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說監測到多彈頭,是東風-41還是東風-31AG另有大消息?

2024-10-10     利刃號

國慶之前國內試射洲際飛彈一事,本來都已經猜測型號是東風-31AG型了。但是最近又出現了一檔事,就是有美國人忽然提出一個新觀點,認為試射的飛彈不應是東風-31AG而是東風-41,理由是發現了多彈頭的印記,而東風-31AG不應該有這個能力。

也許他們的邏輯鏈是這樣的:洲際飛彈最大射程一般是單彈頭狀態——12000公里射程接近東風-31AG估計上限——發現多彈頭跡象不符合上述推斷——所以只剩可帶10個分彈頭的東風-41符合要求——所以試射的應該是東風-41。且不說美國人多彈頭探測結果是怎麼來的,但是認為東風-31AG無法發射多彈頭這種認識多少有點太老套了。

考慮到發射洲際飛彈一事非同小可,國內不可能在這種問題上刻意釋放錯誤信息,照片上的發射車也確實與東風-41明顯不同。如果美國人通過反導雷達等監測到多彈頭的消息也屬實,那麼就反映出另一點重大消息:東風-31AG可以在搭載多彈頭(3-6個左右)狀態下射程仍達到12000公里左右,這一點的價值就非常重大了。這也意味著東風-31AG相比更早的東風-31和東風-31A的改進幅度很可能遠超以往預計。

最早期東風-31尚未採用TEL一體發射車,彈體重量仍較大,射程上限預計單彈頭8000公里左右,僅僅是摸到了洲際飛彈射程的下限。2009年公開的東風-31A最大射程被認為通過改進燃料等達到1.05-1.1萬公里左右,預計同樣採用單彈頭實現。到了最新型號東風-31AG正式採用了不需要預設加固陣地的TEL發射車,射程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而考慮到東風-41的公布時間已經與該飛彈相差無幾,很可能相關進一步改良成果也用到了東風-31AG上面。因此實現同時滿足多彈頭分導與延長射程兩項要求也是有可行性的。比如全面採用碳纖維彈體、最新固態推進劑技術和核彈頭進一步小型化等。

而這一情況一旦坐實,就意味著東風-31AG在事實上已經相比更早的東風-31出現了代差級突破,與其說是東風-31早期型的進步型號,不如說成東風-41技術的低配型號更為合適。對比目前美國陸基主力洲際飛彈民兵-3,搭載3個分彈頭時射程會降低到不足9000公里,換言之,在陸基洲際飛彈領域中方已經不聲不響地實現了技術反超。而美方尚未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輕視中國飛彈進步的可能也堅持要否認這一點。

考慮到在東風-31早期型研製時國內出現過重大泄密問題,美國人很可能在那個時間段接觸掌握了當時東風-31不能多彈頭髮射的信息。這種認識當年算是準確的,但時隔二十年上下美國人還是堅持如此認識,昭和參謀的味道反而越來越明顯了。那筆者也只能說,他們開心就好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c466a5e3c093377536b0e4060247f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