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制」的設計應以提升「學質」為目標 | 社會科學報

2023-10-19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學制」的設計應以提升「學質」為目標 | 社會科學報

「學制」的設計應以提升「學質」為目標 | 社會科學報

發表於上海

關注

近期,多所高校宣布延長研究生學制。有調查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達到124.25萬,超過2013年研究生招生人數61.14萬的二倍。適當延長學制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系統性的躍升和質變,我們必須進行改革創新。

原文 :持續提升「學質」 建設教育強國

作者 | 東北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 宋 強

圖片 |網絡

近期,國內多所高校宣布延長研究生學制。學制與研究生讀研期間的生活成本、科研規劃、求職深造等密切相關,因此備受社會關注。某種程度上,適當延長學制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延長學制的關鍵在於持續提升「學質」,為建設教育強國培養高層次人才。最終,通過適合國情、校情、師生的彈性學制,回歸培養人才的初心。

延長學制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綜合改革進程中,延長研究生學制並非新生事物,但在當前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穩中求進的背景下,相關高校作出延長學制的決定,可以說是客觀理性的選擇,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我國研究生教育中,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要求較高,一般需要3~5年甚至更長時間,對此持異議者較少。相對來說,碩士研究生學制改革更加引人關注。碩士研究生如選擇就業,則在年齡上屬於適齡人群,處在就業創業的黃金年齡;如選擇深造,則屬於學術素養的奠基期和關鍵期。根據客觀情況設定合理的學制,有利於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學術成長,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從全球研究生教育的格局來看,已開發國家的「研究型碩士」學制普遍較短。通常來說,碩士階段為美國1~3年、英國1~3年,法國2年,德國1~2年,日本2年。已開發國家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大多為過渡性質,即為就業做好準備或取得攻讀博士學位的碩士學位資格。碩士研究生在短期內要消化大量知識,完成諸多實踐課程,學習壓力較大,獨立科學探究的時間較緊張。已開發國家學制較短的現象是歷史形成的。碩士研究生概念源起於西方,形成於歐洲中世紀大學誕生的初期,彼時「博士」和「碩士」並沒有完全的分別,在拉丁語中都意指「具備教師資格」。15世紀以後,歐洲高等教育中才形成了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二戰後相當長一段時期,歐洲一些國家的碩士教育依然相當於本科教育的水平。

提升「學質」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根本研究生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關鍵標誌,提升「學質」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根本。《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達到124.25萬,超過2013年研究生招生人數61.14萬的二倍。從宏觀上來看,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系統性的躍升和質變,研究生量的增長客觀要求質的提高,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在借鑑各國研究生培養經驗的基礎上,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教育之路。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近代研究生培養制度經歷了仿效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的發展軌跡,學制也為1至3年不等。新中國成立後,研究生教育學制由建國初期的1~3年,到1951年《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的2年,再延長到1963年的「高教六十條」規定的「教師進修型研究生3年,在職研究生5年」。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以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一直在進行著學制的各項改革和學科專業目錄的完善調整。我國已長期確立碩士學位是一個獨立的學位階段,高校無論是縮短學制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是延長學制保證「學質」,都是對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積極回應。

通過彈性學制回歸培養人才的初心一是要回歸提升「學質」的初心。近期相關高校延長學制的做法仍屬於「彈性學制」的範疇,即使規定碩士3年、博士4年,也都允許在完成學分和論文的前提下提前一年畢業,這將有利於高校因材施教和學生自主選擇。在碩士培養階段,如果學制3年,那麼導師和學生對科研、社會實踐等各項安排就比較從容。由碩士到博士,招生人數呈金字塔型遞減,即使我國效仿已開發國家壓縮學制為1~2年,也無法保證所有碩士研究生如願考取或申請到國內外博士。在博士培養階段,如果學制4年,則學生開題後可以有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專心撰寫學術期刊論文和畢業論文,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利用這一段寶貴時間回到學術本身來思考研究專業問題。

二是要回歸尊重與保障人才成長的初心。「人材者,求之則愈出,置之則愈匱。」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在保證研究生科研和學術進步的同時,更要涵育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不懈奮鬥的品質。不同研究生的家庭、就業、婚姻、經濟等狀況不盡相同,學制延長1到2年,對有些研究生的心態影響很大。實行彈性學制後,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深入了解人才的秉性、人才的訴求、人才的奮鬥、人才的失落,充分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創造讓人才潛心研究的環境。最終,以海納百川的廣度、潤物無聲的溫度、持之以恆的熱度,高質量推進研究生教育,為建設教育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2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關注 | 彈性學制可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人才強國 | 研究生外語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250a2bbab9d739e33e3b06022ad87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