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

2020-04-09     場庫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416 部 每 日 一 片


「原來中國疫情的防控這麼嚴格!」

「一定要看這個視頻!」

「希望日本也採取有力的措施。」

……

一個月前的3月2日。

一部由常駐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被多家電視台報道。

引髮網友熱評不斷。


《南京抗疫現場》紀錄片


片中介紹南京是新感染者數為0的城市

就在同一天,江蘇已連續12天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

出門戴口罩,進居民小區要量體溫、用手機APP登記旅行信息,「零接觸」買快餐,學生在家上網課……


在短短10分鐘里,直觀地展現各項疫情防控措施下南京人的日常生活。

這些在我們眼中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在當時的日本人民看來簡直不敢想像。

畢竟面對疫情,我們已舉國抗爭了一個月有餘。

可在日本,很多人卻對新冠肺炎依然沒有正確的認識。

有人認為新冠肺炎平均2%的死亡率並不高,有人覺得沒必要戴口罩,不但馬拉松沒停,還照常去看演唱會。

「他們不知道,在這背後有多少中國醫務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救治患者,有多少中國老百姓犧牲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竹內亮導演在談及製作這部短片的原因時說到。

導演竹內亮


一個月後的清明節。

竹內亮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 第二部》也終於上線了。

《南京抗疫現場 第二部》紀錄片


第二部短片依然迅速登上日本雅虎首頁。

」竹內亮「的名字,也因這部短片在昨天登上日本推特熱搜第九位。

這一次,竹內亮將鏡頭聚焦在南京一線現場奮鬥的人。

他走訪了專門隔離從國外回南京人員的酒店、大型超市以及中國最大的傳染病專門醫院。


在鏡頭下,讓我們看到了身處一線的南京防疫人員,工作是如何進行的。


比如隔離酒店充滿人情味的送餐方式。

在這之前,V姐看過美軍為隔離在羅斯福號航母上的人員分發盒飯的照片。

盒飯直接放在地上。

看起來不像送飯,倒像是施捨。


而鏡頭下南京這家專門安排隔離人員的酒店裡,工作人員會給每個房間門口擺一張椅子或桌子。

送餐時,盒飯就會被放在門口的椅子(桌子)上。

隔離環境雖然簡單,

但人情味,就在這一桌一椅中。

竹內亮導演找到了隔離人員負責人,想對她進行採訪。

原本採訪拍攝的位置在工作人員換防護服區域的旁邊。

當負責人看到有人在裡面換防護服時,立刻帶著竹內亮導演,走到了更遠一點的地方。

她解釋到,需要考慮到風向。

採訪時應該站在換防護服位置的上風向,才能避免潛在的危險。

片中這位負責人還透露,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很多都是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都沒有休息。

因為他們一旦進入酒店就不能回家。

雖然防疫設施完善,但還是有被感染的風險,不能把這樣的危險帶回家裡。於是基本上一套人馬駐紮在酒店,就這樣從初一,工作到了現在。


疫情之下的工作就是這樣,每一步都需要認真謹慎。

防護服下的他們,都是普通人,卻又不平凡。

甘願犧牲小我而顧全大家。

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之後,竹內亮導演來到中國最大的傳染病專門醫院

雖然在拍攝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人都已經出院,但依然保留著收治病人時的設備和痕跡。

根據醫院副院長的介紹,在拯救病患的四十天裡,為了減少醫護人員感染的危險,脫穿防護服都有監控。

有專門的人負責檢查醫護人員穿戴防護服是否正確,

以此來保障他們的安全。

醫院裡還有專門送藥品的機器人。

為傳染病人設計的特殊通風房間。

因為單純新冠肺炎感染者本身的死亡率很低,但很多患者自身帶有其他基礎性疾病,會因肺炎而加重病情。

因此針對不同的基礎性疾病,每個科室的專家都會去負責不同的病人。

比如,讓心臟科主任負責有心血管疾病的肺炎患者。

這樣能最大化發揮醫生的專業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癒的可能性。


到了超市。


竹內亮導演將鏡頭對準了擺滿了商品的貨架。

他將第一部南京抗疫紀錄片中的超市畫面和這一次做對比,來解答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物資斷貨和哄搶。

政府的政策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作為世界的工廠,中國的生產水平足以供給老百姓日常所需及突發情況。

這在其他國家,是非常罕見的。


縱觀整部紀錄片,裡面沒有過多的情緒,沒有華麗的旁白,沒有催人淚下的故事。

只是跟隨竹內亮導演的鏡頭,記錄、走訪、用理性的分析和探討展現南京人民抗疫的過程。

但看完之後,卻依然能感受到溫度

日本電視台對紀錄片的報道


在南京生活7年的日本人


說起竹內亮,對於很多網友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竹內亮來自日本千葉縣,是一位南京女婿,在南京定居已經五年多了。

2014年,他和妻子趙萍開始在南京創業,開始拍攝製作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簡稱《我住》)。

通過拜訪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介紹中日兩國不同的風土人情。

其細膩又接地氣的風格吸引了大批粉絲。

到目前為止,該紀錄片已經播出了200餘集。

這一次,出於對日本本國的擔憂,以及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身在南京對中國發生的一切的體會。

竹內亮決定用影像將南京人民抗疫記錄下來。

這部短片,也終於讓國外的人看到了疫情下真實的中國人的生活狀況。

視頻引發巨大反響後,有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為什麼是南京?

他回答說:

因為我老婆是南京人。

他並沒有因為外國人或者什麼樣的身份,先入為主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紀錄片中。

而是保持了紀錄片的真實與忠誠。

這和導演個人的生活分不開,也和他對於這份職業的尊重分不開。

這也是我們需要看到的紀錄片。

它展現出了最真實的南京,真實的抗疫一線的工作。

讓那些對中國帶著偏見,歧視,甚至直到現在都不相信中國人民可以戰勝病毒的外國人,睜眼看看我們是如何勇敢面對這場災難的。


在片尾,竹內亮說,他並不是想讓日本人模仿南京的做法,只是希望能幫助日本,制定出更加適合日本的防疫措施。

顯然,他成功了。

竹內亮的日本朋友告訴他:

「很羨慕南京人」,「比日本電視台的報道客觀很多」,「應該給安倍首相看。」

日本導演拍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又火了!

雖然是拍給日本人看的紀錄片,但在國內網友的評價中,也有很多人說非常適合中國人看:

「特別像我這種不在嚴重疫區,也不在抗疫一線的普通人,很多環節還真沒見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下,我們希望能通過這部紀錄片,讓中國的防疫經驗幫助到其他國家,好讓疫情早日得到控制。

也希望我們能有更多這樣的紀錄片,讓世界看到真實的中國。


你如何評價這部紀錄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iAIX3EBfwtFQPkdzZ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