。

所以,外媒這一次拿出歐空局(ESA)的問題再來說,有點說「風涼話」一樣,但這意義不大,畢竟中國的航天合作國家多的是,少了歐空局(ESA)也無所謂,只要我國穩定執行航天任務就行。

而且有點意思的是,歐空局還宣布了單幹。

歐空局要自己研究貨運飛船,載人飛船

沒錯,在2024年,歐空局(ESA)也是再次宣布了,要快速研究出自己的貨運飛船,載人飛船。

貨運飛船——歐空局已經交給了兩家企業做,分別為「德國探索公司 (The Exploration Company) 的海倫·胡比 (Hélène Huby) 以及義大利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的馬西莫·康帕里尼 (Massimo Comparini) 」。

按照官宣的情況來看,需要在6年內完成研究,並且進行飛行,ESA還將為每個項目提供 2500 萬歐元的資金,以支持它們開發貨運服務。

而最終的目的,歐洲是旨在為低地球軌道空間站(包括國際空間站及其服役後的空間站)建造貨運服務,這將使歐空局能夠繼續其探索工作,並增強歐洲工業在未來低地球軌道經濟中的獨立性。

載人飛船——初步預計在2028年前擁有第一艘貨運飛船,並且在進行貨運飛船的改裝,將其變成載人飛船。

所以,兩個計劃一起來看,歐空局(ESA)最快是在2028年前完成貨運飛船,過後就是載人飛船研究,實現歐洲航天的獨立,只不過,短期之中歐洲還是跟國際空間站的項目合作更加緊密,

當然,這裡也就不是潑冷水了,歐空局連火箭研究都是一拖再拖。

在研究貨運飛船,載人飛船上,可能要在幾年內打造出來,這個還是有點困難,除非有美國的幫助,可能還要快一點,但是現階段,美國也沒有心情幫助,畢竟還在為重返月球發愁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612bc5af91be13c31f6baf965e5c9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