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是什麼?
美國耐用品訂單創近3年最大降幅
2月28日消息,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1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4.5%,低於市場預期-4%,創2020年4月以來最大降幅,前值下修為5.1%。不包括運輸的核心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增長0.7%,高於預期的上漲0.1%,也是自2022年3月以來的最大漲幅,前值下修為-0.4%。
此外,扣除飛機的非國防核心資本貨物訂單價值在12月份下降0.3%後,1月份增長0.8%,為5個月來最大增幅。核心資本貨物出貨量增長了1.1%,該數據用於幫助計算政府GDP報告中的設備投資。(新華財經)
|點評|每年末,航運公司一般都會根據現狀,集中下達擴張運力的訂單。1月則是訂單淡季,波音訂單量驟減,導致美國耐用品訂單大幅下跌。然而,儘管企業融資成本攀升,美國製造業在年初開始恢復擴產信心,購買商業設備的熱情有所升溫,帶動剔除運輸行業的核心耐用品訂單超預期增長。這也為美國整體經濟下滑速度放緩,提供了新的數據支撐。
由於美國長期高通脹影響,此前,美國居民對汽車、電器等耐用品購買意願降低,而耐用品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極為龐大,成為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潛在信號。今年美國勞動力市場依舊火熱,美國居民整體可支配收入有所提升,對耐用品的需求也開始緩慢升溫。
全球小麥價格逼近2021年以來低點
2月27日消息,芝商所小麥期貨連續第五個月下跌,創下二十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跌,並逼近2021年以來低點,即比俄烏衝突之前還要低,俄羅斯小麥出口激增令小麥價格承壓。展望今年全球小麥作物的前景,美國農民的種植規模可能超過分析師的預期,法國幾乎所有的軟質小麥作物都處於良好或非常好的狀態。
此外,玉米期貨交易量徘徊在1月初以來的最低水平,相比之下,阿根廷的乾旱天氣為大豆價格提供了支撐,而今年夏天美國的好收成對於阻止大豆價格進一步上漲至關重要。聯合國定於本周五公布全球2月份食品價格指數,屆時將知曉全球食品通脹的最新情況,此前已跌至2021年9月以來的最低點。(華爾街見聞)
|點評|全球糧食價格逐漸回落至正常水平,對平抑全球食品通脹和緩解部分國家的糧食危機起到積極作用。去年,在俄烏衝突以及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全球供應鏈紊亂,部分糧食出口國限制糧食出口,糧食進口國則加大囤糧力度,共同導致全球糧食價格短期內迅速攀升。
去年秋天情況發生了轉變,全球農作物豐收,產量總體增加,化肥原材料、天然氣、石油的價格也逐步回落。而部分國家前期過度屯糧,全球糧食需求有所走弱。隨著部分影響全球糧價的不利因素逐漸改善,國際糧價回落的速度也十分迅速。一系列的事件導致全球糧價出現大幅波動,打亂了全球農業的穩定發展,已經有部分國家農產品價格低於生產成本,出現「穀賤傷農」現象。
1月份香港出口創70年來最大跌幅
2月27日,香港政府統計處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2023年1月份香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同比跌幅,分別下跌36.7%和30.2%。
繼2022年12月份錄得28.9%的同比跌幅後,2023年1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2909億元,較2022年同月下跌36.7%,創下1953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同時,繼2022年12月份錄得23.5%的同比跌幅後,2023年1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3163億元,較2022年同月下跌30.2%。2023年1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54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8.0%。(鈦媒體)
|點評|香港外貿出口暴跌直接說明了外部需求的疲軟,也反映了全球經濟的下滑態勢。另外,香港本地需求減弱,先是受當地第五波疫情影響,之後則受金融狀況收緊所拖累,去年香港經濟錄得了較大衰退。
今年,除了地緣政治衝突、能源短缺、通脹高企外,貨幣政策收緊對經濟下行也有影響,主要發達經濟體快速加息的緊縮效應具有滯後性和累積效應,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拖累可能超出預期。香港還將面臨外貿馬車失速的風險。當然,隨著疫情形勢的大幅好轉,內地經濟會加快增長,也會對香港形成不小的支撐。復甦仍然是今年香港經濟的關鍵詞。
湖南武岡購房契稅可100%獎補
2月28日消息,湖南省武岡市將在《關於促進全市房地產業健康有序平穩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的基礎上,針對武岡市首屆房地產交易會,在房交會期間推出更加優惠的「五條政策」。
「五條政策」內容如下:第一,購買住宅類、商業類新增商品房,按契稅徵收額的100%獎補給購房戶;第二,買房送戶口,子女可就近入學;第三,特殊群體可享購房補貼;第四,房地產集體優惠,建材、家居、家裝等眾商家捧場增人氣;第五,房交會期間所有優惠政策持續至2023年4月9日24時。(介面新聞)
|點評|農曆春節假期之後,全國一線、二線樓市多有不錯的復甦勢頭,尤其是成都、南京為首的省會城市。但在三線、四線城市,不管是新建商品房還是二手房,交易仍然延續了去年末的「不溫不火」的狀態,即便一些地方下調了按揭抵押貸款利率以及放鬆了限貸限購政策。
武岡市常住人口僅有幾十萬人,是湖北省人口流出最嚴重的小城。疊加經濟相對不發達,樓市長期需求不足,整體交易維持較為低迷的狀態。在此背景下,武岡市政府繼續加碼刺激樓市,既符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同時又與中央對於房地產「因城施策」的總方針並不衝突。
外交部回應美國政府機構禁用TikTok
2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根據美國國會的命令,白宮27日宣布給美國聯邦政府機構30天的時間,從所有政府所持設備中刪除抖音國際版TikTok。美國官員表示此舉是因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擔憂」。請問外交部有何評論?
