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100分的愛,帶給孩子的只有窒息

2020-11-28     父母堂

原標題:父母100分的愛,帶給孩子的只有窒息

父母最可怕的養育,是給孩子100分的愛。

為人父母,我們時常擔心自己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愛。

一部分父母為了達到100分,將對孩子的愛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吃穿,大到人生選擇,恨不得將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妥當。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父母投入的精力越多,他們就會越優秀。

今天的文章,我們要講3個故事,都是關於那些使出洪荒之力來愛孩子的「100分家長」的。然而他們的孩子卻用盡一切辦法,甚至付出生命,從這些「完美」家長的「愛」里逃離。

1

「完美孩子」

蓄謀已久的墮落

林慧從小品學兼優、乖巧懂事、外貌出眾、一直都被奉為「別人家孩子」,然而,在拿到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她與「壞男孩」離家出走,不久之後便進入風月場所工作。

最後望女成鳳的父親在極度憤怒之下,活生生將林慧掐死了。

這場教育悲劇,來自去年熱播刑偵劇《冷案》,取材於真實發生過的懸案。

掐死女兒的父親,是一名德高望重的高中教師,他對自己的學生要求極其嚴苛,對女兒林慧更是如此。

自雙胞胎女兒出生,妹妹林曼智力低下,林老師就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大女兒林慧身上,嚴格把控著林慧的生活。

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林慧不出意外地成為了學生群體中最耀眼的存在,成績優異、多才多藝,方方面面都很優秀。

林老師更是一早就為女兒的人生做好了規劃,上名牌大學,學金融管理,畢業後找到一份既高薪又體面的工作。

作為一名100分的父親,林老師竭盡所能地安排著女兒的人生,不想讓她走一點彎路。

可是,對於女兒林慧來說,父親百分百的愛,就像一副枷鎖,禁錮著她的人生。

在被父親管束的18年里,她沒有一絲屬於自己的空間,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她卻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常年的壓抑,早就讓林慧對父親心生反叛,高考就是那個讓她爆發的臨界點,她想學藝術,父親偏偏叫她學管理。

於是,在達成父親的高考志願後,林慧將錄取通知書釘在了父親的房門上,然後離家出走了。

在外漂泊的生活,並沒有林慧想的那麼容易,再加上從小被「圈養」所導致的情感與經濟上的匱乏,讓她很快就陷入了男人甜蜜的圈套,被騙去了風月場所工作。

後來,林老師在掃黃打非的電視新聞中看到了女兒時,他崩潰了。

他不明白,那個曾經令自己無比驕傲的女兒,怎麼會如此墮落,他衝進女兒的家,痛斥女兒噁心,他說:

「如果你想要的就是這種生活,你還不如現在就死了去。」

林老師看到的只是女兒的反叛,墮落,卻沒有看到將女兒推向這條不歸路的是自己十幾年的專制。

直至他掐死林慧,被警察逮捕,他依舊沒有醒悟,嘆息道:「林慧曾經是一個多麼完美的作品啊。」

望女成鳳沒有錯,錯的是家長不應該將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像操縱提線木偶一樣,操縱著他們的人生。

2

「為了逃離母親

我寧願去死」

第二個故事,來自台灣教育短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同樣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她叫林茉莉,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拿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然而隨後她就跳樓自殺了。

女兒茉莉選擇跳樓結束生命

得知女兒的死訊後,茉莉的母親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她不明白,自己的女兒明明那麼優秀,未來人生更是一片光明,為什麼會選擇跳樓自殺?

於是母親想盡辦法,終於通過高科技找回了女兒的記憶,而真相也徹底擊垮了她。因為女兒並不是選擇自殺,而是被逼自殺,逼迫的人正是茉莉的母親。

茉莉的母親是留美碩士,結婚後放棄了深造的機會,選擇回歸家庭照顧孩子。

對於茉莉的母親來說,她本可以擁有更精彩的人生,但是因為有了孩子,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在巨大的遺憾之下,她將自己的夢想轉嫁到孩子身上。

生活中,茉莉的母親對女兒處處嚴格要求,事無巨細地為女兒安排著她們的一切,甚至在家中安裝多個攝像頭,360°無死角地監控著女兒的一舉一動。

學習上,她更不允許女兒們成績出現一絲下滑,考得好是應該的,而考不好就會各種責罵,甚至體罰她們。

每天,茉莉的母親掛在嘴邊的話不是「你不要太得意噢,小心你下次就會掉下去」,就是「要不是我盯得緊,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

只要一張嘴,三句話不離「我犧牲一切是為了誰」、「我都是為了你們好」,言語中處處透露著,我已經為了你們努力地做到100分了,為什麼你們不能更努力呢?

