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婚姻生活猶如長期的對話,當你要邁進婚姻生活時,一定要先這樣反問自己,你是否能和這位女子在白頭偕老時,仍談笑風生?」
話是對的,可惜有太多的人,走進柴米油鹽的婚姻,生活的時間越長久,越發現彼此竟然無話可說。
有一對夫妻,經人介紹認識後結婚,沒有太多的了解。婚後才發現彼此根本聊不到一起,一個是典型的經濟實用主義,一個是感性隨意形;一個與人交往注重利益,一個與人交往只說真誠。
於是,從生活方式,到為人處事,到家庭教育,都無法融合,慢慢地,生活變成了一潭死水,寡淡無味。
除了孩子,兩個人沒有其它交流,各做各的,互不干涉,像一個家裡的陌生人。
在別人看來,日子過得四平八穩,其實兩顆心早已漸行漸遠。
沒有交流,就無法進入彼此的世界,更不會有關心。沉默就是疏遠的開始,當兩個人越來越沉默,越來越無話可說的時候,婚姻已經變成了將就。
沒有心的交流,生活會變得異常孤單。
比一個人孤獨終老更可怕的,是跟那個讓自己感到孤獨的人終老。
電影《無問西東》里,高中老師許伯常和他的太太劉淑芬,因為聊不來,所以形同路人。
影片里有一個鏡頭,兩人在窄巷裡相遇,劉淑芬魂不守舍地從許伯常面前走過,他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絲擔心,但仍然沒和劉淑芬說一句話。
最後,劉淑芬走進自家的院子,投井自殺了。
這樣的悲劇太過決絕,又無比深刻。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夫妻,男才女貌,門當戶對,在外人看來再幸福不過,回到家裡,面面相覷,無法溝通。
不是一個世界的人,真的無法強融。
有時候,沒有誰對誰錯,只是認知與學識不在一個層面,喜好與品味的差別,導致了三觀的不合。
聊得來的婚姻,一定是彼此心意相通,對一件事情有基本相同的看法,對美醜善惡有基本一致的判斷。能聽懂對方說的話,而不是雞同鴨講。
婚姻里,能遇見那個懂你並且能聊得來的人,是最大的幸運。
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找到契合自己的靈魂伴侶,於是他們羨慕三毛與荷西,羨慕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情和婚姻。
美好的事物總是在故事裡,但是仍然希望你也可以有,有一個能聊得來的人,一起走過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