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不僅是人體的「第二心臟」,還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鏡」。雙腳上的一些細微變化,可能折射出多種潛在疾病,快看看你的腳!
出現這9個腳步症狀
可能是疾病信號
1
腳干:可能是缺乏維生素、真菌感染
長時間腳干, 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導致皮膚彈性變差,或是腳部真菌感染所致。真菌感染往往還會伴有皮膚瘙癢、小水泡、脫屑等問題。
2
腳涼:甲狀腺功能減退、動脈硬化閉塞
寒冷季節腳涼可能與氣虛、陽虛等體質問題有關。 如果溫度適宜仍然感覺腳涼,可能是甲狀腺功能減退。此外,貧血、動脈硬化閉塞症、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等,同樣可能引起腳部冰涼。
3
腳麻:椎間盤突出、腦血管疾病
不明原因、長時間腳麻, 則要當心與腰椎疾病有關。一般來說,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會因神經受壓迫,引起腳麻。此外,如果麻木感不止在手腳,軀幹、臉部也出現麻木的感覺,還要小心心腦血管疾病。
4
腳酸:腰椎間盤突出、下肢動脈硬化
有些人在外忙了一天,回家常說「腳酸」。大多數腳酸是過度勞累所致,但有些腳酸是身體異常的信號。
腰椎間盤突出首要的症狀是腰部疼痛,但如果突出的腰椎間盤刺激到神經根,就會導致下肢的酸脹疼痛,出現腳酸。此外,下肢動脈硬化狹窄或閉塞的患者,由於腿部的動脈血管出現病變, 多表現為患側腿部發涼,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腳酸。
5
腳臭:足部疾病、老舊角質層過多
有些人腳臭,尤其是夏天會更加嚴重。 足部某些疾病會加重腳臭的機率,比如有腳氣的人往往會伴有腳臭,因為腳氣本身可以繼發細菌性感染,這些細菌能分解外界產物,引起臭味。
此外,如果足部角質層得不到清理,這些角質層在汗水的浸潤之下,就會給細菌以及黴菌的繁殖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讓細菌跟黴菌加速成長繁殖,使得腳臭越來越嚴重。
6
腳跟痛: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壓症
腳跟痛時一般而言可能是足底筋膜發炎。疼痛在早晨下床時的第一步最為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 足底筋膜會變得較松,症狀會有所緩解,多採取保守治療改善。
7
腳抽筋:運動過度、缺鈣、血管性疾病
腳抽筋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但如果經常抽筋,就要警惕了。可能與運動過量或未做熱身有關。此外, 缺鈣同樣會讓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增加、興奮度提高,引起肌肉痙攣。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如果補鈣後抽筋沒有改善,要特別警惕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靜脈曲張等血管性疾病。
8
腳部腫脹:可能是腎病、踝關節炎
腎臟有過濾的作用,一旦腎臟出現問題, 體液就難以及時排出體外,導致腳部腫脹。此外,還有可能是踝關節炎。
9
大腳趾增大:痛風、關節炎、感染
有些人長時間不關註腳部變化,如果突然發現大腳趾增大了就要當心了。 關節上突然發作的紅腫熱痛需及時就醫,這可能是痛風、關節炎、感染和外傷所致。
腳上有4個特徵
或許會更容易長壽
俗話說「樹老根先枯,人老腳先衰。」對身體來說,腳上的一些特徵,或許能暗示身體是否健康。如果腳上有4個特徵,或許會更容易長壽。
1
特徵一:雙腳皮膚光滑,紅潤
人們的腳長時間包裹在襪子、鞋子裡面,按理來說應該是全身皮膚比較細嫩的地方。如果你的腳上比較光滑,並且很少出現裂口等問題,其實也說明身體是比較健康的。
2
特徵二:雙腳溫暖,不容易涼
到了冬天,很多人都會出現雙腳冰涼的情況。相反,如果你在很冷的環境下,還能保持雙腳溫暖,往往說明體內的循環比較順暢。中醫口中將其稱為氣血充足。
3
特徵三:腳趾甲紅潤,有光澤
手指甲的顏色能夠看出人體內的氣血是否充足,腳趾也不例外。如果腳趾甲紅潤有光澤,說明身體是比較健康的。
4
特徵四:腳底板顏色紅潤
中醫早就有五色辨病的說法,五色指的是青赤黃白黑。中醫認為,正常的腳底應該是淡紅色。如果發現自己的腳底板顏色不太對勁,或許要留個心眼了。
編輯 | 醒醒
來源 | 綜合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