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發布!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2020-09-30     銀河港事通

原標題: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發布!上海穩了,香港懸了?

中國真正的金融中心,在哪?

9月25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布,依然是這10城排前十:紐約、倫敦、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北京、舊金山、深圳、蘇黎世。

距離上一次3月份發布,有兩個變化。

上海綜合得分排名從原本的第4上升一位,超過日本東京首次進入全球三強行列,同時也是中國首位。香港則從第6上升一位,反超新加坡,目前排在第五。

從數據來看,雖然上海香港兩城同時上升,但上海再次領先香港2位,引發各界關注,焦點再次落在了「上海-香港」兩座中國核心城市的金融之爭。

先來說說大環境。

01 、全球頂尖金融中心均逆勢上分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是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英國智庫 Z/Yen 集團聯合編制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8)」報吿。

最新報吿排名顯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北京、舊金山、深圳、蘇黎世。

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8)

其中上海和香港同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趨勢相同,評分全部在疫情期間逆市上升,而全球其餘金融中心則出現評分下滑的態勢,全球金融中心「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這一現象也說明了,疫情期間,大型都市和港城市依舊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尤其是少數頂級金融中心的市場認可度和信心度保持高位。

紐約倫敦一騎絕塵,是大家在意料之中的,而上海能在此時脫穎而出跑贏東京,卻打破了很多人的預期。

目前上海東京以微弱差距處於伯仲之間,這兩個最大的加分項是大市值本土企業。

另外分別位於5、6位的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也比較像,資本市場少有本地企業,但是勝在國際資本流動性好。

所以這兩類其實代表了不同的權重分布,面向的是不同性質的金融市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應該將上海和香港分割開來,單獨看待。

02 、香港不在前三,問題出在哪裡?

香港本期排名雖從第6位升至第5位,有逐漸恢復的跡象,但通過考究歷史數據,可發現香港從多年前就以老牌國際金融中心著稱,「紐倫港」的聲名曾經響徹環球內外,又是何時開始跌出前三的呢?

在今年3月份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我們找到了答案,下跌3位,至第6名。

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7)

報告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當時指出:

「香港在很多實際客觀指標中是超過上海的,但綜合得分中還包含全球金融人士的主觀打分,近半年以來社會事件讓全球金融從業人士下調了預期,這可能是香港在這期指數中落後上海的根本原因。」

香港排名落後於上海,其實是在預料之中的。

過去一年多來,全球經濟貿易局勢動盪,加上香港社會事件頻發,地緣不穩定,最後加上疫情的重擊影響商務往來,直接影響到香港的經濟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GDP相比去年下降1.2%,這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

況且還有疫情發揮的後續作用,對香港的經濟影響是全面而長效的。

作為世界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航空中心和貿易中心,香港遭遇的衝擊遠比一般城市更嚴重,2020年的經濟形勢更加堪憂。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衰落。

事實上,香港的金融實力在亞洲仍舊首屈一指。無論是基礎設施、營商環境還是金融發展水平,都位居全球前列。

但衡量金融中心的指標不僅有「硬指標」,還有全球評價的「軟指標」,營商環境、金融體系、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城市聲譽等,無一不是影響的因素。

香港想要重返巔峰,必須穩定政經格局,讓發展前景變得明朗起來,不能再令市場的信心下滑。

03 、「紐倫海」已板上釘釘?

上海的進步全球有目共睹,這份報告也給了上海很高的評價:上海的優勢主要不在於摩天大樓,而建立在金融系統和機制的無形創新上。

上海金融中心背靠內地的龐大體量,坐擁包括貨幣、債券、股票、外匯、期貨、黃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內的各類市場,同時還是中外金融機構最重要的集聚地之一,上海有1600餘家各類持牌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占比超過30%。

這也意味著,中國內地已經培育出全球金融市場所需要素最齊備的城市之一,這個城市就是上海。

當然,在中國特色制度的引導下,上海金融中心排名的大躍進,也得益於最近幾年的政策加持。

從2018年開始,上海接連獲得了四個國家級大禮包:長三角一體化、進博會、科創板、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其中科創板和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均與金融有關。

科創板奠定了上海作為金融龍頭的地位,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則賦予上海探索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的可能。

與此同時,從2020年開始,中國也進入了金融全面開放之年。

今年4月開始,我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也為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提供強大助力。

根據規劃,上海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首次完成小目標,上海副市長吳清於9月26日表示:

「我們希望能夠保持這樣的位置,並且繼續保持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行列。」

「上海將開啟新一輪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04 、上海VS香港,誰才是中國真正的金融中心?

網友:「北京。」

這是網友開的一個小玩笑,其實往前翻翻歷史,就能發現上海有兩大地位凸顯。

第一在長三角內部來看,毫無爭議的龍頭老大。這一地位由19年的長三角總體規劃徹底確立。規劃中提及上海達50次之多,上海的核心龍頭地位由此確立。此刻上海的地位,大約相當於明清時代南京的地位,統管中國最富庶的華東地區。從而對江浙皖形成輻射帶動作用。

第二在城市群之間來看,經濟地位方面上海繼續明確了自己的老大地位。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不會再以發展經濟為重,北京將成為類似華盛頓特區。北京是適合定都的,但是要在那裡發展工業、第三產業。對人和設廠都不太友好嘛。

而香港也有自身的獨特優勢。

香港擁有優良法治、司法獨立、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簡單的稅制及資金自由流動等一系列優勢,另外,香港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內地企業提供海外上市融資的渠道,其次是提供人民幣的離岸服務,然後才是所謂的轉口貿易。

可以說,香港的定位牢牢固定在了離岸金融貿易領域,這才是香港存在的真正價值。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雙核,珠三角的龍頭老大是香港,長三角的龍頭老大是上海。作為建國至今親手培養起來的尖子生,上海與香港的地位在逐漸接近。當然從國家開放的視角來看,上海離香港還有不少差距。

眾所周知,一個城市能否成為全球金融中心,離不開這四大要素:世界一流的交易所、資本兌換、國際化的法治環境以及龐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場。

以此標準,上海雖然反超香港,但如果上海未來沒能在營商環境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國際投資貿易自由化等領域做出更多探索,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不會穩固。

同理,如果香港能儘快穩定政經格局,同時與深圳在產業上進行更多互動,那麼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會得到鞏固。

上海和香港,未來孰強孰弱,還有待分曉。

(公眾號同名:銀河港事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RjO3HQBd8y1i3sJVv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