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卻因一句謠言,負債20億,難以翻身

2019-06-10     食安強國

來源:納食

食品行業的第一很多,也有很多的第一從巔峰跌落,但是其中最無奈的當屬蓮花味精。

小城裡崛起的巨頭!

河南項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但是卻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品牌——蓮花味精。

從1983年創立,蓮花味精開始了它的傳奇發展。

上世紀90年代,蓮花味精的廣告語:「蓮花味精味道無可替代」家喻戶曉,幾乎家家戶戶用的調味品,都少不了一包蓮花味精。

1994年,蓮花味精坐上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

1997年,蓮花味精產量達到12萬噸,位居世界第一,產值從當初成立的945萬元上升到2.23億元,國內市場份額高達43%,穩居國內第一。

1998年,蓮花味精在上海上市。

這個在小城內崛起的巨頭用十年的時間就做到了現在很多企業都無法達到的高度。在當時甚至一個招工指標都極其搶手,比起現在進世界500強的吸引力絲毫不弱。

據悉,上世紀九十年代,蓮花味精公開招工,每個指標1萬多塊錢,許多家庭為了進入,賣了自家的牛羊借錢湊夠錢,買指標。

在90年代的輝煌時期,蓮花味精遠銷東南亞、西非共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占全國味精出口量的80%以上,穩居全國第一。

就是這樣一個品牌,最後也難免衰落。

被謠言毀掉的巨頭

2000年,蓮花味精的發展進入轉擇點。

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味精廠決定採用「小麥替代玉米生產味精」的新技術。可這個決策,並沒有按當初預想的進度發展。2000年到2003年,蓮花味精廠為了這個新技術投入7億多元,可大型進口成套設備試車時間比原計劃延遲了一年,項目運行初期並沒能及時解決澱粉利用問題。

與此同時,味精廠連續多年欠債玉米供應商幾千萬的資金,同時銀行貸款又產生了大額的利息,貨款一時沒收回來,接連就引發了積怨多年的「三角債」。大批玉米供應商起訴,企業還債壓力劇增。

而禍不單行的是,網絡上開始出現「千萬不要多吃味精,味精吃多了很容易導致癌症。」味精不健康的謠傳甚至到現在在消費群體中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沒有辦法消除。

據納食輿情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時至今日蓮花味精不健康的謠傳仍然根深蒂固,據數據顯示,無論是媒體方面還是消費者對蓮花味精的輿論仍大多數偏向於負面!

源自各方面壓力的限制,蓮花味精的銷量開始不斷下滑。在這個時候,雞精反而進入快速發展期。2002年太太樂牽頭起草了中國雞精調味料的行業標準,並於2004年7月1日正式頒布執行。

當蓮花味精的管理層終於醒悟過來,想要轉型生產雞精的時候,已是回天無力。市場不斷縮減,工人們的工資長久拖欠,公司的減產裁員不可避免地開始了。

就此這位曾經的巨頭逐漸沒落!

十幾年堅持,翻身卻越來越困難!

作為曾經的巨頭,有市場,有渠道,有知名度,只要找准方向,就有翻身的可能。但是,蓮花味精的財務狀況決定了它翻身越來越難。

自2011年起,蓮花健康的資產負債率幾乎都在70%以上,尤其是2015—2017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99.47%、98.56%、105.86%。截至2018年一季度,蓮花健康資產總額為18.66億元,負債總額為20.11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07.82%。

2014年—2017年,蓮花味精每年利息成本分別為6125.61萬元、5888.18萬元、4959.78萬元和5359.52萬元。

但是,從2010年開始,只要盈利基本在3000萬以上,2014年凈利潤只有2386萬。

每年幾千萬的利息已經壓得蓮花味精難以喘息,公司想要融資幾乎沒有資本願意入局,自籌資金成為難題。並且還有接連不斷的短期借債逾期帶來的各種訴訟。

一直以來,蓮花味精也想要改變。2015年,蓮花味精正式改名為蓮花健康,確定了以智慧農業和大健康領域為主要方向。打造健康產品、食品安全監測、智慧農業等七朵蓮花,為產業賦能,建立生態系統。

但是長期的債務危機、盈利問題、甚至業務仍然集中在味精、麵粉、雞精三樣。味精長期在市場受阻,雞精市場被太太樂等把控,發展空間有限,蓮花健康只能在圈子內打轉,而無法突破。

蓮花味精的由盛轉衰,除了本身的問題之外,市場謠言帶來的危害是最大的。一句謠言數十年都沒有完全根除,給產品打上不健康的標籤,也斷絕了產品發展的所有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go_XmwBUcHTFCnfjU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