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美國市場19年,奇瑞真的…我哭死

2023-10-13     每日汽車觀察

進軍美國汽車市場,已經是中國乘用車品牌的心病了,汽車大本營德國的大門都被我們敲開了,美國的大門依然緊鎖。

而對於進軍美國這件事,執念最深的中國車企,是奇瑞。

這兩天奇瑞墨西哥執行副總裁Brian Wu接受MotorTrend採訪時透露了一個信息,說奇瑞已經制定好進入美國的路線圖了,只是具體時間不便透露。

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哭死,要知道奇瑞汽車從2004年就開始嘗試進入美國市場了,如今快20年過去了,真的是屢敗屢戰,初心未改。

可能在奇瑞看來,不拿下美國市場,連續20年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的頭銜就不完整。

借道墨西哥

按照這位吳姓副總裁的說法,雖然奇瑞汽車過去有過幾次進入美國市場但是失敗的經歷,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奇瑞也不會再重複同樣的故事。

他透露,雖然現在討論奇瑞針對美國市場的新計劃還為時過早,不過奇瑞方面已經在整合產品組合,確定了哪些品牌可以進入,至於究竟是奇瑞品牌優先還是星途品牌優先,目前還沒做決定。

目前奇瑞旗下擁有包含奇瑞(Chery)、星途(Exeed)、歐萌達(Omoda)和捷途(Jetour)在內的多個全球品牌,所有品牌涵蓋了內燃機、純電和插混動力總成。

Brian Wu沒有透露具體投放美國市場的產品,但是強調重點是新能源汽車,個別車型可能是傳統燃油車。

他還強調,在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方面,奇瑞的產品進入美國絕對沒有問題。2022年奇瑞正式進入了墨西哥市場,以Chirey為品牌名進行銷售,銷量已經超過了墨西哥市場很多老牌日系車,包括本田、斯巴魯和鈴木。

今年晚些時候奇瑞計劃在墨西哥建造一座年產40萬輛的工廠,具體地點還未公布,預計該工廠將投產電動車型,並且很有可能將這裡投產的車型出口到美國市場。

19年不停嘗試

成立於1997年的奇瑞汽車,整個公司的歷史至今26年,而過去的19年中奇瑞一直在嘗試進入美國市場。

早在2004年,美國傳奇企業家Malcolm Bricklin和他的夢幻汽車公司(Visionary Vehicles)就找到了奇瑞,希望幫助奇瑞汽車進軍美國。

當年Malcolm Bricklin認為奇瑞就是中國的豐田,進入美國後肯定能闖出一片天。2004年12月,雙方在蕪湖簽署了出口協議,計劃2007年起向美國批量出口奇瑞車型,年銷量目標25萬輛。

2006年3月,夢幻汽車拿到了2.25億美元投資,計劃與奇瑞成立合資公司。但是隨後渠道拓展進展緩慢,美國的經銷商反響並不熱烈。2006年底,雙方確認合作終止。

轉年,夢幻汽車還把奇瑞汽車告上了底特律的聯邦法庭,認為合作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奇瑞在車型研發和相關準備上沒有達到預期進展」,因此奇瑞汽車「涉嫌欺詐」,「導致了合資項目流產」,「讓夢幻公司損失慘重」。

奇瑞汽車則認為,合作失敗主要原因是夢幻汽車只會空想,缺少資金支持。總之奇瑞第一次進入美國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了。

但是奇瑞汽車沒有氣餒,很快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克萊斯勒。

克萊斯勒當時想找一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合作,為北美和西歐市場生產廉價小型車,中國車企負責生產,貼克萊斯勒的牌子。

而憑藉QQ系列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的奇瑞汽車,正是小型車領域的最佳合作夥伴,加上奇瑞有心進入美國市場,雙方一拍即合。

2007年,克萊斯勒和奇瑞在北京簽署協議,並計劃2009年開始將貼有克萊斯勒和道奇品牌的奇瑞車型出口到美國。

但是2008年北京車展上,雙方高管證實合作遇到了一些技術挑戰,現有產品無法讓克萊斯勒滿意,雙方還在努力做出調整,出口計劃推遲到2010年。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對於進軍歐美市場的口風也變了,他強調還是應該「循序漸進地開拓歐美市場,一步一步來,不能把目標定得太高。」

轉年間2008金融危機爆發,奇瑞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也受到了影響,年底雙方正式宣布合作終止,奇瑞的第二次進入美國的嘗試又失敗了。

時間來到了十年後,2017年法蘭克福車展上,首次參展的奇瑞汽車帶來了全新高端產品系列「EXEED」及首款車型EXEED TX,並表示這款車將邁出奇瑞進軍歐美的第一步。

2017年雙十一這一天,我在北京參加了奇瑞汽車的全球市場戰略「WWW+計劃」發布會,在這張像素糊到渣的PPT上,還能看到奇瑞汽車進軍北美市場的計劃,只是沒有給出具體時間。

2020年年初,又有一家美國公司看上了奇瑞,希望幫這家中國汽車品牌進入美國市場,這就是汽車經銷商HAAH公司。

HAAH與奇瑞汽車簽署了北美市場分銷協議,計劃2021年或2022年初,將奇瑞旗下品牌星途、瑞虎分別以Vantas和T-GO的品牌名引入北美市場銷售。HAAH將與眾多北美經銷商簽約,負責兩大品牌的銷售、交付、後續服務等全過程。

出口只是第一步,HAAH還計劃在密西根州與奇瑞建立工廠,實現Vantas品牌的本地化生產。

但是這家HAAH依然不靠譜,幾個月後便宣布由於關稅、中美關係等問題,得不到投資人的支持,放棄與奇瑞的合作。

而這家HAAH自己也沒能撐過疫情,2021年7月宣布破產了。而它為國人熟知的除了代理奇瑞,還曾嘗試把眾泰汽車賣到美國,也難怪如此不靠譜。

中國品牌前赴後繼

其實不光是奇瑞,這十幾年來,不止一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希望打開美國市場,包括眾泰、廣汽、長城、吉利和蔚來等品牌都有過動作。

2006年,吉利汽車成為第一家參加北美車展的中國品牌,當時吉利展出了一款名為CK的小型車,並計劃2008年將其引入美國市場銷售,當時董事長李書福曾表態,「我們到美國來,是為了給美國人民提供另一種家用轎車的選擇。」

2018年,廣汽也在北美車展上舉辦了盛大的發布會,宣布2019年進軍北美市場。到了2019年,廣汽宣布由於不確定性增加,暫緩進入美國計劃。

長城汽車WEY品牌也曾在2018年的兩周年慶典上宣布,計劃2021年正式進軍北美市場;2020年成都車展上,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態,正在做進軍歐洲和美國市場的相關準備工作。

如今,這些曾經的計劃沒有一家落地,但是我們如今討論中國品牌闖蕩美國市場的失敗案例,並不是要給大家潑冷水。

相反,中國品牌有進入歐美發達市場的目標,是有進取心的表現,現在我們不是已經在歐洲闖出了一片小天地嗎?

更重要的是,中國品牌們能夠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海外戰略,沒有選擇冒進,避免更多損失,也是非常明智的。

美國市場一直在那,遲早有一天,中國品牌能夠敲開它的大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a37952922857f988b79929fc98f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