毛寧表示,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大國,竟然如此懼怕一款青年人喜歡的應用軟體,未免太不自信了。我們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的錯誤做法。美國政府應當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有關企業,為各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經營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環境。(北京日報)
|點評|在全球網際網路應用中,TikTok是一匹現象級黑馬,目前已經對美國科技巨頭Facebook、谷歌的全球發展戰略形成了一定干擾,對其盈利能力也產生了不小衝擊。TikTok在美國資本巨頭眼中就是「眼中釘」。除了推出類似功能的短視頻應用來狙擊,特朗普在任期間還差一點強勢「瓜分」掉TikTok。
儘管如此,還是要支持中國科技企業到國際舞台上大顯身手。除了TikTok,拼多多「出海」的平台Temu也在美國市場受到了熱烈歡迎。這說明,國內科技企業的一些「打法」確實可以移植到海外市場。但也必須承認,國際關係確實成了影響這些企業出海的一個重要因素。
淘寶確定今年五大戰略更重視價格力
2月27日消息,阿里的管理層們近期確定了淘寶今年的五大戰略,分別是直播、私域、內容化、本地零售和價格力。阿里的員工們在內部將它們稱為五大戰役。目前,這五個戰略如何展開在核心管理層已經有了初步方案,但尚未最終確認。多位阿里員工表示,只知道有這五個戰役,但他們都不清楚具體策略。
淘寶內部已經明確指出,今年相比GMV增長,更重要的指標是DAU增長。根據QuestMobile的數據,過去一年(2022年2月-2023年1月),拼多多App的月均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穩定超過了手淘App。(晚點LatePost)
|點評|短短几年時間,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電商兩強夾縫中闖出來的拼多多,依靠城鎮下沉空白市場、極為低廉的定價以及創新的砍一刀營銷模式快速崛起,令人震驚。
阿里曾經是電商的絕對霸主,但現在競爭對手環伺,競爭力、創新力、戰鬥力大不如此前,而拼多多依靠差異化的打法愈戰愈勇,不斷蠶食電商市場份額,已經威脅阿里一哥的地位。近期京東升級「百億補貼」反撲拼多多,再次打起價格戰。想必阿里也不會袖手旁觀,主動出擊,正面迎戰才是正道。
理想汽車2022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2月28日消息,理想汽車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理想全年實現營收452.9億元,同比增長67.7%;全年交付汽車13.32萬輛,同比增長47.2%,營收和交付量均創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車2022年凈利潤虧損大幅擴大至20.32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3.2億元。不過,理想四季度凈利潤2.7億元,同比下降10.2%,扭轉了此前連續三個季度虧損的局面。
理想汽車表示,2023年第一季度車輛交付量為5.2萬至5.5萬輛,同比增長64.0%至73.4%;收入總額為人民幣174.5億元至184.5億元,同比增長82.5%至93.0%。在電話會議中,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想稱對2023年的零部件供應保持信心,積極應對潛在的供應挑戰與風險。(綜合中證網)
|點評|理想在規模擴大的同時,依舊沒能擺脫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得益於理想連續推出多款車型,產品價格區間有所拓展,讓理想交付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事實上,這樣的增長比起前兩年動輒三位數的增長速率,已經是大幅放緩。不僅理想一家,造車新勢力們也在緊鑼密鼓地推出新款車型,老牌車企多數也在加速轉型,大力布局新能源業務,令新能源車這條賽道顯得有點擁擠。
新能源車企盈利困難,已經是行業內的通病。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中理想算是單車平均虧損較少的。高昂的研發費用對凈利潤的侵蝕,是每個新能源車企都繞不開的坎,短期內這種情況難以得到改善。國際鋰礦價格近期高位回落,或許是近期新能源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周二指數探底回升創指漲0.8%
2月28日,三大指數早盤高開低走,一度集體翻綠,午後指數探底回升,三大股指收漲。板塊方面,醫藥板塊強勢反彈,中藥股漲幅居前,紡織板塊延續強勢,數字經濟概念集體走強,旅遊、零售等板塊活躍;光伏概念持續走低,家電板塊集體調整,煤炭、化工板塊走弱。總體來看,個股漲多跌少,兩市超3700股飄紅。
截至收盤,滬指報3279.61點,漲0.66%,成交額為3180億元;深成指報11783.80點,漲0.70%,成交額為4387億元;創指報2429.03點,漲0.80%,成交額為1584億元。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7567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31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13.04億元。(新浪財經)
|點評|隔夜美國宏觀數據偏暖,帶動周二指數小幅高開。然而,在市場增量資金不足,存量資金高度博弈且機構具有調倉需求的背景下,再度上演高開低走的劇情。近期場內成交量低迷,回調的過程中場內交易並不活躍。臨近尾盤,隨著買入力量減弱,近期被壓制的多頭情緒有所釋放。然而,ChatGTP概念在指數回暖期間依舊占據上風,場內熱點的輪換難以在上漲行情中進行。
近期指數陷入調整,遲遲未能形成突破,部分市場人士將矛頭指向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事實上,多數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會根據宏觀經濟、公司業績等客觀因素進行決斷,市場情緒僅在短期內對市場有影響。並且,即便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們也難以改變市場長期運行方向。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 魏英傑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鄭媛眉
每周三上新!10分鐘音頻+5000字可視化圖文報告
帶你抓住2023的投資、行業、職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