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與蛇的悲劇在我身上重演。」
「是你有錯在先。」
「你就是恩將仇報的蛇,十年來的精心照顧,讓我成了丟命的農夫。」
這是2012年發生在上海的一場特殊的官司,對簿公堂的是一對親兄妹,哥哥把妹妹給告了。面對哥哥的控告,妹妹卻說自己心裡是一萬個委屈,她覺得自己跟哥哥之間非但沒有仇。反而自己還對哥哥有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這對親兄妹到底為何會鬧上法庭?
上海的陳家一共有兄弟姐妹七人,鬧上法庭的是最小的兩個,老六陳某榮與老七陳某娣。雖然說從小一起長大的親兄弟姐妹,感情差不到哪兒去,但排行相仿、年齡相仿的相較於其他兄弟姐妹總是要格外親近一些。陳某榮與陳某娣便是如此,尤其是當陳某榮入獄後,更深切的感到了這點。2002年,陳某榮因罪入獄,獲刑十四年。
入獄前,感覺留在這個家前途無望,陳某榮妻子跟他離婚帶著兒子遠走高飛。牢獄之災、妻離子散,一時間,陳某榮是心灰意冷。人生能有幾個十四年,當時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完了,更讓他心酸的是自從入獄以來。家裡的其他人也沒怎麼來看過他,似乎全當沒有他這個人,陳某榮心裡清楚:「這大概是嫌自己入獄給他們丟臉了,怕自己連累他們。」
他沒有抱怨,只是人越發頹廢,對改造爭取減刑一事也並不積極。可就在這個時候,妹妹陳某娣出現了,對他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每次探監都會帶一大包東西,吃的用的,就怕哥哥在監獄裡受苦。因為年齡漸大,監獄裡的生活又清苦,陳某榮的身體越來越不好。還患上了糖尿病,陳某娣得知後四處給他求藥,減輕了他的症狀。
十幾年的監獄生活,如果沒有妹妹陳某娣的關心,陳某榮想必也難以撐過這樣漫長的歲月。是妹妹給他帶來了希望和鼓勵,可想陳某榮對妹妹有多感激,這也是為什麼陳某榮放心將自己的拆遷款交給陳某娣出來。但他萬沒想到的是,陳某娣對他的好,其實是建立在金錢、利益之上的。2009年,陳某娣又一次探監時稱家裡的老房子要動遷,每人補償了15萬元。
他的錢可能得暫時存在她那兒,當時陳某榮對妹妹滿心信任,自然是沒有什麼意見。還表示她可以拿去用,只需要給自己留個兩三萬,將來出獄時生活用就行。2011年,陳某榮因表現好獲得減刑出獄,本想找陳某娣拿回那兩三萬。誰知九年都未停止過探監的陳某娣,在哥哥出獄後,卻突然沒了蹤影。
一開始陳某榮還安慰自己,妹妹只是有事,左等右等依然找不著陳某娣身影才發現她這是在躲著自己。好端端的,為什麼要躲著自己?難道只是為了這兩三萬?沒有辦法,陳某榮只得去找了始終沒來探望過自己的父親,既想問問陳某娣的去向。也想問問他為什麼不來看自己,結果從父親這兒得知了一個讓他崩潰的真相,首先並不是他們不去探望。
而是陳某娣說只有她這個最初簽字的人才能探望,所以家裡的其他人都沒去過監獄,陳某娣借著唯一探望人這個身份可做了不少事。稱陳某榮生病,找關係減刑都需要錢,從家裡人這兒拿了不少錢。遠超她每次探望陳某榮帶的東西的價錢,甚至綽綽有餘,剩的則不知所蹤。顯然不可能是花在了托關係減刑上,能夠減刑,完全是陳某榮自己的努力。
這還不算,仗著陳某榮在監獄裡消息不便,陳某娣來了一招瞞天過海。拆遷款,她說每個人分了15萬元,可實際上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按照面積補償,同時考慮到他家裡人多,為了公平也會算上人頭。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房屋補償與貨幣補償,二者選擇其一,陳家因為這事開了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紀要》寫得明明白白,陳某娣要了兩套房,另外以陳某榮委託人的身份拿了他的那份。沒有要房,要了71萬元現金,這些她都沒有跟陳某榮說。錢也不想再給陳某榮,這便導致陳某榮出獄後無家可歸、身無分文,陳某榮怎麼也不會想到始終堅持探監的妹妹打的竟然是兩邊(陳某榮、家裡)拿錢的主意。
他也是感慨萬千,不過到底顧念著多年的情分,不想再計較這些。只要求陳某娣拿十萬元給他,他這麼多年缺席兒子的人生,總得補償兒子些什麼。誰知拿了這麼多錢,陳某娣卻連十萬元也不想給,她清楚哥哥快要出獄了。早早的轉移了名下財產,並且躲去外地,就連父親患了膀胱癌也沒回來。忍無可忍,雙方爭執不下,陳某榮將陳某娣告上法庭。
在法庭上,陳某娣還企圖狡辯,稱這是現實版農夫與蛇。善良的農夫自然是她,惡毒的蛇自然是哥哥,但事實擺在那兒。家庭會議紀要、打款記錄、重要人證、委託書,陳某榮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陳某娣以欺騙方式侵占了他的71萬元財產。《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最終法院判處陳某娣將暫時保管的71萬元還給陳某榮,在判決書下達後,陳某娣依然不肯。又折騰了三年,2015年1月19日,此案再度開庭審理。法院查明,陳某娣完全有償還能力,卻拒不執行判決。甚至企圖隱藏、轉移財產,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拒執罪。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故判處陳某娣有期徒刑一年,昔日相親相愛的親兄妹,鬧到法庭上針鋒相對。這一切都源自於陳某娣的貪心,原本陳某榮知曉真相後,想要的也並不多。只是希望能補償一下兒子,可陳某娣卻連這點也不肯讓,逼得陳某榮不得不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