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新遊記》,社會向綜藝見人、見社會、見時代

2022-04-30     影視前哨

原標題:專家熱議《新遊記》,社會向綜藝見人、見社會、見時代

近日,由騰訊視頻推出的遊歷觀察真人秀節目《新遊記》正在熱播。節目以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為故事背景和價值依託,以「星素結合」的創作模式,通過王彥霖、黃子韜、林更新、岳雲鵬、張若昀和陳飛宇六名男青年組成的新游團一路西行的經歷,展現中國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和精神風貌,還原新時代下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狀態和生活場景,為社會傳達樂觀積極、勇於奮鬥的生活態度。

隨著《新遊記》熱度與口碑的不斷升溫,節目在形態上的探索創新,在社會觀察層面的價值輸出,以及凸顯紀實與真實的質感,都引發了市場對真人秀創作的深入思考。4月29日,由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聯合主辦的《新遊記》專家研討會舉行,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節目的內容表達、創作思路以及現實觀照等不同維度展開熱烈討論。

專家研討會合照

創新融合模式,「地平線」綜藝

貼近日常生活、深化現實價值

《新遊記》集明星旅行、密室逃脫、戶外競技、職業體驗等多種真人秀類型元素於一體,每一期還會根據不同主題和任務開啟新玩法、新規則,打破了類型綜藝之間的壁壘,不拘泥於單一的環節設計,在核心內容框架里進行多元化的模式創新,從豐富多樣的現實生活中廣泛取材,用不同的表現手法深化節目價值。

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製作部天馬工作室高級總監、《新遊記》製片人李笑回顧了節目創作心路,製作團隊在前期投入相當的精力對節目錄製地的文化、生活、風土人情做大量調研工作,在拍攝中會借明星的體驗過程把更多鏡頭對準當地普通人的真實生活,在儘量不干擾的狀態下呈現生活原貌。「我們想通過節目來引發大家對於日常生活的真實思考和感悟,希望觀眾從中感受到普通人對生活積極的態度,點燃大家對生活的希望。」

《新遊記》將戶外與戶內相結合,同時貫穿競技、體驗、觀察等不同的真人秀類型內容,展開了一次模式創新的全方位嘗試。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關玲認為,「當這些要素與現實中的社會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時,觀眾能從中感到耳目一新並且會心一笑,這就是節目展現出的策劃能力、製作功力和創新意識」。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指出,《新遊記》表現出一檔新綜藝高度的融合創新意識,並以此為載體對內容價值進行開拓和深挖,且實實在在觸及普通人的真實社會生活,在內容表達和意義表達層面形成有價值的探索。「節目中的藝人和素人在設定與即興、角色與本我的碰撞之下所呈現的不僅是簡單的故事記敘,更體現出每個個體的性格、價值觀和審美的多元化表達,讓一檔綜藝節目的可看性變得更有層次感。」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乘虎把觀看《新遊記》的體驗總結為「一停、二看、三通過」,正是因為節目跳出了傳統的真人秀框架,才會讓觀眾想要停下來去辨識和思考,再從中去看其中的內容主題和反映出的世間百態。「以往的明星體驗場景更像一種所謂『真空式』的體驗,代表了一種明星綜藝的傳統模式,與這條『天際線』相比,《新遊記》更像是一檔『地平線』式的綜藝,觀眾會期待明星在這樣的環境和規則下,是否能更真誠的袒露心跡,在與普通人的交往中回歸到生活的常態。」

打破創作瓶頸,

節目致敬名著經典、深掘文化屬性

一個階段以來,真人秀節目的創作創新成為行業求新求變的重要焦點。面對創作瓶頸的出現,《新遊記》敢於在內容與形式上守正創新,在綜藝節目的娛樂屬性之外深入開發綜藝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從傳統文化中挖掘精神資源,將文化底蘊與生活體驗相融合,為綜藝節目創作拓展新的思路。

「明星自帶的流量不是缺點,如何用好流量是關鍵。有流量才能更好地帶動正能量,讓主流價值有效傳達。」在《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看來,《新遊記》可謂是真人秀創新的一次「逆襲」嘗試,節目中沒有刻意迴避明星的特殊性,明星們組成的新游團沿著國道開啟的不是風光之旅,而是生活之旅、生命體驗之旅。「當明星們真的下沉到最普通的職場和最基層的人群中,從以溫飽為標準的物質滿足開始一點點去蛻變,才能展現出生活最原本的底色,把觀眾的目光引向基層勞動者的身上,從而引起人們對於平凡社會生活最深切的關注和理解。」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新遊記》選擇以此為文化依託,並由此獲得更為豐富的創作空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視聽中國」平台負責人謝瑾基於文化視角分析了《新遊記》的節目創新路徑。在她看來,節目將原著中「九九八十一難」的概念融合進節目的各個環節,沒有讓名著的背景流於表面,而是將其作為節目推進的內在邏輯,流暢有趣,老幼皆宜。「現在的綜藝市場中不缺少具有娛樂屬性的綜藝,《新遊記》則在娛樂價值之外兼具文化價值和社會屬性,用創新表達來拆解和呈現故事,賦予中國古典名著新的意義和內涵。」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高貴武也強調了節目在融通文化性與社會性的自覺意識。「《新遊記》在今天的綜藝市場中展現出了創新的『另類』一面,節目基於真實記錄,善於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和創意,善於從地方特色和現實生活中挖掘深蘊,是一檔有想法、有追求、有擔當的優秀的遊歷觀察類真人秀節目,其作法既對中國綜藝節目的發展走向具有啟示意義,也值得所有的音視頻節目借鑑。」

