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你,大約在冬季…被電影毀掉的經典歌曲,到底還會有多少?

2019-12-09     場庫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299 部 每 日 一 片


年底的院線競爭好激烈,華語片外語片扎堆上映。

其中,上周五公映的喜劇《兩隻老虎》,因強大的主創陣容在一眾影片中脫穎而出,喜提多數影院排片量第一名。

喬杉飾演的二貨綁匪,綁架了有錢有型有頭髮的葛大爺,讓許多影迷對這部領跑賀歲檔的影片十分期待。

看片名就知道,《兩隻老虎》和那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一定脫不了干係。

縱觀近期院線,發現一個奇觀:此類由歌曲IP改編的電影還真不少,光是目前還在映的,就有《兩隻老虎》《大約在冬季》《一生有你》三部。

不只在中國,隔壁日本在今年2月,也上映了一部中島美嘉經典歌曲《雪之華》改編的電影。

《雪之華》劇照

近些年引起廣泛討論的青春片,《後來的我們》《同桌的你》,背後也都有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撐腰。

歌曲改編電影,最早可以追溯到90年代末,電影《甜蜜蜜》的橫空出世。

《甜蜜蜜》(1996)

豆瓣8.8

那一年,是鄧麗君逝世的第二年,也正值香港回歸前夕

在特殊的時代大背景下,兩岸三地小人物艱辛的生活現狀和情感狀態,在電影里得到了豐盈的體現。

《甜蜜蜜》劇照

而鄧麗君這首歌曲里關於愛情的甜和美,也在黎明和張曼玉兩位的演員流水般順暢的演技中,自然地貫穿始終,成為電影重要的情感宣洩出口;

因此影片的走紅,也讓《甜蜜蜜》的旋律再次響徹全國各地。

可近幾年,靠歌曲IP提升了熱度的接二連三的電影,質量卻參差不齊;

別說和《甜蜜蜜》打了,有的情節和台詞甚至看得觀眾面紅耳赤,落荒而逃……


《兩隻老虎》

2019

先來說說兩隻老虎,為什麼用這首歌做片名?

大家猜測云云。

演員潘斌龍甚至以為:「可能因為他倆(葛優和喬杉)都比較唬。」

導演李非的解釋是,本想用某一首兒歌,後來發現《兩隻老虎》跟這個故事特別貼切。

兩位主角不僅都屬虎,而且都是有缺陷的人——

一個有花不完的錢,卻是曾經不肯拔一根毛幫助老戰友的鐵公雞;

一個還真的有點「唬」,本該是占據主動權的綁架者,但怎麼看怎麼像是他被綁了。

正應了那句歌詞:「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夠荒誕,夠喜劇,

但這可能是唯一和「老虎」沾點邊的地方了。

《大約在冬季》

2019

上面說了《兩隻老虎》電影跟歌曲的弱關聯,這裡有一部關聯較強的——《大約在冬季》,

它是齊秦在80年代末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


當初正在事業巔峰期的小哥,和戀人王祖賢長期分隔兩地,思念成疾、有感而發,只用15分鐘就寫出了這首傳世情歌。

上個月,「齊秦鐵粉」饒雪漫擔任編劇的同名電影上映,講了在齊秦演唱會上偶遇的一對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有溫哥華的網友說,自己看電影時撞見了52歲的王祖賢本尊,還看到她因為電影止不住流淚。

