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最後一位「趕屍匠」,節目現場趕屍,揭秘湘西趕屍術神秘面紗

2024-05-06     古今記實1

原標題:湘西最後一位「趕屍匠」,節目現場趕屍,揭秘湘西趕屍術神秘面紗

引言

「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則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為安。」這是出自於清朝吳趼人的著作《糊塗世界》,也是成語「入土為安」的出處。自古以來,便有死者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習俗,但是對於這些習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獨有的方式,比如湘西的「趕屍」文化,別具一番風味,但是由於如今經濟的發展,「趕屍」文化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也被很多人逐漸忘卻,今天介紹的便是湘西最後的趕屍匠,通過趕屍匠現場示範趕屍過程,來揭秘湘西趕屍術的神秘面紗,給這個即將消失的趕屍文化留下最後一抹色彩。

01

「趕屍」是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源於古人歸正邱首的一種歸鄉情結,即死後希望歸葬於故鄉。趕屍文化在中國古代的民俗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古代,由於湘西地區山脈重疊,重巒疊嶂,交通不便,導致那些客死它鄉的湘西人無法通過當時正常的運輸渠道歸葬故鄉,所以趕屍文化也就在當時那個背景下,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湘西趕屍人

趕屍,顧名思義,是一個充滿神秘的秘術,關於趕屍過程的操作,一直以來都未能得到科學的認證,但是外人逐漸了解到趕屍文化,則是得益於近些年來影視產業的發展,其中許多驚悚影片則是以趕屍文化題材,所以才讓這個神秘秘術走入大眾的視野,了解到其中的奧秘之處。

湘西趕屍影視畫面

但是對此很多人存有疑問,會疑惑這種趕屍秘術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只是驚悚影片當中人們為博得觀眾眼球杜撰出來?為了解開此疑問,一位自稱為最後趕屍匠的人便現場為大眾演示起自己趕屍的過程,也向大眾揭開趕屍「秘術」的神奇之處,神秘面紗。

02

這位趕屍匠名為田鐵武,田鐵武是地地道道的湘西人,從小便學習苗家的各種巫術,而這其中便包含著十分神秘的趕屍術,田鐵武向大家介紹,這種趕屍術最大的神秘之處便在於「一藥、二桿、三師徒」。其中一藥則是苗族人自己配製的獨門草藥,據說這種草藥具有兩種功效,第一則是可以令屍體不腐爛,十分神奇,第二是可以軟化屍體的關節。

苗族蠱實拍

趕屍匠也正是因為擁有這種神秘的草藥,才能夠在數天甚至數月之內,將完整不腐的屍體帶回家鄉。二桿則是指兩根大竹竿,趕屍匠主要用它們來固定屍體手臂,方便領頭的趕屍匠將屍體抬起,此舉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影視劇中,大家看到屍體都是直立,並且手向前伸的狀態。或許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會選擇竹竿而不是樹木呢?

影視劇中的湘西趕屍場景

其實選擇竹竿的主要目的則是由於竹竿具有很好的韌性,不但能夠承受身體的重量,甚至趕屍匠們可以利用竹子的彈性,在抬屍體上面節省很多力氣。三指的是師傅,顧名思義,則是說明趕屍的過程需要三個趕屍匠的相互配合,才能夠保證趕屍的任務。但是根據田鐵武介紹,三個趕屍匠是趕屍隊伍中的最低配置,如果從理想角度來說,整個隊伍需要四個人的相互配合,分工協作。

03

在隊伍的最前方安排一個人勘察線路,並且留下相應的標記,其次則一個人負責點燈引路,再後面兩個人,則是負責一前一後地抬屍體。 以上便是田鐵武為大家所介紹的關於趕屍術的秘密,變相的揭開了湘西趕屍秘術的神秘面紗,但是關於趕屍秘術的神秘之處遠非如此,由於涉及許多關於秘術的核心之處,田鐵武不願在大眾面前過多透露。

苗家風格建築及道路

但是能為了一飽觀眾眼福,田鐵武在介紹完湘西趕屍術之後,還在現場表演起整個趕屍的過程,甚至為了還原,特意營造氣氛,專門選擇在夜晚的一片樹林裡進行,整個表演既驚險又刺激,令現場觀眾為之震撼。

結語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醫學的進步以及交通的便利,趕屍術逐漸被淘汰,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曾經存在於民間的神奇秘術,終將會烙印在人們的心中,會以更加深刻的方式存在於世。對此,我們也不得不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間藝術的奧妙絕倫,不得不用杜甫在《旅夜書懷》中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表達自己的驚奇之情。

參考資料:

《糊塗世界》

《旅夜書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8d6ec8e49ef8b64046c5f6d5b9c5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