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銀行業是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行業。數據顯示,四大行平均年薪約28萬元,招商銀行平均年薪高達61.6萬元,中信銀行、江蘇銀行、平安銀行的平均年薪也超過50萬。與此同時,銀行員工的年薪近年來也呈現上升趨勢。從四大行公布的數據來看,中國農業銀行的平均年薪增幅最高,平均年薪增長約1.8萬元,中國工商銀行約1.5萬元,中國建設銀行約9000元,約8000元給中國銀行。
這也導致很多人擠著腦袋想進去,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進去。據某機構的數據顯示,銀行總體報錄比維持在13:1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換言之,平均13個人搶占一個職位,可能還需要關係才能進去。因此,銀行的「金飯碗」依然難進。然而,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在銀行工作也許只是表面現象,背後的壓力其實很大。據了解,該行待遇看上去確實不錯,但還是不少銀行員工準備辭職,這在金融業掀起了「離職潮」!到底是怎麼回事?
隨著黃金髮展期的逐漸過去,銀行業也遇到了來自網際網路金融的競爭、利潤增長下滑、員工流失等諸多問題。據了解,四大行2022年上半年員工總數減少26747人。其中,作為「世界上第一大行」的中國工商銀行員工減少了10308人,降幅最大。農業銀行減少8916家,建行減少4371家,中國銀行減少3152家。此外,我國共關閉了1730家銀行網點,銀行業離職6萬多人。
越來越少的門店,眾多的員工離開,幾十萬的年薪都不能再留住員工了?銀行的「金飯碗」也涼了嗎?
一方面,由於銀行的主觀原因,為了與時俱進,銀行已經開始逐步將業務轉向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95%以上的銀行業務用手機就能辦理。隨著手機銀行和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去銀行的次數越來越少。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很多銀行會選擇關閉網點,這將意味著裁員。此外,銀行已開始為分支機構配備智能自助設備,逐步取代基層員工的工作。
另一方面,許多銀行員工自願辭職,加入其他行業。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個原因是工資下降,工資差距很大。平均年薪幾十萬,確實是平均水平,但大多數基層員工的薪酬並不高,員工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有的櫃檯員工工作兩三年,只有五六千。高的平均工資主要被高管的高收入帶起來的。2022年上半年,36家上市銀行支付給員工的現金較去年同期減少5.9億元,意味著薪酬在有所下降。
第二個原因是工資與實際支付不一致。大多數銀行的平均工資只有三分之二屬於工資,其餘三分之一是以福利形式發放的。雖然收入似乎很高,但實際收到的錢並不多。
第三個原因是工作壓力大,績效指標顯著提高。隨著銀行間競爭的加劇,為了提高績效,銀行開始讓所有員工都做市場營銷,推銷產品、提取存款和建立KPI。如果他們不能完成,他們將被罰款。銀行業已經度過了輕鬆工作的階段。
第四個原因是上行空間有限。銀行一般有兩種晉升渠道,一種是從櫃員到客戶經理,再到副行長,另一種是從會計到櫃檯經理,再到主管,再到副行長。據了解,在過去,這條路只需5-8年就可完成。如今,做了幾年還是櫃員的人比比皆是,一些支點銀行大堂經理,都已是白髮了。增長空間有限,升職困難,導致許多人離開銀行。
第五個原因是,這項工作變成了一條流水線,沒有增長的空間。銀行有很多規矩,他們培養的人有良好的形象和素質,但他們非常刻板。他們不需要創新,也沒有活力。工作已逐漸成為流水線,學習和成長的空間非常有限。有點想法的人一輩子都不想這樣過一輩子。
第六個原因是其他行業更有吸引力。隨著國內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雖然這家銀行的薪水很高,但仍然不如華為、阿里和騰訊等公司。底層員工辭職,高管也經常離職。比如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任惠川今年6月辭職加盟騰訊。其他銀行高管離職後進入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不在少數。
的確,銀行仍然是一個「鐵飯碗」。但總體環境不一樣了。所謂鐵打的銀行流水的員工,五大銀行基本壟斷了市場,但並非所有員工都能「穩住」,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蓬勃發展,馬雲的「既然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說法正在慢慢變成現實,銀行的「金飯碗」也不再像以前一樣被人們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