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將至,要不要喝碗爛番茄96%的毒雞湯

2023-12-23     桃桃淘電影

原標題:平安夜將至,要不要喝碗爛番茄96%的毒雞湯

寒潮來襲之際,偶然翻到前幾年的照片,意識到一件事,今年我們可能將要度過一個最寒冷的聖誕節。

最寒冷的聖誕節,很可能也是最忙碌的、最不快樂的聖誕節。每一年到了年底,都有各種煩心瑣事湧上心頭,今年則尤其如此。早晨推開窗,看著樓下光禿禿的樹枝,白茫茫的河,頓時也有一陣悲涼湧上心來。

於是,似乎突然也明白了,為什麼聖誕節一定要是紅的、綠的、五彩斑斕的。

因為,也只有這些最溫暖的顏色,才能喚醒你內心深處那些被大雪、被嚴冬掩埋的生命力。它們也是重要的、節日的儀式感。

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向大家推薦一些非常快樂的、非常有儀式感的電影,供大家在平安夜食用。

但是,正如不會每年的聖誕節你都過得很開心一樣,也並非所有的聖誕電影都一定要是色彩鮮艷、氣氛歡快的。

也可能有一些很特別的聖誕電影,會是很喪的、很蒼白的、很灰暗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一部。

所以,假如你今年也很忙、很累、很孤單,想要以毒攻毒的話,我會向你隆重地推薦這部《留校聯盟》。

我私心也願意將它封為,最適合一個人獨自在家觀看的聖誕電影。

本片的評價也相當不錯,一度是豆瓣熱門影片榜第一,目前爛番茄新鮮度96%。

《留校聯盟》,顧名思義,講的就是一群聖誕節期間被迫留校的人之間發生的事。

故事發生在1970年的一所美國預科學校,而被迫留校的三個倒霉的主角,則分別是一個老師、一名學生和一個廚娘。

對於這三個人來說,共同的一點是,他們都不是自願留下的。而被迫留校,於他們也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是一種懲罰。

老師是一名嚴肅古板、不受歡迎的中年男性,教的也是讓人昏昏欲睡的歷史。

在一所滿是特權階級的貴族中學裡,他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學生們看不起他,他也拒絕給學生們走後門。

而他之所以會留校,正是校長不滿意他對特權學生們的怠慢,對他所施加的變相的懲罰。

學生是一個搗蛋鬼,富家公子,還留過級。

由於性格原因,他和身邊的其他少爺們處得不算好,看起來也沒什麼朋友。

而他之所以被留校,是因為媽媽要跟新老公補蜜月。在媽媽新的家庭里,他似乎是不合時宜、不受歡迎的人。

最後,他們身邊還有一名廚娘。

廚娘是非裔美國婦女,有個十幾歲的兒子,剛剛在越戰中犧牲了。

可想而知,她身邊沒有人能和她一起過節,所以她才留在了冷冰冰的學校里。

這樣三個大相逕庭的人選,背後恰好也微妙地暗合了那個時代里三個不同的階級。

學生是有特權的富人,老師是白人中產,廚娘則是少數族裔、工人階層。

而儘管故事本身提得不多,但在1970年的美國,越戰也是無可避免的大環境。

所以你會看到,廚娘的兒子是死在了越戰里,她所服務的這群特權階級的學生們,卻可以輕輕鬆鬆地往上讀藤校、過輕鬆安逸的生活。

這很諷刺。同樣的年紀,卻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而由於三位主角之間的天塹之別,這種微妙的、關於「階級不公」的討論,也貫穿了整部電影。