在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何天平看來,在今天的綜藝市場裡,《新遊記》無疑是一檔在創新力度和社會視野上都有極大突破的節目。「它是用力的,但不是費勁的,我們能從中明確感受到屬於節目的這種自洽性,以及形成一種自成一體的社會性表達和溝通,今天的觀眾一定樂見於這樣一檔始終在尋求突破的節目。」

匯聚「新」「正」「專」鮮明特點,

社會向綜藝要見人、見社會、見時代

今天的綜藝節目不僅要在內容上獨樹一幟,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格,為觀眾帶來愉悅感、幸福感,更要通過節目觀照現實生活,回應社會關切。《新遊記》用近乎紀實的手法去還原新時代下普通人的生活情境,沒有刻意的引導和設計,不管是明星還是素人,他們在鏡頭前表現出的情緒都是在當時情境里的自然流露。觀眾也能從節目中看到,普通人面對生活困境仍然可以保持樂觀、不懈奮鬥的人生態度,這樣的共情更為觸動人心。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認為,《新遊記》具有「新」「正」「專」三個鮮明特點。作為一檔社會向綜藝,它的探索也傳達出綜藝創作乃至時代的大趨勢:我們理應自覺地去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地表達對社會的關注。「節目中的藝人用自己獨特的身份在實際層面幫助他人解決出現的危機和困境,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社會空間和場景下去完成社會層面的溝通,通過節目展現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情境,讓我們看到人們對平凡生活的熱情、夢想與熱愛。」

在《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看來,《新遊記》突出了真人秀節目「求真」「見人」「內秀」的特質。「節目直通生活場景,貼近生活,呈現出普通人真實的生活狀態、情感訴求和精神狀態,還原出一個鮮活的時代現場。」「星素結合」的形式沒有簡單化對普通人的關照,而是讓明星與普通人群之間產生關聯,努力讓在時代敘事中可能被遮蔽的普通人被看見,突出「人」在節目敘事中的作用。此外,節目沒有刻意的作秀和表演,而是將「秀」內嵌於生活質感和人間煙火當中,讓種種情緒從生活的味道中慢慢地滲透出來。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趙捷從紀實性的角度探討了《新遊記》的突破,並指出這不僅是一檔真人秀節目,其所呈現出的真實感更像是一部紀錄片,是一份對當下生活具有留存意義的影像檔案。「嘉賓去到不同地方感受的是當地的人文、風情,體驗的也是當地老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態,在鏡頭中觀眾看到的是各樣的鄰家生活,尤其是人們特別嚮往的那種難得的煙火氣。在這種對樸素生活的美好嚮往中,引發觀者去重新審視和解讀自己的生活日常,這正是節目帶給觀眾更深層的現實意義,啟發人們更加珍惜和熱愛當下的生活。」

《文藝報》新聞部主任徐健則從「戲劇性」與「社會向」兩個維度對節目展開了解讀。「節目用豐富的戲劇性情境呈現富有煙火氣的冷暖人生,在浸沒式的生存體驗中,展現角色行動與故事走向的多種可能,以最大程度的『真』,尋求共情,輸出價值,凸顯人文關懷。只有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才能有共情,才能有價值觀的輸出,才能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在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中,媒介內容更需要把民眾稀缺的注意力引向有意義、有價值的方向上來。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學刊《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劉俊認為,「《新遊記》的創作充分體現了網絡視聽媒體對社會責任的踐行,把青年人作為收視主力,鼓勵和吸引青年人主動面對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甚至社會困境,從而把自己貢獻到不斷地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節目聚焦和觀照現實,引導觀眾關注當下時代的社會狀態,引發對社會中人和事的思考」。

在浮躁的「碎片化」信息時代,《新遊記》作為一檔長綜藝類型節目敢於探索實踐,在創新力度和社會視野上尋求更高層次的突破,以歷史名著為背景深化節目的文化價值,以勾勒現實生活的真實圖景還原社會原貌,以明星和素人的雙重視角呈現獨屬於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讓觀眾和市場看到了綜藝節目形態和模式新的發展前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c5a5479be562846044202bdc6b269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