對於女兒的興趣所在,茉莉的母親也絲毫不關心,只想讓女兒讀個醫科大學,出來做個人人敬仰的醫生。

小的時候,茉莉想當收銀員,她大聲數落女兒沒出息,長大以後,茉莉喜歡文學,即便老師和同學都一致認為茉莉很有天賦,茉莉的母親依舊不予理睬,認為只有學好數學,考上醫科大,才會有好未來。

女兒茉莉小說獲獎新聞

因為不敢與母親抗爭,茉莉披上了乖乖女的外殼,但是背地裡撒謊、偷盜、嗑藥、自虐。

每考砸一次,茉莉就會在自己的手腕上劃一道傷痕,她背著母親,偷偷地去找心理醫生,她說:「我想要報復,但不知道是誰。」

最終,在考上了母親心心念念的名牌大學,她選擇用最極端的方式,來報復自己的母親。

這對母女,一個在等對方說謝謝,另一個則在等對方道歉,最終誰也沒等到。

父母的偉大,並不在於為孩子犧牲一切,犧牲本身並不是愛,父母百分百的付出對於孩子來說,更像是殘忍的傷害。

3

父母傾盡所有

孩子只想逃離

第三個故事,來自今年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學霸齊明月為了擺脫母親的束縛,不惜在高考的重要關頭,故意少填一張答題卡。

為了與母親對抗,她甚至可以放下自己的前途,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考高成績。

關於家庭教育,心理學家李雪曾說過: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裡,孩子一生都將在哪裡體會到痛苦。」

很多孩子,為了擺脫這種痛苦,不惜傷害自己。她不怕人生因此變得艱難,只怕自己無法擁有選擇的權利。

讀書的時候,齊明月的母親為了讓女兒好好學習,只允許她和成績好的人交朋友。

齊明月明明已經很努力地考到了全班第二,還是被母親指責「萬年老二」。

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職業選擇上,齊明月都被母親安排的明明白白:衣服要穿深色,頭髮要留長發,職業要選律師……

最後在母親的控制下,齊明月變成了一個毫無主見,遇事猶豫不決的人,明明是一個很優秀的孩子,卻充滿了自卑。

還有的孩子,早期被父母控制,後來有能力逃離了,內心卻像是關進入了囚籠,喪失了愛的能力。

在短片《聽見她說》中,楊紫飾演了一個20多年生活在母親高壓下的孩子小雨。

小雨媽媽懷孕的時候,爸爸出軌了,因為受到了傷害,她把小雨當做自己的全部,把所有的愛都轉移到了小雨身上:

小的時候,為了了解女兒的一舉一動,小雨的母親偷看小雨的日記,收買小雨的同學;

長大以後,不許女兒談戀愛,得知小雨戀愛後,跑去說男孩不配;

工作以後,一個小時就給女兒打個電話,小雨一旦不接,就挨個打給小雨的同事……

小雨對著鏡頭說:

「高考我是全校第一,就是為了選擇最遠的那一所,媽媽我不明白我做錯了什麼,你要這樣對我,你要這麼折磨我,我不明白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媽媽的愛,讓她喪失了與人交往的能力,即使能力出眾,她也不敢表露自己,那份膽怯,讓她成為了職場中最可有可無的存在,同時她也不敢和別人保持親密關係。

為人父母,總覺得愛孩子就應該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儘量利用自己的人生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

但往往,那些做到100分的家長,帶給孩子的只有無盡的災難。

父母最可怕的養育,就是給孩子100分的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5_0DHYB2uKmW_kOVxv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