當然,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還是冷。

回想起大多數的聖誕影片,厚重的鵝毛大雪像甜蜜的白糖霜,會讓你感到心情愉悅。

但在這部電影里,這所學校儘管也下雪,卻是很陰冷的。由於下著雪,天氣總是昏昏沉沉,令畫面也蒙著一層孤苦無依的灰暗色調。

而學校里人都走光了,看起來更是空空蕩蕩,更顯得寒冷。

在這一點上,影片也很巧妙地設計了,人是一點點地離去的。

最開始,在放假前夕,學校里還是熱熱鬧鬧,塞滿了學生。

放假的前幾天,還有另幾個孩子也和他們一起。但由於後面意外故障,他們都被家長接走了。

唯一留下的這個刺頭兒男孩,是因為他的父母根本聯繫不上。

可想而知他們的蜜月度得有多開心、多沉浸,而他則是完完全全地被遺忘了。

不過,某種程度上,被留下的三個人——被父母忽視的中學生,單身的歷史老師,喪子的工人廚娘。

他們的身份恰好對應了孩子、父親和母親,也就變相地組建了一個別彆扭扭的臨時家庭。

又或者說,從這個中學生的視角來說,老師和廚娘,其實恰好彌補了他人生中所缺少的、來自於長輩的指導和愛。

而他們之間關係的改善,也伴隨著一種空間上的開放和延伸。

最開始,他們被拘束在學校里,仿佛節日的囚徒;隨後他們去了鎮上、去參加了其他人的派對。

而故事真正的高潮,則發生在了波士頓之旅——是的,看到這裡你也會會心一笑,原來兜兜轉轉,這還是個公路片。

畢竟,本片的導演可是亞歷山大·佩恩,曾拍出過《內布拉斯加》的佩恩。幾乎他的每一部電影里,主角都會在路上。

而同樣地,幾乎在他的每一部電影里,主角都是失意的、孤獨的、被流放的人。

在此前一些很經典的教育題材影片里,我們見過各種好老師、有創意的老師、有個人魅力的老師、善於啟迪思想的老師。

甚至於,哪怕是《大逃殺》里的北野武所飾演的老師,也是具有一定人氣的。

但,本片中的歷史老師保羅,可能真的會是你見過的最窮困潦倒、最不得志的老師。

地中海、五短身材、髒兮兮的小鬍鬚,說話尖酸刻薄、個性還十分孤僻,是個沒老婆也沒孩子、住學校的單身漢。

他身上有什麼優點?不畏強權,不向權貴學生低頭算嗎?

但這也可以解讀為,他的性格古板嚴苛、不懂變通、還憤世嫉俗,難怪一輩子都只能做個中學教書匠。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撬動這個人物的,並非靠所謂的外在魅力,恰恰就是靠他的缺點。

又或者是說,當你知道他為什麼會有這些缺點、他經歷了什麼才變成現在這樣一個人時,理解了他,自然也就會認同了他。

而關於這位老師,最重要的缺點只有兩個。

首先,他長相難看、不善言辭,註定了是一個很沒有女性緣的人。

因此,他所有的浪漫,都獻給了他所深愛的歷史;而他全部的歸屬感和榮譽感,都留給了這所他呆了幾十年的學校。

或許你會覺得他過於死板,但在這樣稜角分明的尖銳背後,恰恰隱藏著一種笨拙的羞怯、和難以袒露的柔軟。

而他這樣孤傲、博學、恃才傲物,則是因為另一樁悲劇。

就讀哈佛期間,他和權貴室友發生過矛盾,導致他本該一帆風順的人生,走向了歪歪扭扭的岔口。

於是,你就明白了為何他面對權勢、階級總是很憤世嫉俗;為何他對於自己這班身世顯赫的學生,總是有著恨鐵不成鋼的態度。

在這個看似平凡的、古板的中學教師身上,其實隱藏著一種巨大的遺憾:

你知道他本有可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他本有可能走上天梯,但在那個最至關重要的十字路口,他偏偏走錯了岔道。

於是他才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人,不受歡迎的、看起來一事無成的人。

然而,身為教師,他依然要年復一年地注視著年輕的學生們,走上他當年曾經歷的十字路口。

就好像年復一年,他要被提醒自己的錯誤,他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他無法走出那段過往,因為他就活在裡面。

