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前的孩子不懂分享,其實不是品德問題

2019-10-08   智慧伴你一生

幾乎每個孩子在父母要求他與小夥伴分享的時候,拚命護著自己的玩具與食物。有的父母很著急:「我們從來都是教他要跟小朋友分享,他怎麼就是不聽話呢?」孩子們之間爭搶玩具、食物時,父母的臉上往往會「掛不住」。於是父母們斷言:「現在的孩子真是太自私了!」

自私?這樣一頂關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頂得起嗎?頂不起。

三歲前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願意分享,這不是個道德問題。

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說,「自私」是正常現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他們必須經由心智成長的歷程,才能逐漸領悟、學會「分享」。

首先,孩子正在建構自我意識,正在邁向獨立。在這個階段,孩子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在他們心目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並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

其次,他們尚未掌握「借」與「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就意味著丟失。孩子只有確認什麼是「我的」,什麼屬於自己之後,才能逐漸意識到什麼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

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要先弄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不是「我的」,而後才能在反覆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不用培養或引導他們的分享意識。只是不要強迫,分享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可以徵求孩子的同意,不要為一個玩具、一塊餅乾就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這樣的標籤。而要理解、接納孩子此刻對於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難是正常的現象,耐心等待孩子逐漸成長,讓分享變成一件他心甘情願的事。

圖: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我刪掉。

我是智慧伴你一生。喜歡我的作品的話,請關注我吧!為您提供優質的育兒知識,如有育兒方面的疑問或困惑,請私信我,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幫到作為父母的您們,您們的育兒之路有我相伴。感謝您的閱讀,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