只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貌似只有這首歌曲,以及頭尾的兩場齊秦演唱會

整個故事像是霍建華扮演的油膩大叔,誘拐馬思純扮演的清純小白兔現場,尷尬的劇情和台詞看得大家在電影院直咧嘴……

算了,就當花錢來看齊秦的演唱會了。

《一生有你》

2019


改編自水木年華2001年發行的同名歌曲。

這首歌可謂家喻戶曉,一度是我們這幾代人的KTV必點金曲(暴露年齡)。

尤其是老同學聚會,《一生有你》+《朋友》+《父親》的組合總能掀起整場的高潮。

而這部電影怎樣?從評價中足以讀出觀眾的憤怒……

「本來看完《過春天》和《少年的你》,想為國產青春片的進步鼓個掌,卻被《一生有你》按住了抬起的手。」

按得死死的。

求導演別再毀自己的歌了。

《梔子花開》

2015

說到毀自己的歌,不得不提一位在演藝圈極具威望的老師——

何老師。

敬業滿分,人品滿分,情商滿分,他貌似就是主持界、乃至娛樂圈的一個標杆。非要說什麼美中不足,這部電影一定擁有姓名。

《梔子花開》這首歌2004年就有了,許多人甚至比起何炅本人,更先熟悉的是「梔子花開呀開~」的旋律,

雖然當初何老師的嗓子沒現在靈光,歌曲還是洗腦的。

眼看著自己的成名曲被親手握的導筒,拍成這部集「車禍、浮誇、辣眼睛」於一身的狗血電影,不知道何老師心裡有沒有一絲悔意……

《後來的我們》

2018

劉若英執導的處女作,改編自一個叫做《回家過年》的故事,講了一對小城鎮男女的北漂愛情故事,因被誤以為和歌曲《後來》有所關聯受到關注。

不說當年的令人失望的「票房造假」和「集體退票操作」,就是電影本身的三觀,男主對待前任與現任的態度就足以詬病。

只能說,周冬雨演技在線,田壯壯實力催淚,

可電影本身還是充滿了不能引發共鳴的無病呻吟……

《同桌的你》

2014

而將自己成名曲改編成電影,最早的應該是「音樂詩人」高曉松。

2013年,由其監製的影片《同桌的你》開拍,導演是今年以《流浪地球》一片「打開中國科幻電影大門」,但彼時只是一名新人導演的郭帆。

次年上映,電影以1700萬成本狂攬5億票房,在當年也是引起了轟動,遺憾口碑不太理想。

我想走近影院的觀眾,多是想接影片懷念自己的青澀初戀和青蔥歲月,而不是上床、墮胎的爛俗劇情吧……

不禁讓人有些疑惑:這麼耳熟能詳的歌曲變成電影,怎麼又掉進情節老套、矯揉造作的圈套了呢?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2016

可能是在《同桌的你》里嗅到了甜頭,高曉松再次嘗試歌曲改編電影,它被網友親切地稱為——

《睡兄弟》。

可它沒有前者那麼好命,觀眾完全不為裡面的套路和老梗買帳。

唯一的看點可能就是,當年是新人的李現在裡面飾演了一個男四號。

高曉松在自己的節目《曉年鑑》里誇獎了他:「爆發力非常強,當時就覺得這個孩子潛力很大,是一個演技非常好的好演員。」

預言成真。

《為你寫詩》

2018

沒聽說過這部電影?

不怪你,去年10月上映的它的確沒激起什麼水花。

吳克群本人花5年寫了3個劇本,壓力導致左耳聽力受損,還幾乎賠光了自己上億元的積蓄。

可最終慘澹的票房,慘澹的口碑,慘澹的評分……

以至於吳克群自己談起這段跨界的經歷,都說:

壓力大,很想死。


這樣看下來,將短短几分鐘的歌曲IP改成電影,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經典歌曲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的旋律、歌詞和背後的情感,在一代聽眾心裡盪起了回聲,

它記錄著那年的溫度和空氣,承載著屬於每個人的回憶,

也鐫刻著那個年代的烙印。

如果改成电影後,能在大熒幕上再現那段記憶,帶領觀眾們重溫曾經獲得的悲傷或感動,甚至有可能加深觀眾對歌曲的感情,為歌曲再鍍一層金。

可假如是歌手自說自話式的自我感動,則會讓影迷們滿心期待而來、失望敗興而歸,

因為強行煽情並不好哭啊,矯揉造作的台詞、毫無邏輯的情節也容易讓人想要落荒而逃。

說白了,我們並不反對歌曲改編電影,只是反對歌曲改編成爛片。

我們不介意導演借自己歌曲的知名度嘗試跨界,只是誰是真心實意地獻上心血之作,誰是為了「賺錢」收割歌迷的情懷,一下子就能看出來。

如果真是為了賺錢放寬了質量,電影撲街是無法避免的,更甚者會砸了自家歌曲的招牌。

誰讓情懷是一把雙刃劍呢?

用得好,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用得不好,傷了觀眾,也傷了自己。

畢竟這一屆觀眾,可是聰明的很。




評價一部歌曲改編的電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Hb6-G4BMH2_cNUgZk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