這也是為什麼,在整部電影里,走出學校、走向波士頓,是一段最為重要的情節。

因為從這一刻開始,他們才擺脫了「留守」之人的身份,變成了主動去追尋、去求索的人。

而另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則在於,這部電影里並沒有一個所謂的「人生導師」的角色。

一直到最後,教師保羅也沒有能變成中學生安格斯的「人生導師」。

誠然,保羅作為歷史老師,在片中也貢獻了一些相當有哲理的台詞,但真正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從來都不是他的某一段台詞、或是他對於學生的某一次啟蒙,反而是師生之間,不斷的你來我往、互相幫助。

如果一定要說,保羅教會了安格斯什麼,反而不如說,更重要的是在這趟旅途里,保羅打破了一些什麼。

他曾是一個墨守成規之人,後來卻私自帶學生離校去波斯頓;他也曾數次告誡學生不要撒謊,後來自己卻當著學生的面,對人撒謊吹牛。

而正是這樣的一些時刻,他變成了一個矛盾的、不完美的老師,也就變成了一個真實的人。

如果說他真的要教會了安格斯什麼,那他唯一能教的,就是他自己的人生。

他最高光的時刻,是他袒露秘密的時刻。他充滿遺憾、不圓滿的人生,他複雜的人生,隱喻了每一個人可能擁有的過去和未來,也是每一個高中生終將要去面對的現實。

在你的前方等待著你的,不止有康莊大道,還有看不見的陷阱,還有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後果的選擇。

不要對世界心存幻想,才能變成一個成熟的大人。

這映射出的,是一種當代的、新式的教育關係。

沒有誰是誰的老師,沒有誰能偉大到改變誰的命運,他們的關係不是上與下的,而是平等的,是駕駛員與副駕駛,是曾經共同走過一段路的旅人。

而最終,這段路還是要結束的。

《留校聯盟》的另一個動人之處,也在於它的結尾。故事並沒有定格在浪漫的跨年夜,反而一直講到了開學。

新學期開始,所有假日的魔法都消失了,他們重新回到現實。

保羅老師在學校里遇到了假期曾見過的校長秘書。他還心心念念於她邀請自己參加的聖誕派對,對方卻已經換了一張公事公辦的面孔,告訴他校長找你。

只有小孩子的假期才不會結束。

而成年人,甚至不能擁有沉浸在一段溫暖回憶里的特權。假期結束,等待你的是冷冰冰的當頭棒喝。所有的勇氣、放縱和狂歡,都需要付出代價。

不過,真正的勇氣,就是承擔代價,也承擔責任。

回頭來看這部電影,它老派、溫情、細水長流。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寫出了人。

真實的、失意的、不完美的、但也非常可愛的人。

師生之間的互動,他們內心隱而不發的秘密,和在不斷的訴說和傾聽中,卸下心防的過程。

劇本有多細膩呢?你甚至能清楚地聽到,每一塊堅冰崩裂時的「咔」的一聲。

相遇,偶然,離別。影片所講述的,無非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和這樣的一段過程。

當然,從影片目前的好評來看,可能你也不得不感慨一點:我們的確身處於電影的小年之中。

它好嗎?是很好,但還不至於有那麼好。

假如放在五年前、十年前,這樣的電影至多只能說是一部溫情小品。它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各方面都中規中矩地完成了,讓你覺得自己這一百二十分鐘沒有荒廢,但也不至於念念不忘。

可是,時代畢竟是不同了。

放到今年,再來觀看一部這樣的影片,甚至會覺得還是意外之喜。

原來還有人這麼平實、這麼溫和地拍電影。你可以說它是過於老派、套路,但復古也是這個社會的流行詞。我們都懷著無限的溫情去展望過去,而對未來並不再抱有任何的信心。

正如這部電影的結尾,不過是從一種孤獨走向了一種孤獨,一種流放走向另一種流放。

短短的一個假期,一部電影,並不足以改變什麼。但至少你擁有回憶和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c51be3b2ec61fc6d7cffb37a6f681d.html

















他將改變世界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